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三种不幸的婚姻(知否的人生经验)

《知否》不是新剧,但剧情里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真的又好又多!这部剧,值得再看,值得思考总结。

今天赶上情人节,正好聊一聊彩礼和嫁妆。结婚不给彩礼的人家,绝对不能嫁。婚后随意花掉女子嫁妆的也不是好人家。

彩礼最初的由来是原始社会,强大的男性为了吸引女性留下而赠送的财物。因为之前并没有固定搭档,孩子只知自己的母亲,却并不会认识自己的父亲。

从商周时期开始形成了传统的婚姻礼仪,称为六礼。六礼是从议婚至完婚过程的六种礼节,即纳彩,问名,纳吉,纳佂,请期,亲迎。直至现代虽然过程逐渐消减,但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仍然被保留了下来,那就是纳佂时的彩礼和亲迎时的婚宴。

后来,彩礼作为一种传统,代表了男方的经济实力和对女方的诚意,同时也是对女方家庭的补偿和宽慰。也可以说,彩礼是对女方的物质保障,毕竟女方将要承担男方无法替代的生育风险和养育操劳。

无论什么时代,女方在婚姻里的生育价值,都是无法替代,并且是有不可逆转的成本和风险的。

看看《知否》里关于彩礼的情节。盛家大姑娘华兰许配给了忠勤伯爵府袁家二公子。纳征那一天,大娘子生气说:“不嫁了!说好了伯爵夫妇亲自来扬州下聘礼,现在只派了他家大公子夫妇”。盛家的主公,当时不过是扬州地方五品官员,嫡亲长女嫁的伯爵府二公子算是高嫁。所以他一直劝夫人这是门好亲事,哪怕伯爵夫妇失信,只因为高攀了就是事实。聘礼是船运过来的,就停靠在码头,最终也不得不让卸下来收了。

知否三种不幸的婚姻(知否的人生经验)(1)

大宴宾客的时候,大公子又安排自己带来的顾家公子通过比赛投壶,想要赢回聘礼,摆明了就是故意给盛家难堪。这虽说是袁家不懂礼数,但这一系列送彩礼的行为,都能看出伯爵夫妇并不疼爱二儿子,也看不起未来的二媳妇儿,还有她的娘家。后面的剧情也不断证明了这一点。

知否三种不幸的婚姻(知否的人生经验)(2)

华兰的婆婆刁钻又偏心大儿子,明知以后继承爵位和家产没有二房的事,却把管家的活交给明理能干的儿媳妇华兰,让她白受累。华兰回家时说起,:“忠勤伯府里开支含糊,我用自己的嫁妆钱,填了又填才铺平帐。”大娘子听了又惊又气:“他们袁家,一个堂堂伯爵府,竟然有脸用媳妇的嫁妆”。 “我是没见过这种有脸用媳妇嫁妆的天潢贵胄人户”。

知否三种不幸的婚姻(知否的人生经验)(3)

她出身大户,惊讶生气的原因是,原本的礼数就规定了女子的嫁妆是属于她自己的财产,别人不能占用。可见袁家终究也还是看低盛家,婆母刁难刻薄媳妇。哪怕后来华兰端庄温婉,生有一女一子,也常常被罚。其实这些苦,从一开始送彩礼就能预见了。

知否三种不幸的婚姻(知否的人生经验)(4)

再看顾廷烨的母亲白氏,带着父亲给的五船嫁妆,贴补了侯府一百万银两的亏空。满心欢喜的做了新娘,却从新婚之夜就被丈夫冷暴力,一直自认出身商贾,学识性格都不够好,才不能被丈夫温柔相待。直到身怀二胎,骤然听到夫家只是贪图她家巨富才娶她入门,就是为了填补亏空,不由得悲愤至极,难产而亡。

侯府假装看中白家姑娘贤德,隐瞒真实家境,实在是高门大户的腌臜行为。却让我们知道,自古以来,彩礼和嫁妆都是女子的私有财产。男方想用,都是动了歪念,无论如何,也上不了台面,只能欺瞒着干这些。

