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暖人心砥砺前行共成长(教育扶贫托起贫困学子求学梦)

近年来,我市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学“两助三免(补)”精准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铜仁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兜底资助实施方案》,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立体式多元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行资助政策叠加,实现各个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都能获得资助,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教育扶贫暖人心砥砺前行共成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教育扶贫暖人心砥砺前行共成长(教育扶贫托起贫困学子求学梦)

教育扶贫暖人心砥砺前行共成长

近年来,我市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学“两助三免(补)”精准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铜仁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兜底资助实施方案》,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立体式多元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行资助政策叠加,实现各个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都能获得资助。

目前,我市已建立起从学前到大学的资助体系,实现了资助学段全覆盖。近五年来共资助学生221.9万人,资金29.6亿元。做到了应助尽助,“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碧江:保障移民搬迁学子有学可上

“教育扶贫,解了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圆了孩子的求学之梦。”这是碧江区响塘龙安置小区家长们的心声。该小区来自松桃、沿河的160多户搬迁群众子女,目前已全部实现在城区就读。

近年来,碧江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贫困群体,精准发力教育扶贫,抓实学生资助、教育资源扩增、基层教师培训等工作,做到教育帮扶全覆盖,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着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该辖区就读高中和中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中,实行入学“绿色通道”,结合教育兜底措施,及时、足额拨付学生资助资金,解决困难学生入学问题。据了解,近年来,碧江区发放教育资助资金1.16亿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覆盖。

与此同时,还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原则,建立“从小到大”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全面落实普通高中、中职“两助三免”和高校“两助一免”资助政策,全区实现因贫辍学“零发生”。

2017年以来,碧江区启动易地扶贫安置点配套中小学建设计划。新增小学3所,中学1所,实现开设班级160余个,接纳中小学生7300余人。启动对城区公办教育资源扩容提质计划,对城区学校进行提质改造。着重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师资力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管理水平。目前,碧江区已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

万山:实现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唐宇是铜仁八中学生,父亲因为视力严重受损无法外出务工,只能靠做农活来维持生计,每年的学费是这个家庭巨大的负担。

了解到唐宇的家庭情况后,万山区相关部门按照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规定,将她家列为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唐宇因此获得3000元的教育资助,让她上学读书有了保障,圆了她的求学梦。

近年来,万山区扎实开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兜底资助工作,切实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强化资金管理,严格发放程序,落实好普通高中“两助三免(补)”、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助)”等资助政策,发起教育扶贫精准攻势,解决好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就读期间的费用负担,确保教育扶贫“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不因学返贫,不因贫失学。

据了解,2017至2018学年,万山区教育兜底资助共申请审核通过5857人,发放资金730万余元,圆了数千困境学子的求学梦。

沿河:实现教育系统结对帮扶全覆盖

9月7日,由江苏张家港教育精准扶贫的沿河自治县215名学生陆续来到张家港市沙洲职业工学院报到。未来几年,他们将在计算机、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现代纺织技术等11个热门专业学习,提升自身技术素养。

据悉,在沙洲职业工学院学习的这批沿河籍大学生,除了可以享有国家以及江苏省和贵州省的相关政策,优先获得学院提供的各类补助和校企合作培养机会,张家港市还专门设立150万元的专项资助金,给予137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每年1万元的资助。

据了解,张家港市教育局与沿河自治县教育局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沿河自治县12所县直学校与张家港市11所直属学校结对,沿河22个乡镇(街道)63所中心园校与张家港10个乡镇51所学校组成“一对一”帮扶学校,在全国县域教育系统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率先实现了各个乡镇、各类学校、各个学段“三个全覆盖”的“一对一”帮扶机制,有力助推沿河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思南: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

黄家宝是思南特殊教育学校2018年春季招录的一名新生。家住思南县青杠坡镇侯家坡村的他,原本有一个还算温馨的家,2016年父亲在广东务工时出车祸意外死亡,家庭断了经济来源。深知家庭的困境,黄家宝初中毕业后放弃了求学梦外出打工,但由于语言沟通不便,被很多用人单位拒绝。2017年,在思南县教育局帮扶联系人杨再龙的帮助下,黄家宝如愿走进思南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特校减免了他的一切费用。

像黄家宝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生,思南有24643人,为了让所有孩子享受良好教育,该县教育局出实招、动真格,打通教育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思南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优先任务,着力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环境,“软”“硬”两手抓,努力通过教育提升贫困村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推进教育事业内涵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促进教育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7年,思南县发放各级各类资助资金22596.339万元,受益学生290844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照“4 1”标准开餐,发放资金2649.4万元,受益学生66235人。

玉屏:爱心资助圆贫困学子大学梦

8月25日,玉屏自治县举行“同心助学•共圆大学梦”助学活动,得到21家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总金额达44万元,108名学生受助。

“同心助学•共圆大学梦”助学活动资助对象包括2018年参加高考并被二本及以上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该县大学新生,凡玉屏户籍的在读二本及以上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大二、大三年级学生。资助条件是,家庭贫困且勤奋上进、品学兼优的学生 。

据统计,自2012年活动启动以来,该助学活动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400多人,资金达160万元,已成为该县助学活动的一大品牌。

9月11日,该县举行“金秋助学”项目资金发放仪式,对46名贫困家庭的大学生进行资助,圆贫困学子大学梦。

冯箫是玉屏民族中学的一名学生,由于体弱多病需要长期用药,父亲也因常年生病不能长时间工作,家里的重担便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得知自己被铜仁学院录取时,冯箫心中的喜悦被残酷的现实压了下来,她甚至想放弃上大学。通过“金秋助学”的帮助,她如愿以偿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据了解,今年是“金秋助学”项目启动的第9个年头,前8年该县已为655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215.5万元。

为全面落实好教育扶贫政策,遏制因学返贫,阻止贫困代际传递,近年来,玉屏自治县整合各方资源,扎实推进教育领域脱贫攻坚,多措并举做好大学生资助工作,助贫困学子圆大学梦。(铜仁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艳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