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仓变成北大荒的原因(听馆藏讲那北大荒变身)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黑龙江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写下了开放40年创造的“龙江奇迹”。
在“北大荒”这片亘古荒原上,1947年春到1949年末的短短三年时间里,不仅生产出数百吨粮食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而且培养了一批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为国营农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大荒博物馆记录了当年艰苦奋斗、青春无悔的岁月。这座博物馆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175号,是展示黑龙江垦区半个多世纪历史的综合博物馆。
5.4万平方公里的北大荒像一个聚宝盆,在北疆闪烁着绮丽的光彩。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
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的“北大仓”。
他们创造了人类农业开发史上惊天动地的伟业,也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北大荒精神。从此,北大荒人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名扬四海。
北大荒博物馆作为共和国现代农业的代表和垦区对外宣传的有效阵地,展示了共和国大粮仓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磅礴气势,成为一座代表北大荒先进文化方向的具有前瞻性的标志性建筑和展示北大荒形象的重要窗口。
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追求和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历经几代北大荒人的辛勤耕耘,垦区现代农业建设突飞猛进,实现了“三次”重要的历史性跨越。
1947至1995年经历了48年时间,实现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00亿斤;1996至005年用了10年时间,粮食总产突破了200亿斤;2006至2009年仅用了4年时间,商品粮总量突破了300亿斤。创造了全国农业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商品率,成为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北大荒做出的绿色农业示范,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必然之路。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新的征程上,以绿色发展和改革思维引领前进道路的北大荒,必将继续描绘新时代的新画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