《知否》里关于彩礼的剧情,让人不由得想到当今社会女性现状,得出这个宝贵的人生经验:结婚不给彩礼,绝对不能嫁。若是图谋女子的嫁妆,随意挥霍的婆家也绝对不是好人家。这个结论,没有例外。

如果男方什么都不给,换位想一下,他是不是觉得你上杆子倒贴上去的。往后就是等着你去伺候全家,自己生育扶养后代。人的天性就是,白捡的不要白不要,以后丢弃也不可惜。不为自己想,也得为了以后自己的孩子想。不看重你,自然慢待你的孩子。嫁了,自然数吃不完的苦。

《知否》里盛家宥阳老家大房家里的孙女淑兰就是个倒贴的例子。淑兰家境富足,嫁的人家是清贫寡母和有才华的秀才儿子。原本图的是人品才华,估计家里也想拉拢个潜力股,以后有个官府靠山。淑兰带着丰厚嫁妆下嫁,反倒受尽欺辱。

只因为下嫁了,婆家再穷也有胆子拿捏你。我家儿子不好,你会倒贴吗?把你当丫鬟使伺候原本的浆洗婆母,用你的嫁妆请狐朋狗友吃酒楼,娶二三十个妾不够,还因为嫖娼家暴。淑兰和娘家一味忍让,不断送去金银铺子,但也填不满狼子野心。蠢秀才胆子肥到恶心,却是一开始,淑兰嫁的时候就错了。

至于明兰收到的彩礼,那自然不用说,顾廷烨是有多看重她。哪怕别人觉得她庶出高攀了。珍惜你的人,永远觉得你值得。她也带去了奶奶送给的铺子田产做嫁妆。可是新婚当晚丈夫就主动拿出一个大箱子,把自己全部的房产地契交给她。钱在谁手里,谁就有地位,千古不变。

近些年,社会上越来越流行一种舆论趋势,宣扬女性不该要彩礼。这个论调是哪个姑娘要彩礼就是贪慕虚荣,不愿意自立自强。她的父母亲就是重男轻女,卖女儿。

封建社会几千年的社会环境,对女性很不友好。为了争取与男性一样平等合法的生存权利,教育权利,前辈们经历了无数斗争。但如今,这种舆论趋势,貌似是要把现代女性捆在道德的十字架上用火烤。需要警醒啊,这在本质上还是变形的压迫。

现代女性,不仅同男性一样工作,家庭中依然提供着独特的生育价值和更大部分养育重任。面临身心巨大压力,是男性无法体会和代替的。婚姻和谐还算是好的,如果遇人不淑,没有物质保障,将是身心俱损的惨状。

彩礼既是体面,也是情谊。既可以当钱用来救急,也可以把物品传承后代寄托感情。男方家,父母不给预备彩礼,即是不爱儿子,也是看低媳妇。女儿家,但凡深爱女儿的父母,也都会尽自己能力预备着丰厚嫁妆,既表示娘家能给撑起后方,又是期待女儿生活安乐。

现代女子要参与社会事务,有自己的事业和工作,且家庭重任却没有减少。与古代女子只在家里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比,现在女子的责任和压力更重,贡献也更大。为何反而连自古以来应得的彩礼都越来越名不正、言不顺了?

而且现在大部分女方都会把彩礼给女儿,用于建设小家,等同于又还回了婆家。现在的丈夫,花媳妇的彩礼钱,都觉得理所应当,还常有嫌少抱怨的。真的是把古代男人廉耻之心都丢了。

再从国家的法规上看,彩礼是男方为了跟女方喜结连理馈赠给女方的,所以是女方独有。嫁妆是女方的家人给女方结婚准备的,所以也是女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彩礼和嫁妆都属于女方,即便离婚也是属于女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国家法规虽然没有关于彩礼和嫁妆的归属,但依据民间习俗和相关司法实践,彩礼属于女方的婚前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即使最新的民典法规定,也并没有禁止彩礼风俗。只要双方登记结婚了,或者共同生活两年,或者有孩子,男方就不能要回彩礼。

希望未婚的姑娘,和有姑娘的父母亲人,都能慧眼识良人,祝天下女孩子们都能婚嫁幸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