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口羽绒服藤原浩合作款(时代抛弃了藤原浩)
承认吧,其实大家都心照不宣:他只有闪电。
为什么又突然说他?因为他最近有几个动作成功地引起了注意。
京东 x 闪电,上身了可能对面的臭妹妹也不会对你来电
难道 fragment design 又要火了?继 HEAD PORTER 后,RAMIDUS 也会因为藤原浩而火吗?
爱藤原浩略带幽默而犀利的发言和观点,还有那不问潮流做自己,遗世独立的坚持,享受那做潮流主人独乐乐的态度,但也恨它千年如一日地将闪电图案不加修饰地随意摆弄,并以此作为个人特色掩饰“潮流就是这样故弄玄虚”的华丽借口的行为。从以前的神坛巨擘,到现在的无脑安放,潮流 OG 们时刻把闪电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可惜,新生代年轻人觉得这道闪电设计味如嚼蜡。
在不断迎合 Z 世代口味的潮流大环境下,藤原浩是否还会一直强调坚持自己不受潮流左右?但转身过后一顿与 ASSC 和 OAMC 的合作,很明显这是堂堂正正的糊口操作,也是响当当的啪啪打脸,因为这就是生意。
爱之深,恨之切。藤原浩对我来说也是重要的启蒙人物之一,本想以多元化的角度,中性两看的态度去剖析藤原浩和 fragment design,但这反而会变成犬儒主义和虚无派了,到头来说了白说,一篇废话文章。
借用日本作家铃木光司的话,让所有人都认同的文字称不上表达,表达是需要勇气的。
文章不骂藤原浩,与其说是挖伤疤,还不如说这是另一种方式的启蒙,作为老大哥与前辈,鼓起勇气翻开自己的血泪史,回顾自己踩过的坑,才是给后辈学习和参考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不是吗?
- 他的球鞋已经没有市场了? -
藤原浩一直强调 fragment design 是一家设计机构,在外界特别是街头潮流文化领域看来,fragment design 的合作款球鞋都是影响球鞋文化的代表作,不少媒体在做专题回顾甚至是引用史料时不免会重提藤原浩手下的球鞋,但近年来有关藤原浩与 fragment design 的球鞋声音越发微弱乃至消失,为什么?
从市场审美观上,他那设计越来越简洁的球鞋并不能迎合现在球鞋的主流;从文化价值观和商业价值上,他的球鞋设计理念与品牌新科技创新存在矛盾。
黑白灰为主,偶尔来点鲜艳颜色或设计,加上独特的鞋型和材质坚持,藤原浩的球鞋合作和出品一直被誉为是球鞋设计上的杰出代表。从 HTM 组合开始到 fragment design 的各种鞋子,但这已经是过去式了。对于老玩家而言,他的球鞋更像是纪念,是对自己年轻时期在潮流洪流里疯狂过的见证;但在 Z 时代眼中,藤原浩的球鞋只有老气的黑白灰蓝和过于低调的细节小伎俩。
人物份量足,限量不补货,鞋款铺开数量之大是 HTM 打开球鞋营销噱头的经典事件之一,鲜艳大胆与沉稳经典的配色兼备,不少更是如今也鲜见的特别鞋型,还有那三个信仰字母 HTM,捧在手心留有余香,可是在现在大小球鞋展上早已绝迹,上次见到实物是什么时候?估计是某闲鱼账号的卖家吧。如今让大家记住藤原浩的球鞋,只有那双标志性“藤原蓝”配色的 AJ1 吧,因为它贵。
2016 年的 Air Max Day 官方重搬 HTM 概念有点“旧瓶装新酒”的味道,将经典鞋型加入新科技最终导致新老玩家两边都不讨好,除了藤原浩标志性的 LD Zero 还能挽回一点脸面外,另外两双最终到手价还低于原价的市场反映就是血淋淋的证明。
必须承认一点,藤原浩在球鞋的影响早已大不如前,可能他自己也意识到了,于是他得搞点动作证明自己——Sock Dart 一次四双气拔山河的态势掀起袜套鞋的热潮,与匡威的联名,还推出名为 HTM 版本的匡威联名,除了他本人散发余热的意欲,阴谋论地想,或者 NIKE 还有榨干“藤原浩”这个标签价值的嫌疑。
