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换帅海信能否走出周厚健时代(生长在青岛的海信)

51年,对一家企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离成为百年企业还差49年。干了38年的电视人,出任海信集团董事长长达20年的时间。海信,无疑已经成为周厚健生命中最长、最重要的一个作品。

海信与周厚健,彼此成就。海信给了周厚健一个实现自己抱负的平台;周厚健则领导海信从最初的“青岛无线电二厂”,向涉足家电、通讯和信息领域,旗下同时拥有在沪、深、港三地上市公司的“黑电”明星企业迈进。

守业不易,海信更难。

本期齐鲁企业家日参带你走近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共同了解这位干了一辈子电视的“理工男”与海信共同成长的故事。

干了一辈子电视的周厚健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说,人一旦拥有了可以为之舍弃生命的信仰、信念、决意、责任感和使命感,就等于拥有了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勇气。

1957年8月13日出生的周厚健,是山东牟平人,狮子座,A型血。在他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阴性及阳性、消极和积极相互交错,带来的十分奇特的性格。 有时他表现出狮子座天真浪漫的气质,有时又显出A型血保守、内向而羞涩的气质,给人无法连贯的印象,也无法捉摸他的性格。

再度换帅海信能否走出周厚健时代(生长在青岛的海信)(1)

1982年从山大电子系毕业后,周厚健就来到了海信的前身“青岛电视机总厂”,此后便一直在“电视”这个领域里摸爬滚打。可以这样说,他把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自己心爱的电视。

“在中国企业做电视的老总中,我大概是时间最久的一个,我从38年前就开始做电视,可以说干了一辈子电视,我对电视的追求一直比较高” 。日前,周厚健在其个人首次直播带货中如此说道。

人才,从来不会被埋没。

1992年1月,周厚健上任青岛电视机厂厂长,他真正拥有了在电视机领域施展自身拳脚的机会。1994年8月,他升任青岛海信电器公司总经理。同 年的8月29日,成为周厚健和海信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他拥有了改变中国家电企业历史的机会。

他所领导的青岛电视机厂变成了青岛海信集团。那时候他刚过完自己的37岁生日,而他“以资本家的眼光看待资本与市场” 的观念,也正成为企业界时髦的话语。

2000年3月,随着海信集团实行决策层与经营层分离的措施,他成为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真正开始掌舵这家“黑电”领域的头部企业。

掌舵海信这艘大船以来,周厚健用他 “稳健的财务” 理念控制着海信的命脉。他不急于扩张,也绝不随便收缩;但是“水到渠成”的时候,他绝对不会犹豫,并购、合作和融资会像狂风一样吹过。

正是在周厚健执掌公司期间,海信真正成长为了青岛的代表性品牌,成为声名远扬的“五朵金花”之一。

不再年轻的周厚健

履新海信之时,周厚健43岁,正是年富力强的阶段。豪情满怀的周厚健不再将生产电视机作为海信唯一发展方向,开始在多个领域全面出击。用两个词来概括周厚健掌舵海信后的核心理念,便是“创新”与“质量”。

周厚健曾表示, “自主创新当前看是一碗饭,长远看就是一条命。” 于是,我们看到在2000年,海信进入芯片研发领域,从零开始,忍受了四年多只有投入、没有成果的寂寞。

2005年6月,海信研发成功中国第一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结束了我国年产7000万台彩电却无“中国芯”的历史。

2015年,周厚健又在业内创新性的提出打造从家庭到社区到城市的全场景智慧新生活,让海信在“新基建”与“物联网”的大潮中抢占了先机。

再度换帅海信能否走出周厚健时代(生长在青岛的海信)(2)

如果说创新是一家企业的灵魂,那质量就一定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

在海信内部,周厚健曾多次说过: “一个企业,其产品质量几乎是用户唯一能长期记忆的要素。”

2018年10月,周厚健在一封关于“质量会议”的邮件中指出,“重典”管质量永远没有错,因为这是百年海信的根基,不允许任何人动摇。

2018年11月9日,在一次研讨会上,周厚健又指出:每一位与质量工作相关的海信人都握着海信未来的生杀大权,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尤其是一把手要清楚质量是你最重要的工作。一把手和质量分管领导要真正建立起科学严格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敬畏。

