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假日电影英文观后感(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
《罗马假日》这部电影,很多人只从童话般的爱情故事内容来解读,这未免会过于局限。想要真正感受这部奥斯卡影片的魅力,必须要从多维度来进行解读。@追梦de旅途
《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是1953年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的浪漫爱情片,是由美国著名的导演威廉·惠勒执导,由格利高里·派克和奥黛丽·赫本联袂主演,并于同年的8月份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上映。
影片上映后,取得巨大的成功,成为好莱坞黑白电影的经典之作。获得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编剧,第一次主演的奥黛丽·赫本凭着精湛的演技获得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第11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
《罗马假日》所描述的剧情并不复杂,现今来看,让人感觉还有点“老套”。影片讲述了欧洲某国的安妮公主(奥黛丽·赫本饰)到访罗马,国务烦身,但她又厌倦繁文缛节。一天晚上,身心俱疲的她偷偷来到民间欣赏夜景,巧遇报社记者乔(格里高利·派克饰),并在乔的家中过了一夜。
第二天,知道公主真实身份后的乔,打算偷拍公主的生活照以获取高额的稿费,他带着公主游玩一天罗马。在这一天旅程中,他们发生了很多有趣、有爱的浪漫爱情故事。一天过后,互有爱意的两个人不得不因为责任和使命而忍痛分开,各自回归自己的生活。
然而,就是这么一部剧情看起来俗套的电影,却从来不曾被人忘记,即使已经过去了67年,这部电影仍然广受欢迎,豆瓣评分9.0,很多观众都这样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倘若有人问我,如果人一生只能看一部关于初恋的电影,我会选哪部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罗马假日》,当然是《罗马假日》。”
为何这部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表现,或者历经多重苦难考验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完美结局,甚至剧情还有点“俗套”的影片会影迷念念不忘67年,成为好莱坞黑白电影的经典之作的作品呢?
今天,我将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镜头运用”这三个方面来为大家解析这部奥斯卡获奖影片的魅力所在:
- 叙事结构:影片采用单线顺叙事式,加上悲喜剧手法的融合,使故事剧情富有趣味性。
- 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反差表现,演员的精湛表演,契合观影人的观影感知以及情感共鸣。
- 镜头运用:长镜头、短镜头、特写镜头的综合运用,丰富了影片语言,使平淡的故事变得有趣富有内涵。
01、叙事结构:影片采用单线顺叙事式,加上悲喜剧手法的融合,使故事剧情不仅具有趣味性,又可深深打动人心
《罗马假日》以时间推移、空间的构建来完成情节的推进,这种线索按照单一的时间流程且空间流程发展的结构,称为单线顺叙。
①以时间为顺序,描述安妮公主与乔在游玩罗马的一天时间里发生的美好趣味的故事
影片的开头,是一则关于安妮公主访问欧洲各国的新闻快讯。安妮公主一周的访问行程安排满满,不停穿梭于欧洲各国,马不停蹄地出席官方多项活动。每到一个地方,安妮公主标志性的微笑、招手。一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量,毫无自己的个人空间和自由,对于20来岁的少女来说,是多么的疲惫和无奈。这也是导演特意为安妮公主的出逃提前设置好的铺垫。
晚上,安妮公主参加官方招待舞会后,回到房间虽然疲惫毫无睡意,就算是打了安眠针。这时高高在上,让万人羡慕的公主其实是孤独的,她的衣吃住行都要经过严格的安排控制。她向往外面无约束的自由生活,她渴望体验。最终,她的内心渴望战胜了理智,在半夜,她偷偷地逃出大使馆,真正体验民间生活。
安妮公主身为皇室成员,却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她身不由己,无法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人生以及生活。
半夜出逃,无处可居的安妮公主巧遇了报社记者乔,好心的乔收留了安妮公主过了一夜。第二天,当乔知道了安妮公主的真实身份后,一时财迷心窍的乔为了5000美元的头条新闻,伙同友人摄影师一起邀安妮公主一同游玩罗马。
