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你怎么待我我怎么待你(说说古语中的你)
“你我他”,是现在最常用的人称代词。曾写了小文说到了“他”之由来,再来说说古语中的“你”。
题目中所列,就是古语中“你”的发展轨迹。
最早,古人大约是以“爾”作为第二人称代词的。
《诗经·卫风·竹竿》:“ 岂不爾思,远莫致之。”
甲骨文中已经有“爾”字。但学者对此字的构成或象形,未能有成熟见解。从卜辞看,目前所知,“爾”,第一是人名;第二是方国名。
古人叙事,“此”“彼”是很古老的区分语言和文字。很可能,因为“而”有“此”义,当面对面交流时,就以“爾”来作为第二人称代词了。
《说文》称,小篆“爾”字本义是“靡丽”含义接近或同于“爽”。但无论如何,“爾”作为第二人称,是引申义无疑。
差不多同时,古人也用“尒”来作为第二人称代词了。
《说文》曰:“尒,词之必然也。”这是说,“尒”字本来是古人说话时自带的语气词。
可知,“尒”作为第二人称,是因为与“爾”的同音假借。
“尒”字,后来有了“尓”“尔”等写法。逐渐地,“尒”废而“尔”兴了。
有意思的是,古人还将“你”说成“汝”。
《尚书·舜典》:“汝登帝位”云云。
《说文》:“汝,汝水。出弘农卢氏还归山,东入淮。”
“汝”以“氵”为部首,本义为水名一定不错。何以成为第二人称代词呢,因为是“女”之假借。
《史记·五帝本纪》:“女登帝位”,说的是《尚书》所云的同一件事,但用了“女”字。
就是说,“女”曾为第二人称代词,但其字含义基本确定,容易混淆,于是以“汝”假借之——反正“汝”作为水名,用之极少,人们也不会误解。
何以古人既用“爾”“尒”作为第二人称代词,又出来一个“汝”?
这是因为,“爾”“尒”和“汝”,在先秦时发音极为接近。
再往后发展就更一目了然了。
大约在唐宋,人们给“尒”加了个“亻”旁,有了“伱”字。在这之前,由于“尒”更便于书写,已经基本替代了难写难记的“爾”。
似在明代之前,又有了“你”字。
明万历年间的方以智所撰训诂书《通雅》称:“爾汝、而若,乃一声之转。爾又为尒(尔),尔又作伱,俗书作你。”
“你”,原本是“伱”的民间“俗字”。后来成了规范字。
要说的是,“你”现在读“nǐ”,在古代的“爾”“尔”“汝”的读音中,是可以找到最早的影子的。
大致如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