黑丝绸的出现会不会挽回颜面?作用不大,本身丝绸概念也被 CLOT 消耗殆尽了,集齐七色彩虹丝绸的照片估计很快就能在社交媒体的头条推荐上看到。要想重温藤原浩球鞋的光辉岁月,别看网上图片了,找《Sneaker Tokyo》 或者其他它的球鞋书,或者期待鞋展上会看到闪电球鞋,AJ1 就算了,拜托了。
再者,如果有留意藤原浩大部分专访内容的话,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有些观点也是自相矛盾的,可能他也会因时势对事物的看法改变了,如果要看最真实的藤原浩关于球鞋文化的见解,最好参考 CLOT 当年推出的 SOLECIETY 书籍里对各大 KOL 访问的小册子,三页的内容其实也说了不少放到现在仍有启发共鸣的问题
- 从身份象征到身负过度商业的罪名,闪电 Logo 到底经历了什么? -
fragment design 只设计,不生产,这仿佛也给 fragment design 铺好了退路:设计本身就很灵活,而且还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联名嘛,很多因素决定的。
从日本到欧美,领域贯穿穿用吃喝,涉猎之广,开创先河,藤原浩确实让大家看到了品牌合作的无限可能性,但随着有诚意的联名合作数量越发锐减,与其说是合作联名,更多看到的是简单粗暴的 Logo 堆叠与变形,闪电确实闪到有点眼花和耳鸣了,难道藤原浩拿得出手的只剩下闪电了吗?
当然不!在 RIZZOLI 出版的《HIROSHI FUJIWARA – Fragment》一书当中还能看到除闪电外不少吸引人眼球的设计,甚至还有早期 GOOD ENOUGH 的字体设计和不少平面设计作品,那为什么他不用闪电以外的设计?
其实他也有用过,遗憾的是,闪电 Logo 给人更直接的印象,更能抓住眼球,简单又极具辨识性的设计一下就能打进你的记忆点,用现在的话来说,用它更能恰烂钱。
虽然大家现在对牛仔裤的感觉已回归理性(除了真正喜欢复古‘养牛’的美式复古迷外),但是红极一时的 fragment design 与 Levi’s 的 Fenom 无不让不少朋友疯狂。独特的洗水、做旧和破坏,甚至是水钻等这些低调奢华的细节,还有那不同颜色的闪电 Logo,这绝对是 fragment design 最成功的成名作之一。
随后 fragment design 从原宿出发,把家门口所有邻居都联名一遍,从最开始的 “Support Your Local” 到慢慢走出日本国门,到如今 Louis Vuitton, BVLGARI, Moncler 等国际大牌,将 fragment design 代表的年轻活力街头设计与不同品牌中相融不违和并吸引大众确实不容易,但要想重演旧时热火朝天的抢购景象,似乎一去不复返了。
毫无疑问国内的街头潮流文化最早由香港传入,而香港作为最为开放的城市之一,大量接受国外的街头文化和高端时装文化,fragment design 也是其中一份子,Fenom 甚至是不少朋友接触日本街头潮流的第一件启蒙单品。猿人、闪电、visvim 是当时代表“日潮”的三大主流,加上当时资讯传播渠道的单一,上身的 Icon 也不多,自然能选择的也不多。
大家在信息渠道互通与发达的环境下逐渐被开化,不同风格与品牌的信息不断吸收与甄选,fragment design 的闪电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了,无论是明星同款还是趋势影响,它也曾被世人遗忘过一段时间,即便在之前提倡简约的 normcore 风潮下,fragment design 也鲜少被人提起,哪怕是热爱 Logo 的 Z 世代年轻人,由于对闪电没有共同记忆与时代共鸣,一时三刻也很难爱上它,于是,藤原浩觉得是时候来点花样了。
上次让你消费的应该是他的“游泳池”、“银座公园”或者“便利店”系列了吧。与其让闪电继续浮浮沉沉,不如重新给它一个新头衔,南青山游泳池的计划确实是个成功案例,无论是场地环境,还是产品设计,将闪电本来的功能利用一个全新的项目替代、包装,再拉上各种单位,从代购和电商交易数据也说明国内仍有受众,从侧面也印证了这招在潮流圈有时能一招吃遍天。
