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动口不动手谁提出的(君子动口不动手)
五邑大学文学院庞光华教授,详文参考《何九盈先生学行述论》(台湾花木兰出版社2022年),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君子动口不动手谁提出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君子动口不动手谁提出的
五邑大学文学院庞光华教授,详文参考《何九盈先生学行述论》(台湾花木兰出版社2022年)
中国在佛教传入以前到底有没有宗教,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学术界有人惯常用儒教、佛教、道教来总括中国的传统宗教。
这其实是很大的误会。我们稍稍做一个简要的辨析。
夏朝的君王不称“王”,而称“后”。“后”字在甲骨文中象人端坐用口发号施令之形。《说文》:“后,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厂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
《说文》不把“后”解释为“王后”,而解释为“君”,这是精确阐释了“后”的本义。
《说文》的“君后”不是“君王的后”,“君”与“后”是同义词,犹如“君王”。
只是《说文》把“后”分析为完全的会意字,则不完美。
从语源学上看,“后”与“口”明显音义皆通,当是以“口”为声符,因此,“后”的字形结构是会意兼形声,不是单纯的会意字。
“口”是“后”的语源,强调“发号施令”。于此可见夏朝文化中的“后”是以“发号施令”为主要特征,“后”不用自己动手干事。后人常说的“君子动口不动手”其观念是源自夏朝文化。
还有一种说法:“后”与“後”是同源词,《说文》称“后”为“继体君”,就含有“后”与“後”同源的意味(“继体”不就是“後”吗?)。
段玉裁《说文注》也称:分开来讲,开国先君为君,继体之君为后。浑言之,君与后就没有区别。这是有道理的。
《尔雅》和《诗经》毛传就将“后”注解为“君”,可见战国中后期以降的学者都懂得“后”有“君王”之义,不仅仅是“君王的夫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