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的4个师傅是谁(马季我的师徒观)

马季的4个师傅是谁(马季我的师徒观)(1)

《一生守候》

2006年是马季投身相声曲艺界的第50年,也是他的本命年。

这一年,72岁的马季获得了中国曲艺牡丹奖的“终身成就奖”。这也是中国曲艺界最高奖。主要奖励在曲艺领域内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年龄在70岁以上的健在曲艺家。

马季的4个师傅是谁(马季我的师徒观)(2)

马季摄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

颁奖礼上,马季发言:“我吃了一辈子相声饭,享受了一辈子相声的乐趣。因此我应该用一颗纯洁的相声之心忠于自己的相声大业。我愿意,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毫不动摇地做一个真正的相声人!”

从业50年,马季带过不少弟子,这些弟子日后多数成了曲艺界的中坚力量,被媒体誉为“马家军”。但马季坦言自己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他只是继承了前辈带学生的模式,并没有总结出新的教育方法。对于如何培养相声的下一代,马季甚是担忧。

为了做出中国相声教育的初级教材,72岁的马季自己在家对着录像机,录了52个小时的段子,不带重复的。

只可惜,颁奖礼后没多久,马季走了,带着复兴传统曲艺的梦想撒手人寰。弟子们在马季灵前都磕了一个头。为什么这样做?“就因为我们在认师父的时候,他不让我们按任何这种旧的形式来。”

“马季的相声最大的特点,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字——新。思维新,作品新,语言新,表演新。”姜昆说,“相声演员应该继承传统,但如果没有创新,不会成为时代的宠儿。马季就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新生活需要歌颂,相声不但能讽刺,也应该能歌颂。马季创作的300多个作品,把相声和时代结合在了一起。”

赵炎评价:“马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他之前,老艺术家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身上有很多旧的东西,而马季的相声,则让人感觉清新又亲切。”

与很多传统曲艺品种一样,相声讲究口传心授。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马季是如何与弟子们相处的?他有着怎样的原则与标准?今天是教师节,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马季的师徒观。同时致敬在各行各业辛苦付出和默默奉献的老师及前辈,你们辛苦啦!

我的师徒观

马季

我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相声演员,我在40岁以前,从没想到过要收徒弟。70年代,我被任命为说唱团团长,职责在身,我不得不考虑艺术人才的建设。

从70年代起到1990年止,和我正式建立师生关系的有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黄宏、王谦祥、李增瑞、彭子义、韩兰成、刘喜尧、李国修、姚新光、常佩业、黄志强、尹卓林、侯冠男(刘宝瑞的外孙)等共17人。这些学生中很多人目前都成为相声、小品界的中坚。有人看到体育界有个“马家军”,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为国争光,因此,也将我们命名为相声界的“马家军”。

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相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该在我们这辈人身上产生新的教学方法,既要继承口传心授的传统方式,又加上一种新型的理论上的教学,两者相结合,才有利于发展相声,这是我的看法。但是我做得还不好,虽然我也出版过相声创作方面的理论专著,但是在相声理论上还没有成系统的东西,我希望理论界的人多重视相声艺术的研究。这样相声教学就会更加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

马季的4个师傅是谁(马季我的师徒观)(3)

2006 年 12 月 7 日至 13 日拍摄电视剧《旗袍》中的剧照

反省这些年“为人之师”的表现,有几点聊堪自慰。一是不存保守。不管其中哪一位,让我教什么就教什么,让我改什么就改什么。对他们的作品,我挖空心思出点子,提意见;我有什么新作,谁要就给谁。我认为保守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不仅有亏师德,还说明这老师道行不高,能耐不大。中国有个古老的猫教老虎的故事,人们都称赞猫有眼力,留了一手爬树的本领没传授给老虎,所以没被老虎吃掉。其实,从另一方面分析,猫师傅本来就没有虎徒弟强大。敢收老虎为徒,师傅本身应该是猎豹!

二是不勉强。从姜昆开始,我并不勉强他们学什么不学什么,完全凭他们的自愿。我认准那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徒弟们每个人的条件都不一样,他们有各自的爱好和追求。都是由他们自己提出学什么是最适合于他的,强扭的瓜不会甜。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我的毛病:要求不严。我对弟子也的确不甚严格,总是关照他们,也靠他们自尊自重。

三是不托大。专业上我和弟子是师徒关系,生活中则是同志和朋友关系。我生来性格随便,最讨厌就是那些装腔作势,自抬身价的人。我曾给好几个弟子捧哏。不仅在排练场上,而且在舞台上。这并没有失掉所谓的身份,而是更密切和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当然,更主要的是为了培养扶植人才。

作为老师,虽然给弟子们传授了一些技艺,但弟子们所取得的成就,主要靠他们自身的努力。有人曾经问我,当徒弟们的声誉超过了你这老师怎么办?其实,这很好回答:一、高兴。弟子强,我做老师的也有一份光荣。二、有压力。徒弟都赶上来了,自己怎么办?“长江后浪推前浪”,压力也是动力,迫使自己不敢吃老本。催我奋发,推我前进。三,希望如此。我真诚地希望弟子们都跑到我前头。

这就是我的师徒观。

以上文字节选自马季的自传《一生守候》。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留下了什么样的文字,向这个世界交待他丰富多彩的一生?作为一个亲历者,他心中到底有多少沟壑迂回,埋藏着50年来风云变幻的影像底片?作为一个出人头地的“名人”,他又承受了多少善意、恶意、有意、无意和随意的理解、误会、褒奖与中伤?除了师徒观,这本书还将给读者带来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