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半熟宣纸为什么还会浸纸(真的是宣纸的生与熟)

新保利大厦《旷代风华》展览所陈列的皆系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国家一、二级书画文物。年代最久的是初唐欧阳询的《梦奠贴》。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和认识不时涌现。

以前我们曾屡次探讨过书画技法受到作品本体材料影响的问题,在具体谈纸本工艺时,只是强调了生熟分类的问题。由于熟纸表面有胶矾附着,而生纸没有。因此,在笔墨中水分比例较多的时候,笔墨落于生宣纸极易洇散,落于熟宣纸则不会洇散。而看过唐张旭《古诗四帖》后,又得到了新的认识。原以为至少在以明代徐渭为代表的大写意画派兴起之前,无论书画都普遍是在熟纸上进行,尤其是书写用纸更是要使用熟纸,以利于书写的要求。

半生半熟宣纸为什么还会浸纸(真的是宣纸的生与熟)(1)

半生半熟宣纸为什么还会浸纸(真的是宣纸的生与熟)(2)

陆游 《自书诗卷》

半生半熟宣纸为什么还会浸纸(真的是宣纸的生与熟)(3)

鲜于枢书 《王安石诗卷》

而唐寅的《落花诗册》虽写于明代,较于前面所举淡墨作品例子的时代晚,但是由于是用浓墨书写,纸表墨迹已经脱落黵卷。这也提醒了书画收藏者在保存和装裱这些作品时要格外小心, 以免破坏文物原貌。在看过张旭《古诗四帖》后,好奇之心顿生。原因是此件作品不是写在熟纸上的,笔墨落于熟纸还是生纸是有明显区别的,特别是通过细小的笔道,牵丝连带之处即可比 对出它们的不同。虽未使用熟纸,《古诗四帖》的笔墨线条也未显示出洇散的痕迹,这当然与行笔速度较快有关,但是纸张本身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仔细观察,便能感觉到《古诗四帖》的用纸有些和我们今天常用的元书纸类似。

半生半熟宣纸为什么还会浸纸(真的是宣纸的生与熟)(4)

唐寅的《落花诗册》

元书纸表面并无胶矾附着,在上面行笔也没有像在熟纸上行笔那样光滑的感觉。那么在这类纸上落墨也不易洇散是为什么?看来应该把书画用纸在生熟分类的基础上再划分一下,具体说是要把生纸再划分一下,即可解答为什么有些生纸不洇的问题了。笔墨落于生纸是否易洇决定于纸张纤维的质量和结构。

半生半熟宣纸为什么还会浸纸(真的是宣纸的生与熟)(5)

未经胶矾附着的生纸应该有平面纤维结构和立体纤维结构之分。像《古诗四帖》的用纸和元书纸就属于立体纤维结构的纸张,本次展出的文徵明《山水图卷》可能也是此类用纸。它们的纤维质量比较蓬松,以至在纸张平面结构之外形成了看上去毛茸茸的第三维度,使得笔墨中的很多水分在落实于纸的平面纤维之前,就被这些毛茸茸的立向纤维吸收了。这些细毛纤维很像人体表面的汗毛,而且有帮助水分挥发的作用。因此,使用同样浓度的水墨,只具有平面纤维结构的生纸由于缺少立向纤维的吸附,就会比立体纤维结构的纸张容易洇散。

半生半熟宣纸为什么还会浸纸(真的是宣纸的生与熟)(6)

半生半熟宣纸为什么还会浸纸(真的是宣纸的生与熟)(7)

还有一类生纸,表面虽没有立向的茸毛,但表面的肌理却是高低起伏。这类纸对于水墨的洇散程度介于平面纤维结构生纸与立体纤维结构生纸之间,也具备快笔则涩、 慢笔则洇的效果特性。

中国书法绘画创作者对纸张的分析,归根结底是落实到有关作品的技法上。不同的用纸,配合不同的书写绘画技法。反过来,书写绘画要达到作者主观理想的表现愿望,也要选择适于该技法发挥的纸张。在清代有意识仿石刻线条的书法艺术作品出现之前,书写用纸以使笔画不易洇散且利于 行笔流畅作为选择标准。书法一事于邓石如之后,才大规模配合其由刀法中所悟得的笔法,大规模选择对水分敏感的生纸来表现水多氤氲,水少枯燥的效果。而那时的绘画 已先一步进入了生、熟纸材料与工、意笔技法充分配合的时代。

文/任彤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版权作品转载与合作及交流民俗,请加beijingminsu

点击关注:2016年度文化头条号:北京民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