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爷爷的爸爸怎么叫(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中国历代帝王凡是能称之为高祖的,必有开创之功,比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高祖刘寄奴.......但无论是高祖、太祖、高宗、太宗,这些现代人常对古代帝皇的称谓,则是来源于他们的庙号。

庙号是什么呢?

古时候,人们有很深的宗族观念,家族越大,宗族观念就越深。例如皇帝在去世之后,祭祀是最重要的仪式,但后代在祭祀供奉的时候自然不能直呼其名,所以要取一个庙号。

实际上,高祖这一词语的演变是基于对先辈的称呼,意思是——爷爷的爷爷。

前一段时间,“你且不要走动,我去买橘子”这句选自朱自清《背影》的话火了,“买橘子”就成了“爸爸”的潜意词,有网友评论:没点文化都接不住你的梗。

在中国宗族系统中,对于先辈的称呼一直都有着规范并具有深意的要求。从我们日常使用的一个词中就能看出端倪——“祖宗十八代”。

这个词并不是单纯地指先辈十八代,而是说,以自己为中心的“上下九辈”称谓共计十八个。中国人对于“九”这个数字很重视,能否确定上九辈也成为了是否可以称之为一个宗族的基本条件。

我们可以从这类称呼口语中发现,我们称呼高辈分的先人时,经常引申“太”这个字,此外还有太牢、太庙等词,由此可以证明“太”这个字,分量非常重。

宗族文化是镌刻在中国人骨子上的一种思想传承,自西周以来,这种制度、文化就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礼记》有云“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弥者为小宗”。

例如周天子作为家天下社会的核心,而各大诸侯从宗族上来说属于别子,相对于帝王作为嫡长子的大宗,众多被分封的诸侯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小宗,每一个小宗都需要供奉大宗,这就是当时以宗族制度为核心建立的社会统治体系。

发展至汉朝,除了爵位需要宗族制度的支撑,就连普通的官位都需要“举孝廉”制度,宗族的影响有增无减。直到有了科举制,宗族制度又发生了新的改变,乡绅仕人的自发结合,形成了新的宗族体系。一直到新文化运动时,胡适鲁迅对于传统社会结构的批判,开始了宗族衍射带来的特权彻底解体。

抛开宗族制度带来的等级与特权,单从文化传承,思想继承本身来说,宗族制度的发展对于这两方面都有着促进作用,这也是宗族制度近些年来又被人们所热捧的重要原因。现在很多人重视起“寻根”文化,带领家族中兴的人往往都有这种情结。

我们渴望了解我们每一位祖先,了解他们的经历与思想,这正是我们探寻对先祖称呼的原动力。无论是帝王将相中的“高祖”,还是我们在祭祀怀古时候的“高祖”,重视民族的过去,思考历史的意义,我们才有可能明白什么是炎黄子孙,什么是家国天下!

爷爷的爷爷的爸爸怎么叫(爸爸的爸爸叫爷爷)(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