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怎么保持初心(道家生就是死死就是生)

庄子《齐物论》,生与死的关系和意义,视死如归的人生态度

生与死是一个长久的话题,开天辟地那一天开始,人们就开始在探索生死,在我国古代帝王追求长生的例子屡见不鲜,不论是一统天下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还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又或者是万世明君唐太宗都难以逃过生与死的羁绊。

道家怎么保持初心(道家生就是死死就是生)(1)

庄子言生死:

庄子在《齐物论》中言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道家怎么保持初心(道家生就是死死就是生)(2)

庄子的这段话阐述了生与死之间的微妙关系: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和死本就是相互依存,帝王追求长生是畏惧死同时也忽略了死生之间的微妙关系。中国的文化传统也是"乐言生,讳言死",因此在古代很少会看到一个人死了用"死"字去描述,包括在今天也是如此。但是,在每个人的心中,都非常清楚一个道理,人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做的一件不变的事情就是走向死亡,这是人活着所做的最永恒的一件事,不过,这绝对不是人活着的意义,庄子所说的"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也并非指的仅仅是这一层意思,对此,莎士比亚有一段话说的非常好。

道家怎么保持初心(道家生就是死死就是生)(3)

生与死的真正意义:

莎士比亚说:"懦夫在未死之前,就已经死过很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在我听到的所有怪事当中,人们贪生怕死是最奇怪的事,因为死本来就是一个人无法避免的结局,它要来的时候谁也不能叫它不来。"庄子所说的"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的真正意义就在于一个人是勇士还是懦夫。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与死相互依存,重于泰山的勇士之死,虽死犹生,轻于鸿毛的懦夫之死,虽生犹死。

道家怎么保持初心(道家生就是死死就是生)(4)

视死如归的人生态度:

有个成语形容生与死的关系也非常的恰当,这个成语就是"视死如归",视死如归就是一种看淡生死的态度,也是庄子《齐物论》那段话的真谛所在。在历史上能够做到视死如归的人并不算多,他们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参禅悟道,于年岁修行当中于磨难沧桑当中于生死挣扎当中大彻大悟,勘破生死奥妙,从而做到了超脱生死;另一种就是心胸特别豁达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特别的无私,志存高远,有大志向大抱负,像革命先烈们,他们也能够做到不畏死,视死如归,因为有民族有国家有信仰,这些在他们心中已经超越了生和死存在的意义。

在当下的和平年代,视死如归的人同样也有不少,以长寿者而言,像赵朴初先生、孙犁先生他们对待生死的态度都非常的淡然乐观,大度随性,显然已经勘破了生与死的奥妙;而那些坚守在国家一线的工作人员当中也不乏有殉职的英雄,他们就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以期为国家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些视死如归的人在当代诠释了"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的内涵。

道家怎么保持初心(道家生就是死死就是生)(5)

人生几十寒暑,生本就是为了到达死的那一天,这是人力所不能阻止的,所以,为此而沮丧没有任何意义。生命之有限和无限就如同人类观察宇宙,看到的总是有限,没看到的就是无限,从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有限的自己,但在有限当中如何创造精彩留下看不到的无限是一个人生命的重要意义,而最重要的就是精神的乐观,积极的去面对人生的每一件事情,充满活力应对人生的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生"的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