可这依旧无法完全洗脱闪电被说无诚意贴 Logo 的骂名,大家难免会问弦外之音为何突然冒出?或许是最近的产品有着太明显的“贴标”圈钱意图,加上近年来藤原浩叫好卖座的作品很少,他也可能在考虑闪电的影响力了,所以在最近一些产品当中我们也看到闪电 Logo 已经被安排在不显眼的角落了。
- 闪电的剩余价值,还剩下多少? -
难道闪电就一无是处了吗?不,它是个充满商业价值的象征。
但简单粗暴靠 Logo 圈钱并不长久,例如后背大大个 V 字的 VLONE(哪怕主理人不出事品牌应该也不会活得很久),闪电当然不会落下这样的品牌联名,但在这追求存在感的年代,我想藤原浩也心里有数,这无疑是杠杠的恰饭操作。
闪电它也是喜欢的,不然他怎么会一直用它。小到星巴克杯子,球鞋、手表、相机,大到合作限定餐饮店,乃至前阵子轰动一时的游艇,闪电从未缺席,除了商业合作,他更长远的考虑是曝光和公关。花无百日红,但只要让大家还稍微记得我,已经成功了。
当钱赚够了,人自然地就想为人类社会做点贡献,例如做个老师授业解道。将自己大半辈子“玩”出来的潮流与设计变成一套有规可循的方法论招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绝对是一大好事。京都精华大学客座教授的藤原浩给予了当时的团队 S.U.C.C. 不少优待——策展、设计、甚至开放闪电 Logo 的使用权;另一边厢的南开大学百年校庆,万能闪电 Logo 八角形 100 YEARS 南开大学,看到这样的设计,会不会有人和我一样从惊讶到扶额,再到打哈欠和叹息。
最近涉谷 PARCO 商城开幕引发各大品牌入驻并发售独占款又掏空了不少人的钱包,而藤原浩最新的产品也能在这里找到,截止到本稿结束,产品让人喜忧参半,有亮点也有缺点,有一说一,如果这不客观去说,对藤原浩也太不公平太苛刻了。
首先位于 PARCO 售卖 fragment design 的店在陈列装潢上就值得一看,杂物堆积如山的橱窗难免让人想起当年的 Vetement,就是这样营造强烈的反差才会勾起大家的好奇心。产品方面,SEQUEL 的单宁牛仔裤,JAMIE REID 的系列设计,有点当年 Sex Pistols 的 GOD SAVE THE QUEEN 的拼贴即视感,教练夹克上的 NO FRGMT 自嘲了一下也挺朋克的。
当然还有陈腔滥调的皮卡丘…
折合人民币16W的皮卡丘
还有 5 万日币的悠悠球,3 万日币的海岛棉长袖衫,18 万日币的宝丽来相机,还有美其名曰贴上了红狗标的 Red Wing 靴子,闪电 Logo 找不到?在鞋舌里边呢。不禁由衷发问,藤原浩是真的缺钱了?还是这已经是潮流圈的游戏规则?
后记
众人皆醉我独醒,闪电 Logo 对藤原浩来说已经是一个恰饭的工具,用它来换取回归音乐创作和滑雪初心的本钱,这样走遍天下,发现每个城市的独特之美,探寻隐藏于每个角落的美食,才能有资本去实现,对他来说,享受生活最重要。
国内对藤原浩的介绍大部分只停留在一味的吹捧和无营养的采访中(当然也有因为是问题受限的原因),藤原浩做封面,一种大师前辈的敬畏感油然而生,谁知翻开后又是索然无味无关痛痒的问答而失望而归。如果真想比较全面了解藤原浩,《丘の上のパンク》、《HIROSHI FUJIRARA》- Rizzoli、《THE NEW ORDER》和早期的 Honeyee Mag 这四本是比较推荐的,由于都是英日语言为主,可能读起来不太友好。
从 Honeyee Mag 到 Instagram,从书籍杂志到线上媒体,看完不同的信息后越来越觉得藤原浩不止是一个设计师、主理人,他应该还有一重身份,广告人,因为他们都自带营销属性。
它已经没有了新鲜感,影响力也开始走向平庸和没落,但这或许是藤原浩思量和妥协后的决定。
遗憾、失望,同情到理解,似乎藤原浩早就看穿了一切,不然也不会抛出“潮流早已定格在 90 年代”那种掷地有声的论调,闪电的成功,就在那一刹那的永恒里。
闪电仍在,但它很无趣,也很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