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外籍志愿者李遐(中传外籍冬奥志愿者李遐)
新京报讯(记者 刘洋)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国际奥委会新闻服务台前,一名来自中国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吸引了众多的目光,金发碧眼的她,张嘴便是一口流利的中文,让前来寻求帮助的媒体记者忍不住问“中文怎么这么好?”“你是混血吗?”其实,她是土生土长的乌克兰姑娘,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研二留学生李遐(VERONIKA MARTSENIUK)。
13岁便来到中国学习生活的李遐说,这里就是她的第二故乡,这届冬奥会上,她要为乌克兰队和中国队一起加油。
志愿服务很“暖心”
李遐是中国传媒大学2020级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也是中传一名外籍冬奥志愿者,她和536名志愿者在主媒体中心服务。国际奥委会新闻服务台设在主媒体中心地下二层,平时,李遐和两名中国志愿者一起在台前服务,主要解决各国媒体的问题,比如采访登记和协调等工作,近期大家的问题还是以问路为主。
“媒体中心特别大,我们1月24日正式上岗服务,那天就一直在迷路。”李遐笑着说,作为志愿者肯定不能被服务对象问倒,自己得好好熟悉工作现场。于是,到岗第一天她就在现场逛了好几圈,熟悉环境,并提前设想了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备不时之需。这十天下来,她感觉工作很顺畅,忙时一天能接待几十人,不忙时,她会抽时间看会儿书,放松一下。如果没有轮到自己值班时,会在驻地写论文。
对于这几天的志愿经历,李遐总结了两个字:“暖心”。媒体中心就像一个小联合国,各国的媒体记者都在其中忙碌着,很多老记者路过李遐的服务台时,会停下来跟她热情打招呼。“他们过来祝我们早上好,我问需要帮助吗,他们微笑着说‘我只是打招呼’。”
李遐印象最深的是2月4日下午服务的一位女士,她是瑞士人,来自国际奥委会,请李遐教她用中文说“生日快乐”。“她说冬奥会期间刚好是女儿的生日,她在中国工作没办法回去,想学会一句中文祝福女儿。”于是,李遐将“生日快乐”几个字和发音写在小纸条上,一字一句教会了她。
留学生志愿者李遐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精通五门语言的“小学霸”
在主媒体中心,李遐常在中英文间切换,其实她可是精通中、英、法、俄、乌5门语言的“小学霸”。李遐的母亲毕业于法语专业,对语言学习有系统性了解,父母非常看重语言的学习,从女儿三岁起就开始教她学习法语和英语,“语言对我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想要在世界各地展现自己,一定要掌握外语这门技能。”李遐说。
父母热爱旅行,在来中国之前,全家人假期时会去世界各地旅行。2009年,李遐与家人来到中国,成都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让这一家人为之着迷,2013年他们选择移居成都,彻底留在中国。那时李遐刚13岁,还是个从来没接触过中文的小女孩。父母告诉她,学会中文这门语言会非常加分,在中国发展也会有更多的机会。
“学习法语和英语还有相通的地方,中文太难了,特别是汉字和声调,完全不是一个语系。”李遐说,她先是在中国学了两年语言,刚开始积累汉字和词汇量的过程比较复杂,进步很慢,有时学了挺长时间,走在大街上很多还是看不懂。但她喜欢挑战困难,就越发努力积累,越过了语言学习的瓶颈期。此后,她战胜了另一项挑战——本科考上了西南财经大学的法学专业,“我当时才16岁,不可能知道30岁做什么,于是选了最有难度和挑战的专业。”
现在的她不仅普通话流利,也听得懂成都话,考下了汉语水平考试的最高级别6级,还考入中国传媒大学读研。在学校,每当同学们抱怨“怎么学了十年还是考不过英语六级”,李遐就打趣说“没事儿,我中文六级都过了”。
成为冬奥志愿者 父母感到并不意外
在李遐的生活和选择中,随处能看到父母带给她的影响。在中国生活的这几年间,全家人利用五一、国庆、寒暑假等到处旅行,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如今,李遐已经去过26个省市区的60多个城市,就在这两天,李遐的父母还在广州旅行。
游览各地博物馆的经历,让李遐从小便喜欢艺术文化,决定了考研的方向。来北京后,她发现北京的文化活动和艺术节非常多,也有了很多实践经验。
这个乌克兰姑娘还是一名小“网红”,在微博上有超过13万的粉丝。穿着唐装游历中国的知名景点、将乌克兰习俗带到藏族小朋友的课堂上、分享在学校的舞蹈训练和生活……李遐创作了一个个Vlog视频,获得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父母对志愿工作的热爱也让李遐对志愿服务充满热情。她从7岁起便在父母的带领下参加乌克兰当地的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当地修缮文物做登记工作。李遐说,成为冬奥会志愿者一直是她的梦想,从去年春季起,她便通过各种平台申报冬奥志愿者,在父母的帮助下完善自己的申报资料。
“我写对于志愿工作的期待,他们写对我的期待和教育。被选上那天,我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时,父母说,并不意外,你一定会选上。”李遐笑着说。
志愿者们练习七步洗手法。 受访者供图
为乌克兰队和中国队加油
热情、幽默、汉语特别好,是李遐给团队成员的印象,在中国传媒大学这六十多人的志愿者团队中,这个金发碧眼的姑娘是像“吉祥物”一样的存在。
中国传媒大学主媒体中心带队老师蔡梦迪介绍,李遐是传媒大学在主媒体中心的唯一一名外籍志愿者,她第一次接触这个女孩,就被她的热情感染到了。
“我们都是1月23日进入驻地,1月31日在驻地有庆新春的活动,她不仅担任主持人,还做了礼仪小姐,在抽奖环节给大家发小奖品。”在蔡梦迪眼里,李遐参与活动非常积极,一言一行都能够感受到她对中国的喜欢。听到老师评价自己热情、幽默,李遐淡定回应,“不错,形容得很准确。”话音刚落就爽朗地大笑起来。
2月4日冬奥会开幕式当天下午,李遐没能进现场,而是坚守在媒体中心值班。当晚,学校组织志愿者们一起在驻地观看开幕式。一下班,李遐就冲进班车往回赶,为了不错过每一分钟,她路上就打开手机看直播,“唱国歌时,大家都站起来合唱,我们一起感受到了开幕式的力量。”
如今,这个乌克兰姑娘已经把中国当成了她的第二故乡,她最爱成都,她说因为那里是她的家乡。“我在冬奥会支持乌克兰队和中国队,他们对我来说一样重要。”
记者问她“如果中国队和乌克兰队相遇,你支持谁?”她反应很快,“那就祝他们赛出风采!”紧接着又是一串笑声。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