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引领绿色发展(双碳工作开局良好)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题:“双碳”工作开局良好 实现目标须久久为功——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双碳引领绿色发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双碳引领绿色发展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题:“双碳”工作开局良好 实现目标须久久为功——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聚焦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社记者潘洁、安蓓
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效?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确保目标如期实现?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取得了哪些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22日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作出回应。
“双碳”工作开局良好 进展好于预期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在发布会上说,“双碳”目标提出两年来,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实现了良好开局,各方面进展好于预期。
他说,中央层面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我国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加大力度推广节能低碳交通工具,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启动全国碳市场,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据介绍,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能耗强度下降了26.4%,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水耗强度下降了4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约58%。
在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方面,我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我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保持“双增长”,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加最多的国家。
立足实际、久久为功 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能源市场供需失衡加剧,部分欧洲国家重启煤电,全球减排进程遭遇波折。这会影响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吗?
“绿色低碳转型绝非易事,必须立足客观实际、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刘德春说,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宣示,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
他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切实履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科学把握节奏,加强统筹协调,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有关部署,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
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在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方面,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双碳”领域人才培养;在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方面,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持续完善财税、投资、金融、价格等方面政策,推进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成果丰硕 各项政策纳入法治化轨道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副司长王心同说,我国已初步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细化实化,国家逐步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完善补偿政策。
王心同介绍,近年来,我国区域间生态保护补偿的合作网络织密织牢,出台建立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补偿机制的实施方案,制定了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指导意见。地方积极探索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建立了13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领域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绿色金融、绿色标识、绿色建筑等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我国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取得重大进展。”王心同说。
他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尽快出台,把生态保护补偿各项政策纳入法治化轨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