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为何都会汉字(汉字人名地名到底该怎么念)

韩国人为何都会汉字(汉字人名地名到底该怎么念)(1)

在韩国全罗北道益山高铁站附近,热情的韩国朋友金教授请笔者吃烧烤。酒后带着醉意出门,车站大楼上的韩文和汉字站名“益山驿”几个字,在夜幕下显得格外明亮。笔者心情大好:“你好,益山!”原本醉倒在地的金教授顿时坐起,磕磕绊绊地用刚学不久的汉语说:“益山不能读‘益山’,要读‘Iksan’!”一个发音居然能让他这么敏感。

这牵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话题:韩国人该怎么念汉字人名和地名。

韩国人为何都会汉字(汉字人名地名到底该怎么念)(2)

用韩、中、英、日等文字标注的韩国车站站名、路线图、指示牌。彭婷/摄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了汉字,然后才有了“汉字文化圈”。然而,“汉字文化圈”里的国家和地区对汉字的认识和感情却十分复杂,比如韩国对待汉字的态度就十分纠结,纠结到连人名、地名该怎么念都要苦闷一番。

前面那一幕其实提示了一个问题:韩国人希望中国人用汉字的韩国发音来念他们的人名和地名。

譬如“朴钟国”这个名字,中国人很自然就会读出来,“Piáo Zhōngguó”,声韵调齐整,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可名字的主人若是一位中老年“阿加西”(大叔),他听了可不一定乐意:你怎么能用汉字的中国读音来读我的名字呢?应该用韩国读音念成“Pak Jongkook”,那才是我名字的发音啊。

每每跟中国朋友聊到这个问题,朋友就笑道:“韩语发音我没学过,发不出来呀,难不成我读汉字还得先把韩国的语音都学会?”

是啊,不管在哪里,只要见到汉字,中国人当然会按照中国发音去念。可是,有相当一部分韩国人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非常抵触。这种态度甚至影响到一些国家层面的政策与措施。

韩国人为何都会汉字(汉字人名地名到底该怎么念)(3)

例如,韩国地铁会同时用韩、英、中、日4种语言报站,用中文报站名时,会出现一种奇异现象:在中文语流里,偏偏汉字地名用的是韩式发音。“下一站是江南站,有到江南站的旅客请做好下车准备”,听起来却是“下一站是‘Gangnam’站,有到‘Gangnam’站的旅客请做好下车准备”。流畅的中文语流中生生被嵌入两个不带声调的韩式读音,中国游客往往会被弄得一头雾水,这个“Gangnam”站是哪儿啊?我是不是坐过江南站了?使用中文报站名,本来是韩国的一种国际化举措,是为了方便中国游客,可是在关键字眼上却设了一道坎儿!

既然是用中文表达给中国人听,最简方案就是把地名翻译成中文、直接读汉字的拼音,例如把“江南”读作“Jiāngnán”,自然又合理。可韩国偏偏不这么做。韩国人希望,中国人说汉语时要用韩式发音来读韩国的人名和地名。实际上,除了给中国游客带来不便之外,似乎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实际效果也差。首尔满大街的中国游客还是一如既往地大声用汉语交谈:“我今天去了东大门(韩语发音为‘Dongdaemun’),待会儿准备去看场宋慧乔(韩语发音为‘Song Hyegyo’)演的电影,晚上有空儿再去仁寺洞(韩语发音为‘Insadong’)吃点东西。”

韩国人为何都会汉字(汉字人名地名到底该怎么念)(4)

上面说的是韩国人说汉语时用韩语发音读韩国人名地名。当他们说韩语时,又是怎么念中国的人名和地名呢?