电影以时间为序和场景的不断转化,将安妮公主和乔在24小时里做过了一系列的疯狂游玩举动:吃冰淇淋,剪短头发,路边喝咖啡抽烟,各种闲逛,骑摩托车乱闯,被抓警察局,参加舞会、打架......一天的剧情发展完美串联,流畅推进。
在我看来,导演以这样的叙事结构,选用最寻常真实的生活体验,再加上干净朴素的画面,惟妙惟肖地把公主追求自由、释放压力的心情淋漓尽致地展示。这样也更加能让观影者从日常生活中对人物内心世界产生共鸣。
②悲剧的结局与喜剧的剧情完美融合,为安妮公主与乔的悲欢离合故事而感动
影片中,想摆脱束缚而出逃的安妮公主,想拍出大新闻的小记者,他们完美邂逅,结伴一起畅游罗马这个唯美浪漫之都。在一天的有趣、浪漫相处中,他们滋生爱意,互相爱上对方。一天行程结束,安妮公主考虑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得不理智忍痛割舍这份爱情。
影片的最成功之处,在于营造了一个喜剧氛围后,让觉得应该是皆大欢喜的美好结局时,但却又转头成就了一个悲剧的结局,两者结合竟然如此成功。导演巧妙的塑造了一个美丽而不圆满的爱情,就像《泰坦尼克号》一样,爱情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曾经拥有。影片以独特方式,绚丽多彩有丰富内容成功地将人的理想与感情融合,并一步步地推向极致。
在我看来,一部纯粹的喜剧或单调的悲剧都无法脱离自身的局限而上升一个档次。只有在这种有趣、欢快的剧情发展中,突然转折面向悲伤、无奈的分离结局,才可让人感触深刻。这种笑过之后眼角带着泪花的影片才能抓住观众的心。
02、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反差表现,演员的精湛表演,契合观影人的观影感知以及情感共鸣
巴拉兹曾说:“每一件艺术都是以人为表现对象的。”
《罗马假日》的剧情,主要是通过安妮公主与乔两个人在罗马游玩的有趣故事来推进。两个主人公的形象设计非常特别,导演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人前后形象变化,展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及人生追求。
①人物形象的反差:同一人不同的形象反差,使安妮公主与乔形象更加生动和丰满
安妮公主:
出逃前的安妮公主是一个受到严格教育,雍容华贵、清丽典雅的皇室公主。她带有小酒窝的纯真热情的微笑光彩四射,令人为之倾倒,她的一举一动都是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逃出民间后的安妮公主,彻底放飞自我,曾经的礼节、形象通通抛去脑后,一副随心所欲的样子。不顾形象睡大街,剪了短头发,穿着舒服的平底鞋,抽烟、飙车、打架......
安妮公主形象的反差,真实表现了她对平民生活的好奇与渴望,以及对官场的虚伪和繁复礼仪形成强烈的不满,充分展示了一个具有叛逆心理,但又单纯幼稚任性的人物形象。
安妮公主虽然任性,却又理性明事理,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仅仅历经24小时游玩罗马后,她不忘自己的身份,她要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她毅然选择了放弃爱情、放弃自由,回到她原来的世界,继续履行她的职责。
记者乔:
曾经的乔是一个疲于奔命的穷记者,他会为了稿费待遇与上司喋喋不休争论个不停。他赌博、拖欠房租,到处欠钱借钱,一副被生活所逼的底层人士。他为了获取高额稿费,欺骗安妮公主获取独家素材。
在经过与安妮公主的接触相处后,他变得彬彬有礼,颇有绅士风度。为了救公主,他敢于勇敢去和别人拼命打架。为了公主完美形象,乔没有财迷心窍,他忍痛割爱,主动放弃了5000美金的稿费,维护公主的形象和保守秘密。
乔形象的反差,折射出人性的美,将他内心的微妙转变演绎着惟妙惟肖。乔对安妮公主是有爱的,但他不能自私,他知道安妮公主是属于国家和人民,他不得不放弃这份爱,他的大义非常让人感动。其实人生的道路不免会错过一些美丽,但错过也是一种美丽。
影片中以安妮公主和乔的形象反差展开剧情,通过这种对立的形象特征转变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突出电影中的人物尽善尽美,充分表达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情感,职业操守战胜情感纠葛的主题思想。
②演员精湛的表演:赫本成为了每个人心中的不可代替的安妮公主
乔的扮演者格里高利·派克,他这时已经是老戏骨,已获得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他的演技不容置疑。在影片中,格里高利·派克将人物乔的内心世界、情感转变演绎着逼真感人。再加上他帅气的外表,将乔的善良、温柔以及对安妮公主的爱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影者情不自禁为之喝彩。
