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四大账户做家庭保障分析(看看你缺了哪个)

第一次看到家庭四账户是源于“美国的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它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它们调研过10万个资产稳健增长的家庭之后,分析总结出了一套家庭理财方式,这套方式被公认为是最合理稳健的家庭资产分配方式。

利用四大账户做家庭保障分析(看看你缺了哪个)(1)

它是把我们的家庭财富(当然这里的财富,不是指我们的收入,而是指收入-支出之后的结余部分)按照不同的比例,分散在不同的账户里面,每个账户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不仅要适当地让钱生钱,同时尽量让我们能稳稳守住赚到的钱,从而实现人生的一些目标。

这四个账户的逻辑其实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平时经常提到的“不要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的说法,即投资一定要遵守风险分散的原则。适用于我们大部分的家庭,只是分配比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等适当调节。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哪四个账户?它们分别都起什么作用?如何又能保证我们的财富稳健地增值?

01现金账户

这个账户通常会放一些短期要用的钱,比如3-6个月的生活费,大概占我们财富结余部分的10%左右,主要是为了应对一些家庭日常的急用开支,这个账户最大的特点是安全且灵活,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随意拿出来。

弊端是:收益不高。所以,这个账户的金额不宜过多,占比太大容易丧失财富增值的机会。

相对应金融工具:余额宝、银行存款、货币基金、万能账户等

02保障账户

这个账户也称为金融杠杆账户,主要为了应对一些我们可能会遇到的不可控的突发事件,比如家庭成员的意外、疾病、身故等风险。

因为这些风险的发生会给我们的家庭财富造成大量损失(包括风险发生后高额的医疗费用、后续的康复治疗费用、因身体原因不能工作造成的收入损失费用等等)。

这个账户具有一定的杠杆功能,用很少的钱就能防止我们已存量财富的大量外流,以防我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而发生改变。如果能够合理配置,在风险发生时,不但不会让财富减少,反而可以让财富增加。

举个例子:

比如我们家庭财富有100万,家庭中一个成员不小心得了一场重疾需要花费100万。如果没有这个账户,我们的家庭财富就是:100万-100万=0元

而如果我们给这个家庭成员配置了报销型的医疗险,又配置了50万的重疾险。

那这100万的医疗费,医疗险可以全额报销(相当于自己没有花1分钱),额外又赔了50万的重疾险。

那我们的家庭财富就变成:100万(原有的储蓄) 50万(重疾险赔付)=150万

这个账户通常占家庭财富的20%左右,花费不会特别大,但可以为我们的财富兜底。

相对应金融工具:保障型保险(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寿险)

03投资账户

这是一个钱生钱账户,它的特点是高收益,但同时伴随高风险,解决财富增长的问题。

这个账户通常建议的比例是30%,但我觉得也要因人而异。因为这个账户能否真正实现财富增长,还是很考验使用人的操控水平和能力。使用得好,可能会让财富快速增长;使用不好,也可能会让财富迅速缩水。毕竟它是有风险的,因此投入不能太多。

另外,对于年轻尚未成家的小伙子,这个账户可以适当地倾斜比例,因为他有资本去搏一搏,就算输了可以从头再来。

但如果我们是上有老下有小且有职业危机感的中年人,因为肩上的担子太重,这个账户的比例就应该适当减少,因为我们输不起。我们渴望的可能更多是维持目前稳定的生活质量。

相对应金融工具:股票、基金、房产等

04保本增值账户

这个账户强调的是本金安全,收益长期稳定,通常用于规划长期性刚性支出(比如教育、养老、传承等),主要解决现金流支出安全的问题。

这个账户通常建议占财富的40%左右甚至更多,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财富安全地稳健增值。

因为它安全且长期来看有一定收益,所以不会特别灵活。但正因为如此,才可以帮助我们真正实现强制储蓄,钱不会被随便花掉,以后孩子大了或者自己老了需要用钱,我们也不用焦虑,这笔钱通过复利累积慢慢越来越多,正好可以解决我们的未来所需。

这个账户在我们有能力赚钱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准备,它实际上是用时间的长度换钱的厚度,越早准备压力越小,收益也相对越可观。

相对应金融工具:年金险、增额寿、信托等

我们可以看到,这四个账户有进攻,有防守。既能帮我们家庭覆盖可能会遇到的财务风险,又能保证我们的财富安全稳健增长,实现人生各个不同阶段的长远目标。

任何一个账户的缺失或者不合理的占比分配,都可能会造成我们的财富不能实现有序增长,或者让我们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付之东流。

正确的财富管理方式,一定是先做资产配置规划,再做配置额度的分配(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比例),再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管理。

So, 看看这四个账户我们都配齐了吗?

利用四大账户做家庭保障分析(看看你缺了哪个)(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