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后培训机构还缺老师吗(双减后教培业女)

双减落地后培训机构还缺老师吗(双减后教培业女)(1)

“双减”后教培业女“老师”们该去哪儿

话说中国男性心目中的三大择偶对象,依次应该是空姐、护士和老师。至于原因,大概无外乎漂亮、温柔、体贴、善解人意。

由于教培行业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女性从业者占了绝大部分。不管她们在教培机构从事什么样的岗位职能,人们普遍喜欢称呼他们为“老师”——尽管她们中的很多人并不从事教学事务。而这群“女老师”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便成了众多人羡慕的对象。

在整个社会普遍为男性主导的就业特征下,教培行业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其中不乏著名的创始人、管理者,像VIPKID的米雯娟、著名线上培训机构张泉灵语文课的创始人张泉灵、华威英文的创始人伍丹、树童英语的创始人李小静······都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女性从业者在教培机构有着天然的优势,因此,也更容易在这个行业得到长远发展。


双减落地后培训机构还缺老师吗(双减后教培业女)(2)

“双减”后教培业女“老师”们该去哪儿

至于,究竟是什么优势使得女性从业者在教培行业可以更好地发展,我们不妨听个笑话。

一家人去培训机构咨询给孩子报培训班,一进门,就得到了来自于咨询老师的热情接待,这些咨询接待的女老师,长得年轻又漂亮,活泼又可爱,而且还很会逗小孩儿。紧接着,给孩子做测评的课程女老师来了,大方得体,充满了知性美,给家长讲孩子教育,头头是道,滴水不漏。讲完课程,校长来了,完全的女强人,干练精神,颜值情商均在线。这一轮下来,妈妈还要考虑一下再决定是否报课时,一向对家庭事务漠不关心的、作为家里经济大权在握的爸爸已经按捺不住培养孩子的冲动了,赶紧劝孩子妈妈尽快报课,并且,以后孩子补习班的接送问题,由他全权负责!

很少有行业能够做到这种水平,就是让孩子爸爸深度参与到孩子教育中来,而那些混迹于教培机构的女老师们,功不可没。


双减落地后培训机构还缺老师吗(双减后教培业女)(3)

“双减”后教培业女“老师”们该去哪儿

我曾经接触过一对年轻夫妻,二十出头,刚结婚。

男的在一家培训机构做老师,女的也是,两个人因为工作的原因日久生情,互相搭配出色,业绩也随之水涨船高。

再后来,两个人离开原来的培训机构,选择了单干。就在靠近小学的附近小区租了一个门面,男的负责招生宣传加一部分教学,女的负责内务管理加一部分教学。结婚没多久,房子也买了、车子也买了,平时穿的都是名牌,不用天天上班,一般都是下午才去学校,教学口碑不差,学生越来越多,周围的邻居无不羡慕,那时候,他们还不到三十岁,妥妥的人生赢家。

至于他们每个月能挣多少钱,因为一次活动,和他们在餐后聊天时聊到时,着实让人惊叹!

他们主要做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培训,每个学生每节课(45分钟)大约150元,每周上一次课,一次课耗课2节,也就是300元;一个月4次课,就是1200元。

而他们的机构差不多有150个学生,每个班20人左右,上一次课就可以净收入6000元(20×300元)!再加上零星一点儿的一对一课程,一个月算下来,净收入在180000上下!考虑到每个学生每次都要缴纳至少一学期(16次)以上的课时费,光他们手中滚动起来的资金,长期稳定在700000元左右!

这样的收入,着实太让人羡慕了!

试问,像他们这个年纪,做什么可以有这样好的收入,而且还受人尊重,工作又轻松?


双减落地后培训机构还缺老师吗(双减后教培业女)(4)

“双减”后教培业女“老师”们该去哪儿

再后来的事情就是“双减”来了,由于他们的机构并不符合相关要求,学员退费也在增多,新招学员也没以前那么多了,还要面临周围中大型机构的举报、投诉,没过多久,两个年轻人就将学生转给附近一家中型机构,自己主动关了门。可显然,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因为以前赚的钱足够多了,况且人还年轻,只不过,今后不可能这么轻松赚钱了。

之所以说到这两位年轻人,是因为他们两个中的女的,留给周围人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

