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务大集有什么好吃的(去34)

黄务大集有什么好吃的(去34)(1)

中国人的春节习俗很多始于宋朝。锅贴是什么?它是无数汉族小吃的其中一种,据说正统起源于河南开封,使用煎烙方式制作的带馅食品,通常以猪肉馅为常品,根据季节不同,可以搭配不同的时鲜蔬菜。

锅贴是个统称,形状样貌各地皆有不同,一般是饺子形状,惟有津门锅贴类似褡裢火烧的样子。老青岛也有一家口碑锅贴店,叫做"十乐坊",原址位于市南老城区的博山路上,是青岛老字号。今天就来说说关于锅贴和"十乐坊"的故事。

黄务大集有什么好吃的(去34)(2)

锅贴传说之一:宋太祖的剩饺子

据说,吃饺子的习俗古已有之,据史料记载,"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因此,饺子又有"角子"、"扁食"的叫法。

话说,北宋建隆三年(962)春,"揚、泗饑民多死",尚在正月里,宋太祖赵匡胤已经无心过年,他不接受百官朝贺,不思茶饭,在宫中发闷。中午有内侍供奉饺子,他依然没有进膳,在宫院里散步,走着走着,突然一阵奇妙的香气扑鼻而来,登时勾起食欲,这香味以前未曾闻过。

宋太祖循着香气一路而来,径自走到了御膳房中,看见一个内侍,撅着屁股在锅里捣鼓什么东西,兹拉兹拉作响,香味就是锅里传出来的。宋太祖从后一瞧,原来就是他中午没吃的剩饺子,但是以前从来没见过有人这么做。

内侍刚好把做好的食物盛到盘子里,一回头,就看到了宋太祖站后面。内侍吓得面如土色,赶紧跪下请罪,这是中午陛下不食用被御膳房丢弃的饺子,因为贪嘴,饺子凉了皮粘在一块,水煮即破,所以才想出用油煎热了吃的法子。

宋太祖示意他把盘子举起来,面皮金黄,卖相极好,拿了一个放嘴里,焦脆软香多汁,竟然食欲大开,一下子吃了好几个。吃完之后,就问内侍,这叫做什么东西?内侍一时语塞,本来就是用剩油煎剩饺子,哪有什么名字。宋太祖舔舔嘴唇,看了看铁锅,说,这东西就叫"锅贴"吧。

次日宫中设宴,宋太祖让人做了一大锅饺子,全都放凉了,然后用铁锅煎得了,端上来供群臣享用。御厨们揣摩圣意,从口味到外形加以改进,众臣食后倍加赞赏。后来这道美食就从汴梁皇都传到民间,又经过历代不断改进,最终成为今天的锅贴。

黄务大集有什么好吃的(去34)(3)

锅贴传说之二:福山人的胶东锅贴

烟台福山县,是著名的鲁菜之乡,烟台人更有"掖县、黄县、蓬莱"三地乡民,创业拼搏最是能干,这胶东锅贴,就与一位烟台福山人有关系。

据说在民国三十年(1941),有烟台福山人叫王树茂的,从家乡迁移到辽东半岛的大连定居,是一位标准的"海南丢儿"。到了大连,为了寻求谋生,就把家乡地区的胶东锅贴手艺拿出来,结合了当地的饮食习惯进行改良,做起了面食生意。

王树茂的买卖最初是个流动摊,自制手推车,装上炉具平锅,带上原料、碗筷、佐料,或走街串巷、或庙会赶集,王树茂的锅贴火候考究,色泽黄白相间,入口焦嫩鲜美,现做现卖生意十分红火。在当地闯出名堂后,大家都记得这个小老板脸上有麻子,都叫他"王麻子锅贴"。两年的资金积累,到了1942年,王树茂投资购置了门面房,正式挂起"王麻子锅贴"的牌匾,让胶东锅贴这一美味,在异地他乡安家落户。

后来,有南方师傅在王麻子店里品尝到了锅贴,觉得非常好吃,向王树茂请教以后,把这个技术带回家乡,经过地方改良,才演变成了今天的生煎包。

黄务大集有什么好吃的(去34)(4)

"十乐坊锅贴"堪称胶东锅贴正宗,就为"捡个乐子"

青岛地区是胶东菜的聚会之地,单说锅贴,就有著名的沧口"三盛楼",还有即墨的"大柳树炉包"也算锅贴一类。其实,在老青岛的市区,也有一家将近百年的锅贴老铺,就是创办于1929年的"十乐坊",店址在博山路35号。

十乐坊,原名"拾乐坊"。"拾"在这里不是代表数字10,而是"捡拾"的意思,这个招牌的含义就是"拾个乐子"、"捡个乐子"的寓意,后来口传为"十乐坊"讹传至今。十乐坊的招牌菜品就是锅贴。

民间有俗语,"在青岛不吃锅贴,就像吃海鲜不吃嘎啦"。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青岛港,"十乐坊"不仅是锅贴第一品牌,更是青岛小吃第一品牌,尤其牛肉锅贴、三鲜锅贴最为美味。更难得"十乐坊"店铺选址奇佳,地处青岛最繁华的大鲍岛商业区,旁边就是著名的第一浴池"天德塘",四方路上的瑞芬茶庄、平康七里、平康五里都在附近,兼之锅贴方便携带,价廉物美,使它在三四十年代的演艺、洗浴、美发等行当中赫赫有名。

黄务大集有什么好吃的(去34)(5)

十乐坊的锅贴,是诸多戏剧名家的夜宵最爱

十乐坊不经营早餐,营业时间自上午十一点起,至凌晨关店。博山路上的诸多业户,包括博山路天德塘、四方路瑞芬茶庄、黄岛路平康里里的店家老板们,都是十乐坊的餐客。那时候,许多国内的戏剧名家,来青岛港走穴,平度路上的大舞台是必演之地,而"十乐坊"近在咫尺,也是诸多名家的就餐所在,如梅兰芳、程砚秋、言菊朋、袁世海等曲艺前辈,都曾在十乐坊叫过"夜餐"。

四大名旦之一的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就最爱十乐坊的三鲜锅贴。当年程先生率领他的"秋声社",到平度路上的大舞台献艺,尽管在这里表演次数不多,但是每次夜戏演出完毕,至晚上九点多钟,戏班要加餐,他都要指定"十乐坊"供应的三鲜锅贴,吩咐戏院经理购买锅贴,搭配米粥作为"夜宵"。

1952年,国家实行公私合营,十乐坊被地方划归广东饭店管理经营,此后,十乐坊又研发了扇贝锅贴和豆沙锅贴等新品,都成为招牌产品颇受欢迎。

黄务大集有什么好吃的(去34)(6)

美味的十乐坊,青岛人舌尖上的回忆

从小生活在青岛港的人,小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被家大人带着,去四方路卖日用品,到天德塘泡澡,劈柴院里喝馄饨……,博山路"十乐坊"吃锅贴,当然也是必不可少。早些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普遍的经济水平不高,能吃上锅贴,就是很奢侈的享受了。

近年来,青岛的经济中心由西部中山路,转移到了东部香港中路沿线,这一代青岛人,经历了西部的辉煌,也见证了它的衰退。2009年,经营了八十年的"十乐坊"宣告停业,好在2013年,第一家复活的老字号"十乐坊"锅贴店在城阳区正式开张。

黄务大集有什么好吃的(去34)(7)

(原创作品,版权属于头条号"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