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春联福字的正确贴法(春联门神年画的春节艺术和福字倒着贴的民俗)

过年了春联福字的正确贴法(春联门神年画的春节艺术和福字倒着贴的民俗)(1)

传说,古代有一个鬼域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赶回鬼域,否则太阳出来的时候就会烟消云散。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另一个叫郁垒。如果鬼魂夜间出去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老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基于这个传说,民间就有人用桃木刻成神荼和郁垒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驱鬼。后来人们发现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后来的春联就是“桃符”演变的。

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桃符”传承到了宋代,人们在春节摆放桃木板的时候,有人在木板上写吉祥意义的词语。这样做,一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可以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三能够装饰门户,以求美观。由于“桃符”是两片木板,就形成了左右对称的春联,这种作法很快便流行开来,产生了春联这种文学艺术。后来,人们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写对联,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庆贺春节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自春联产生以后,人们在创作春联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规则,使之成为一种可以传承的文学艺术。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过年了春联福字的正确贴法(春联门神年画的春节艺术和福字倒着贴的民俗)(2)

春联流行开来以后,很快就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为皇宫王室、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所接受。春联在发展中衍生的种类比较多,根据不同的场所,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人们在贴春联的过程中,又创造了贴福字的习俗。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写在红纸上的“福”字。象征着“幸福”、“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的内涵。

关于“福”字倒贴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有功的大臣。善良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一个“福”字,于是每户家门上都贴了“福”字。有一户人家不识字,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带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大怒,立即命人要把那户人家满门抄斩。马皇后对朱元璋说:“那户人家知道今日万岁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

过年了春联福字的正确贴法(春联门神年画的春节艺术和福字倒着贴的民俗)(3)

过年了春联福字的正确贴法(春联门神年画的春节艺术和福字倒着贴的民俗)(4)

朱元璋一听大喜,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指的就是写“福”字。

过去的春节文化中充斥着祭祀内容,很多人家为了祈求家人的福寿康宁,便在门上贴门神。据说,大门上贴着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的本领。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门神也总是成双成对。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在门上的画像。人们将神像贴在门上,意俗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 按照传统习俗,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在贴对联的时候,还会贴门神,祈福来年。

过年了春联福字的正确贴法(春联门神年画的春节艺术和福字倒着贴的民俗)(5)

史载,周代就已经出现了“祀门”的活动,最初的门神是神荼和郁垒二神,许多古典都有记载。到了元代以后,门神演变为秦叔宝、尉迟恭二人。据传,唐太宗李世民成就帝业杀人无数,继位后夜间梦寐不宁,多做恶梦。李世民便让秦琼与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宫门两旁,果然李世民再也无事。后来,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崇全消。在历史上,秦琼与尉迟敬德曾经被太宗皇帝下诏绘制成图像珍藏于凌烟阁中,人们便将记载于故事中的情节转化为门神,一直流传至今。秦叔宝、尉迟恭是唐初大将军,唐太宗可以让大将军为其守门安梦,老百姓便效仿皇帝,请大将军神像守门,虽然不尽合理,但情有可愿。

过去每到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还会在屋里贴年画。据考证,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和工艺品。年画过去在很长时间里是城乡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在新年时张贴,用于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年画。

传统的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内容反映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如“吉庆有鱼”这幅年画流传了许多年,至今仍然有许多人喜爱。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灵信仰,中国早期的年画都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的主题有着密切关系,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宗、驱妖除怪等祭祀习俗中,逐渐形成了年画装饰艺术。

过年了春联福字的正确贴法(春联门神年画的春节艺术和福字倒着贴的民俗)(6)

春节贴年画给千家万户增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主题反映了人民群众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年画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过去的年画习俗反映了古人的心灵慰藉和精神信仰,后来,人类对自然的崇拜逐渐转化为对社会性的人格神的崇拜与信仰,其内容也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到了宋代,春节贴年画逐渐形成了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习俗。有人考证: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宋代的年画题材极为广泛,如风俗、戏曲、美女、娃娃等题材开始出现。明代以后,小说和戏曲插图对年画的发展有很大促进,寓意吉庆祥瑞和表现民间风俗的内容得到重视,年画逐渐发展为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如“一团和气”、“八仙庆寿”、“万事如意”、“年年有鱼”等题材趋于定型,年画的印制艺术丰富多彩。明代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已经成熟,木版年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了诸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著名的年画产地。

年画在清代出现了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演义小说等内容的作品,并与西方的一些绘画技艺相融合,形成了近代的年画艺术。清末民初,因社会变化的原因,传统年画逐渐受到改良年画的冲击,新增了一些反抗列强侵略、提倡爱国、描绘新事物等内容的年画。年画题材多以戏曲故事、吉庆祥瑞为主,同时出现了时装美人的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民群众对未来的希望。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结合起来,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后来逐渐发展成挂历,至今仍风靡全国。

过年了春联福字的正确贴法(春联门神年画的春节艺术和福字倒着贴的民俗)(7)

我小的时候,妈妈每年春节都要买年画贴在两个卧室的墙壁上,那时候贴年画可以给家里带来喜庆的气氛,看上去非常好看。后来妈妈再买年画的时候,会买一些连环画的年画,这种年画贴在墙上,有图案人物还有文字说明,非常令人喜欢。当我长大以后,年画便越来越少了,特别是人们普遍居住楼房以后,年画几乎就没有市场了,但出现了挂历这种日历和年画相结合的新艺术,曾经在很长时间里成为每年元旦之后的送人礼物或单位职工福利。

如今,年画逐渐退出了市场,人们不再纷纷购买年画了,市场上也看不到卖年画的了,也许在一些地方年画可能还会保留,但它已经成为过去式的艺术了。但愿人们还能记住它,不要让它永远消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