不同于格里高利·派克的演戏经验丰富,安妮公主的扮演者奥黛丽·赫本是第一次主演电影。但她毫无怯场及不适,她清纯、可爱、美丽的外表,加上流畅自如的表演,将安妮公主初入社会的好奇、激动、任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最让观众赞叹不已的是在片尾中,安妮公主与记者见面会结束时,仔细观察的观众会发现,在安妮公主长长的笑靥里,眼眶中还有少许泪花,包涵的是见到爱人时的喜悦到意识离别时的悲伤过渡。在这个勉强笑靥中,把公主的矜持融入其中,这时的她是不容许半点的情感流露,不管是欣喜,还是哀伤。
奥黛丽·赫本的本色出演,博得了所有人的喜爱和追捧,从此奥黛丽·赫本也成为了每个人心中不可代替的安妮公主。她也凭借着这一角色征服了评委,在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激烈角逐中斩获最佳女主角,将她的演绎事业推向高潮。在影片中,两位男女主角的精彩表演,让影片魅力无限光彩,让影片的主题内涵更上一层楼。
03.镜头运用:长镜头、短镜头、特写镜头的综合运用,丰富了影片语言,使平淡的故事变得有趣富有内涵
导演在镜头运用的创造上选择不夸张的方式,这种平淡朴实的手法反而能引起观影者的共鸣。虽然电影的结局以悲剧结尾,但这并不妨碍观众感受这部电影里出现的小美好,小温暖。在影片中,导演使用三种镜头方式,值得我们注意:
①长镜头:对现实的再现,让影片更具真实感
镜头一:第一个长镜头是安妮公主出逃时,两边都是围栏和大楼,只有一条道路,此时导演运用了拉远景,俯拍的长镜头,此时安妮公主边小跑边左右观察。此时的镜头运用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安妮公主出逃时的不易,极其小心又慌张被发现的心情,还引导我们对于出逃后的生活的无限遐想。
镜头二:在露天的咖啡厅,安妮公主与乔边喝着咖啡,边聊天,双方在相互试探了解。这时,乔的朋友欧文加入,给这段休闲平静的画面又增添了许多的矛盾冲突。这里导演给足了时长,用一组长时间的长镜头描述他们三者的相处方式,其实这也正是美好罗马一天游的缩影:真实地展示了一天行程的休闲、快乐、好奇、有趣好玩的精彩故事。
镜头三:影片最后,乔目送安妮公主离开后,他是最后一个人离开宫殿。当他离开时,镜头在他前面往后拉,此时的他在前进。一开始他走得很慢,然后逐步加快,走到半路,又放缓步伐,转身向后望了望,轻微点了头,脸上出现短暂的笑容。接着又起步,向前走了去。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段长镜头就像白描,什么都不用说,靠着一个个动作,把观众代入其中。此时无声胜有声,人物的情感让观众自己去体会,这一次的深情和爱意都包含在其中。
长镜头给影片提供了连续性、持久性的真实画面,这样的呈现方式给观众一个更大的自由想象空间,观众可以自我去理解,自我去感受。自我体验影片的真实性,更容易接受影片所表达的内容。
②短镜头:紧凑的节奏,烘托紧张的气氛
如果说长镜头给足时间给观众酝酿情绪,那么短镜头就是毫无预兆地顿时把观众情绪并发出来。
在安哲罗船上舞会的打斗场面,大量的短镜头的剪辑、拼接,不同人物形态切换,乔、安妮公主与特工间镜头切换,不同打斗场面的切换.....都是为了烘托其紧张的氛围,紧凑的节奏。
这里的镜头扑面而来,一个接着一个,让观众应接不暇。这恰恰也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效果,让观众随着激烈、快速转化的画面心情上下起伏,情感即时喷发出来。
③特写镜头:更好突出人物的性格及当时的内心世界。
特写镜头是进行细节描写的一种手段,突出表现某一细节或者某一动作,可以强烈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故事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冲突和激烈的场面,因此导演利用对细节的刻画让故事变得更有张力,而细节散发出的韵味让观众印象深刻。
影片开头,安妮公主在舞会开始前会见政要人士时,她在裙底下把脚脱出鞋,脚趾并在自由活动的动作,导演采用了特写镜头。此时,突出了安妮公主疲惫却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里,侧面表现了安妮公主的调皮,缓解当时压抑的气氛。
总结一下: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部表现浪漫爱情故事的电影,其中也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思。如果我们仅从故事内容来解读该片,实在过于局限。因此,本文就从三个角度多维度展示了该片的独特魅力。
电影结局是开放的,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激情过后,人还是那些人,但内心却已经经历了痛切心扉的成长,也让我们懂得失去的真谛。人的有些缘分是注定的要失去,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好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地去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