以前,韩国对中国的地名和人名有一套韩式读法,就是照着汉字词的韩国读音去读就行,没烦恼。譬如,“北京”不读 “Běijīng”而读“Bukkyoeng”,“上海”不读“Shànghǎi”而读“Sanghae”,“厦门”不念“Xiàmén”而念“Hamun”,“四川”不念“Sìchuān”而念“Sacheon”。 但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韩国的“原音主义”者认为,韩文是世界上优秀的记音文字,可以很接近地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发音,所以他们主张用韩文直接拼写记录中国人名地名的“普通话发音”。这种意识强势来袭,以致韩国文教部《外来语标记法》也规定,所有外来语标记原则上要以外来语本来的发音为准。

韩国人为何都会汉字(汉字人名地名到底该怎么念)(5)

不过,笔者的切身体会是,用韩文记录中文地名人名发音,效果实在不理想。像“泽”“日”“淑”“人”等大量汉字的普通话发音,是没法用韩文来准确标记的。笔者的名字“陈明舒”,这三个汉字韩文都有对应的发音,韩语读作“Jin Myeongseo”。可是到了必须登记姓名的医院、银行等机构,职员都坚决执行《外来语标记法》,固执地用韩文来标记我名字的中式发音。问题是,“陈”的声母和“舒”的声母在韩文里恰恰没有完全对应一致的。于是,笔者得到了4种以上不同发音的韩文姓名,只是没一个让我满意,因为都不是我名字的中文发音。

说到这里,我们就能知道,如果一个韩国人坚持《外来语标记法》的“原音主义”,那么当他读中国人名地名的时候,用韩文来标记汉字的普通话声韵,就会有两个绕不开的小苦闷。一是,很多中国地名和人名用韩国的所谓“中式发音”念出来,既不像中文又不像韩文,因为既没有声调,声韵也不完全一一对应,所以只能是大致模糊地记录。二是,要用韩文标记人名地名所用汉字的中国式读法,韩国人就得了解所有常用汉字的中文发音!

韩国人为何都会汉字(汉字人名地名到底该怎么念)(6)

中国常用汉字有3500个,涉及地名人名的还有很多不是常用字。在朝鲜李氏王朝末年,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金允植在清政府学习洋务、商谈联美对策时,不用口译人员就可以与清朝重臣李鸿章直接用汉字进行无障碍笔谈。但现在的韩国人若要标记中国人名地名的话,光认识汉字还不行,还得知道它的中文发音,而且需要通晓所有的拼读方式!

以前,韩国人念北京、深圳、四川,根据汉字直接念成对应的韩语发音就行;但现在,他们的法规规定,辛亥革命以后出现的中国人名与地名,必须换成无声调且相似度不高的韩式中文发音。但是,辛亥革命以前就存在的中国人名与地名,又必须一如既往地念成汉字对应的韩文发音。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一句话中的同一个词却得用两种念法,“四川人吃四川菜”,第一个“四川”得读成“Sichuān”,第二个“四川”得读成“Sacheon”。

有趣的是,如果反过来,中国人也按照韩国的“原音主义”原则标记韩国人的汉字名字的话,韩国人也不一定就受得了。比如韩国明星丁一宇,“丁”在韩语里念“Jeong”,“一”念“il”,“宇”念“Woo”,整个姓名听起来就是“郑日佑”。韩星自己不干了,韩国媒体也不干了:我们的“丁一宇”到你们中国怎么就变成了“郑日佑”了?

不过,对韩国年轻人来说,这些纠结现在是越来越少了。世界属于青年,他们有更加开放与宽容的心态来面对这些问题。笔者在韩国教了十多年汉语,经常在课堂上照着韩文对应的汉字念中文发音,同学们听着很开心,还会反反复复、叽叽喳喳地跟着念。学生第一次听到自己名字的中文发音时,那种好奇欢喜的表情仍然深深烙印在笔者脑海里。

韩国人为何都会汉字(汉字人名地名到底该怎么念)(7)

其实,韩国高校中文系的学生,早已习惯了在说汉语时用中文读音读韩国的汉字人名与地名。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即使固执敏感如前面提到的金教授,我也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在中方的正式场合介绍自己时,他都会很认真地说“我姓‘Jīn’”,而不是“我姓‘Kim’”。

汉字流传也是文化传播,传播出去以后落地生根,会结出别样滋味的果实,其中的酸甜苦辣,都值得好好品味。不管怎么说,最好不要拿欧美外来语跟汉字相提并论,因为汉字在韩国的历史太悠久了。汉字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就像拉丁文、阿拉伯数字一样。

在此,笔者向韩国文教部门提一个小建议:在韩文系统里,就照着汉字的韩文读法去读;在中文系统里,就照中文发音来读。这是最自然的选择。

作者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任韩国圆光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国际部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