年轻、漂亮、能说会道、口才好、又会说英语、受到小朋友和家长的一致欢迎,经常看到家长在朋友圈晒女老师的上课视频,大晚上还有家长和她发微信沟通孩子的学习问题,于是,老学员介绍新学员的情况特别多,几乎都不用怎么费力,就能招到很多学生。

而她,只是众多教培机构女老师的一个代表与缩影。她们中的很多人,都非常“优秀”,而这种“优秀”,伴随着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也自然带给了她们丰厚的回报。

人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年纪轻轻,有钱、有闲、受尊重,而且还不用付出所谓的“潜规则”代价,可以说,教培行业简直是女性从业者的最佳选择。

然而,“双减”将这一切美好的“肥皂泡”戳破了。


双减落地后培训机构还缺老师吗(双减后教培业女)(5)

“双减”后教培业女“老师”们该去哪儿

之所以说这是“肥皂泡”,是因为从价值创造上来说,教培行业的确没有带给绝大多数孩子、家庭以非常实际的效应,尤其是在这轮“双减”大潮中率先倒下的少儿英语教培机构。

这是一个标准化极高的行业,有像瑞思、励步、芝麻街、迪士尼、新东方泡泡少儿英语等行业标杆,也有无数知名的中小型机构。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业者,早就将少儿阶段3—12岁小孩儿家长的心思琢磨透了。于是,从地推、电邀到访、试课、签单、课后服务等一系列流程都高度标准化、专业化,而在这一切标准模式的背后,有无数“女老师”在盯着每一位家长——或者说家长们的钱袋子。

她们心思细腻、温柔体贴、知性大方······可以说,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试问,面对这样一群“女老师”,有多少小朋友可以无动于衷?有多少家长可以无动于衷?

不就一节课一两百块钱么?不就一年万把块钱么?没事儿,孩子他爸允许的,掏了!

于是,孩子快乐、妈妈有面儿、爸爸乐意,请问,还有比这更完美、更能让全家都和谐、一致同意花钱的事情么?

然而,我们不妨将这叫做“智商税”。只不过,这波收割的对象是谁,很难说清楚。


双减落地后培训机构还缺老师吗(双减后教培业女)(6)

“双减”后教培业女“老师”们该去哪儿

如今,“肥皂泡”的破灭让这群“女老师”的未来变得模糊了起来。

接下来,她们该去做什么呢?让她们去做销售?去做客服?去做管理?去进工厂?

似乎,一下子就找不到出路了。

而这,便是那句“只要站到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核心意义。

我们似乎不应该对这样一个群体抱有偏见,她们毕竟也是这一轮时代大潮的获利者与承受着。诚然,很多人在她们的行业中算得上优秀且出类拔萃,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为了金钱,夸大培训效果,恶意套取家长的口袋······这一切,与这个行业而今走向覆灭不无关联。

但真正可悲的地方在于,我仍然认为这一行业是吃青春饭的一个典型行业,因为,你在教培机构,几乎看不见上了年纪或者年龄在35岁以上的女性从业者,原因不言自明。

而这个行业在招聘时,对女性从业者外貌形象、口才的要求,远大于其他方面,也能佐证相关结论。与此同时,更高的收入、更轻松的工作方式以及受到相对尊重的社会地位,也让大多数从业者沉迷于肤浅的快乐与满足之上,没有在年轻的时候掌握一门技术及扎实的谋生技能,进而导致今后的发展困难,尤其是在“双减”之后,此况尤甚。


双减落地后培训机构还缺老师吗(双减后教培业女)(7)

“双减”后教培业女“老师”们该去哪儿

朴树有首歌中唱到“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而今,那些曾经从事教培行业的“女老师”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她们都会变老,可是,她们该去哪里呢?

曾经极有可能是家庭收入主要贡献者的她们,如今的收入,恐怕会大大降低。而紧随其后的,是年龄增长的恐惧与压力,还有作为女性在这个社会中所要承担的诸如生儿育女的一部分责任与求职障碍,这一切,对于经历过“双减”的女性从业者而言,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原本这个行业可以带给她们的独立感,似乎很快要消失了。

下一个,会不会到来?

什么时候到来呢?


双减落地后培训机构还缺老师吗(双减后教培业女)(8)

“双减”后教培业女“老师”们该去哪儿

作为专注于商业运营分析、营销策划十多年经验的从业者,我将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分享探讨能够落地实操的商业运营方法论,但愿可以帮助到每一位有需要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