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水果产业发展趋势:高端水果产业该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从市场的消费水平上来看,我国水果产业中,有两类水果。

一类以大樱桃、草莓、蓝莓等为代表的所谓的“高端水果”,该品类的水果平均售价在20元/斤以上。另一类,是以桃、李、杏、香蕉等为代表的大众水果,该品类其中虽有个别的品种售价比较高,但大多数品种还是售价不会超过10元/斤。

在众多的产业层面的思考中,很多人判断随着消费升级的来临,我国水果市场对高端水果的需求会进一步的加大。换而言之,就是我国未来发展高端水果更加有前景。

那么,未来的水果产业真得就是高端水果行业的天下么?

特色水果产业发展趋势:高端水果产业该如何实现弯道超车(1)

日本的精品高价路线

众所周知,日本的水果是出了名的高价。像200多人民币一串的阳光玫瑰葡萄,像500多块钱一斤的粉红草莓.......

日本种植生产的水果几乎就没有便宜的。肯定不是日本的水果生产能力不行,主要是日本执行了严格的精品水果路线。日本种植出来的水果是要经过严格的标准来筛选的,不符合上市标准的水果,是不会进入生鲜超市进行品牌化销售的。只有符合了相关标准的成品果才可以贴上相关的品牌进行销售。

所以,这也导致了日本的水果整体成本较高,整个品牌的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有了这些投入,一串葡萄卖几百元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日本的精品高价路线。

特色水果产业发展趋势:高端水果产业该如何实现弯道超车(2)

高端水果不是你想学就能学

近年来,国内也有很多种植者、水果公司,希望能学习日本的这种精品高价的运营模式。他们看重得是进口水果在国内的超级市场和客观的利润。

比如2017年的新西兰的奇异果在我国销售达到了22亿,高端的进口水果产生了巨大的市场。

国内水果商对这些利润不可能充耳不闻,有所动作也是必然的。

只不过日本的精品高价路线,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学的。目前,还没有看到有哪类水果品牌能做到极度的高端,甚至还没有看到哪种水果所谓的高端超越了进口水果。

特色水果产业发展趋势:高端水果产业该如何实现弯道超车(3)

在进口水果的已经将高端水果市场几乎占领了的情况下,国内水果如果一窝蜂的去跟进口水果硬碰硬,笔者并不看好。国内大多数消费者对进口水果的高端性还是比较认同的,愿意花更多的钱来卖进口水果。

而对于国内的高价水果,一是消费者认同性并不高,二是缺乏必要的品牌保护。比如某品牌的橘子,第一年上市销售价非常高,效果非常好。但是没过两三年,这种橘子在国内就烂大街了,到处都是种的,菜市场上也有,超市里也有,品质好的也有,品质差的也上,再想卖高价,已经成了做梦了。

可以说,目前的高端水果市场环境,对国内水果来说,真的是太难了。

下沉市场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下沉市场,是近年来互联网中的一个热词。在我国一些互联网公司发展到了一定规模,遇到了很大的瓶颈后,从大城市转入四线、五线小城市,甚至转入农村地区,从而取得了新的收益。

在这里面,有某手、头条、某多多等多家公司,都取得了超级大的成功。

而在2018-2019年,智利车厘子的销售上,智利车厘子在四、五线城市的市场被开拓出来,取得了较大的销售利润。

特色水果产业发展趋势:高端水果产业该如何实现弯道超车(4)

从整体上而言,中国一线、二线城市的水果消费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处于狼多肉少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进口水果也在适当的降低价格,以谋求在四五线城市的市场份额。

国内的高端水果产业不妨也尝试着将目光从大城市转向小城市,甚至农村,以高端水果的适度降价,来争夺四五线城市、甚至农村的市场。

这样或许还可以在这一竞争之路上实现弯道超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