在周厚健看来,对质量的统一认识,已是海信的价值观。

谈到退休问题时,周厚健对此"看得很清楚"也很"坦然",早在2015年时任海信集团总裁于淑珉退休并由刘洪新接任时,周厚健便表态:“按照青岛市国资委对管理干部要求,65岁是退休年龄,所以我最多不会干过65岁,我不会拖时间。”对于退休,周厚健的态度就是, “到点必须要退,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海信集团各项业务。”

不过到了2016年,时任海信集团总裁刘洪新,传达青岛市政府决定:延长周厚健退休年龄,退休时间不定,主要看身体状况。理由是“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和财富的延续,也有利于海信的持续发展”。

不再年轻的周厚健,仍然是海信这家行业龙头发展的“关键人物”,他不是不能退休,而是还没有到正确的时机。现在的海信,仍然需要周厚健。

海信:历史选择,青岛孕育

一枚叫做市场的种子埋进了土壤里,它的出场正是后来所有转型行为的开始。

在山东资本市场三十年的激荡史中,在青岛家电制造业的悠久历史中,海信都应该占有重要的一席。

“海信生在青岛,长在青岛,必须为青岛做出更大的贡献。”周厚健的这段话,已经将青岛与海信的关系概括得淋漓尽致。

海信这家企业的性格,就像周厚健的名字一样,“厚重、稳健”的发展着,一如他在今年疫情冲击之下,海信集团复工复产的第一天所发布的那封内部信中所说:“对于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来说,海信等众多关键企业的有序经营运转,则是面对疫情风暴的‘压舱石’。”

在外人看来,或许会将海信的这种“稳健”理解为一种保守的行为,但随着今年海信旗下上市企业的半年报陆续披露,人们就会发现这种“稳健”并不是一种保守举措,而是可以让企业“生存得更加长远”。毕竟在特殊时期,能活下去才是其他一切的保证。

再度换帅海信能否走出周厚健时代(生长在青岛的海信)(3)

2019年10月12日晚,在海信集团50周年庆典晚会上,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发表《50,海信仍少年》的主题演讲,宣布全面升级企业愿景及核心价值观。

他说:我们将以“建百年海信,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品牌”为企业愿景,以“用户至上、务实创新、诚实正直、永续经营”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去拥抱世界,感恩用户。

如今,海信已经来到集团成立的第51年,这一年既可以看作是对前50年海信发展的盘点交账,又可以看做是下一个50年征程的新起点。

2020年,对于海信,对于整个家电行业,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但疫情并未阻挡海信继续发展的脚步。

一方面,海信紧抓“宅经济”的发展机遇,增强研发实力,在“黑电”领域持续深耕;另一方面,海外疫情的爆发,并未阻挡住海信“出海”的脚步,他们延续了在世界体育领域中的宣传力度,与法甲豪门巴黎圣日耳曼达成合作,逆势打响了知名度。

在周厚健掌舵之下,海信早已远非一家单纯的家电企业。

8月28日下午,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海信学校建校一周年仪式上再谈自己的教育观:要打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绝对禁止“庸俗化”,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每当我对眼前的大局感到焦虑、失望,我就会努力让自己看到一个更大的局。”这是知名投资人彼得·林奇经常被人引用的一句名言。

以电视机作为公司发展的出发点,海信早已将自身的业务范围触达更多的行业与领域。

再度换帅海信能否走出周厚健时代(生长在青岛的海信)(4)

正如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所说:“海信既是一家企业,又不仅仅是一家企业,它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青岛城市产业发展的方向。”

当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着全世界的经济,让各行业的发展陷入停滞的恐慌时,那些曾经许下的希望和梦想还会继续存在吗?

时势造英雄。历史选择了海信,同样也选择了周厚健。正是有了周厚健稳重却不失进取的举措,才让作为中国制造韧性代表的海信,拥有了向成为“建百年海信”的目标稳步迈进的底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