安徽有没有热射病(40.2上海今年第4个超40)

今年第4个超40℃气温来了!

今天早晨8时35分,

上海气象部门直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14时05分预警升级为红色预警信号。

安徽有没有热射病(40.2上海今年第4个超40)(1)

在副热带高压的强势“掌控下”,

截至15时30分,

本市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在39℃上下,

徐家汇站最高40.2℃。

今年第4个超40℃气温。

安徽有没有热射病(40.2上海今年第4个超40)(2)

安徽有没有热射病(40.2上海今年第4个超40)(3)

气象资料显示,

上海从有气象记录以来(1873年以来),

40℃及以上的极端酷热天气18天,

除了1934年有2天,

从2000年以来,出现了16天,

分别是2009年1天、2010年1天、

2013年5天、2016年2天,

2017年3天,2022年4天。

最高纪录为40.9℃,

分别出现在2017年和今年的7月13日。

从预报趋势图来看,

39℃最高温有可能维持到8月中旬。

未来几天,

副热带高压的位置非常稳定,

上海始终处于其中心附近,

高温一眼望不到头。

安徽有没有热射病(40.2上海今年第4个超40)(4)

6~7日午后有局地阵雨或雷雨,

其他大部分时间

延续烘烤模式。

不仅是上海的

高温红色预警比往年增多,

我国多数地区

今夏的红警也并不少见。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统计,我国遭遇史上第二热7月,7月里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6.8万条,同比降低1.45%,但是其中,高温红色预警发布量增幅最大,同比增幅达753%。浙江、四川、陕西高温红色预警发布量居前三位,其中,四川连续11天(6日-16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浙江连续10天(20日-29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网友:切了个西瓜,都是热的!

安徽有没有热射病(40.2上海今年第4个超40)(5)

安徽有没有热射病(40.2上海今年第4个超40)(6)

安徽有没有热射病(40.2上海今年第4个超40)(7)

安徽有没有热射病(40.2上海今年第4个超40)(8)

安徽有没有热射病(40.2上海今年第4个超40)(9)

安徽有没有热射病(40.2上海今年第4个超40)(10)

安徽有没有热射病(40.2上海今年第4个超40)(11)

上海多位老人因热射病入院

今年夏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不少中暑和热射病患者。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郭健介绍说:“粗略统计刚刚过去的7月份,急诊和发热门诊接诊了轻度中暑患者二十余人,热射病患者七八个。上一波40℃高温时中暑和热射病病例比较多,之后如果有40℃高温,可能病例又会增多。”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中人体体温调节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度,出现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疾病。

这个高温环境可能是室外,也可能是室内。比如,有的患者高温天有进行户外活动,回家后也没有开空调,还有的电风扇坏了,什么都没有开,长期处在高温环境下,有的室内也不太通风,加上大量出汗等,时间长了就容易发病。

刚出院不久的张阿婆(化名),就是在上一波40℃高温时患上了热射病。那几天,张阿婆感觉到身体有些不适,但没有和子女说,也没有就诊,有次出去买菜时晕倒了,被送医治疗。

经过急诊处理后张阿婆发热好转,神志情况很快恢复了,器官功能损害较轻,经过一周左右的治疗,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还有一位高龄的老先生在家中晕倒,随后觉得身体有些好转就没有太注意,之后出现了高热和昏迷,被送到医院。这位患者热射病较重,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目前还在抢救治疗中。

郭健介绍,从目前接诊患者情况来看,热射病比较严重的病例大多是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可能有基础性疾病,或是出现不适后没有和子女说,没有及时就诊,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最后可能是晕倒了才被送到医院治疗。

郭健表示,今年超过38℃高温天时间比较长,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超过了人体自我调节的能力,导致热射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往年。

“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体弱者更应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高温天开开空调。开空调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置温度,同时注意通风。出门时尽量避开温度最高的时段,可以选择早晚天气较凉快时出门活动。从空调房进入室外,或是从室外进入空调房时,稍微缓一缓让自己适应下温度。此外,注意饮食、饮水等。”

除了老年人,还有一类人很容易中暑,就是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工作的人群,比如快递员、建筑工人等。

郭健介绍,在接诊患者中,有的户外工作者已经尽量做好防晒、多饮水等,但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工作,还是中暑了。

她提醒:“今年夏天高温天时间长,有时甚至超过40℃,机体自身难以调节,容易出现不适,大家要更为关注自身的身体情况。比如,对户外工作者来说,平时出现一些不适时,可能还可以继续干活,过段时间就缓解了。但高温天如果继续干活,没有及时休息,可能就会发病。建议出现不适后及时停下来、休息下,让身体有个恢复的时间。”

对大多数人来说,也不用太担心。郭健表示,很多人可能只是早晚上下班的时候比较热,更多时间是待在空调房里,补充足够水分,定时开窗通风、注意休息和饮食等,不用太过担心高温天的影响。

高温持续,如何养生?郭健介绍,今年高温天多,要更注重清热解暑,可以喝些绿豆汤、冬瓜汤等。同时注意休息,不要熬夜。另外,老中医还有一句话“夏天是最容易受寒的季节”,建议年轻人不要贪凉,少吃冰饮等。

持续高温酷暑之下

大家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注意防暑降温!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综合上海市天气、中国天气、上海预警发布、新闻晨报、网友评论

来源: 新民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