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丧事风俗(潮汕乡村忌平安习俗)

潮汕人丧事风俗(潮汕乡村忌平安习俗)(1)

“忌平安”是指潮汕地区的某些乡村在特定的日子里有大避忌,有的乡村不允许任何人到村子里去,村民也不会出门,不和外界联系;也有的乡村只是不接待客人,但可以外出。这种习俗至今仍存在于潮汕地区的许多乡村。揭阳榕城区仙桥镇篮兜村的“忌平安”之日是在正月初九(下午至晚上)。一般忌出门,忌客人来访,忌做红白事。篮兜村的“忌平安”是从送香船开始的。香船是用竹篾、五色纸糊成的船形大篮子。新中国成立前篮兜村每年都在正月初九举行游神活动,游神活动行将结束时,“老爷”(三山国王之塑像)巡视四境平安之后,提香船者(一般需花钱雇人)提着香船从三山国王庙前的小溪趟水而去,小孩子们不断将小石子、小土块扔向香船。香船最后被扔到村口的河流,让其随河水流出村外。送香船仪式结束后,家家户户早早关门,在家吃“大吉”(蕉柑)。此为篮兜村的“忌平安”习俗。新中国成立后篮兜村虽没有游神及送香船活动,但在改革开放前,正月初九晚上村民还是尽量呆在家里不出门。现在也还有“忌平安”,但只是祭拜地方保护神三山国王,且不欢迎外乡人来访,禁忌已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在揭西、普宁的一些农村地区,在正月十六这一天,全村防范森严,不准外村人进村,怕外村人带入邪煞之气。村民也老早就关门闭户,不做生意,不出门,村里街道上很难见到人影。若是有不知情的外村人进村,本村人绝不开口与他交谈,一般会瞪着他,示意其立刻离开。如果外村人看不懂村民的意思或有其他原因赖着不走,村民们就会把他抓来画黑脸,游街示众,最后逐出乡境。“忌平安”有时间的限制,根据各地风俗的不同,持续的时间从一个小时到一整天不等,在此期间,整个村落荒无人烟,即便是上学的孩子,也得请假不去上课,因而当地学校都会在正月十六这一天停课。这一习俗的由来缘于当地传说:通过正月十五游神赛会的“安路”巡行,神灵们巡视四境平安,已经将境内的凶鬼恶煞驱逐出境,正是“净土”之时。此时,任何外来人进来都有可能带来邪煞之气,因此,要保持“净土”就必须与外界隔绝一段时间,既不准村里人出去(如果出去了,当天不能回来),又不准外村人进来。凤凰山区一带有端午节、农历六月初六和正月初七不接待客人的习俗。据说端午节这一天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在节前一天,当地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凭吊,寄托哀思,故不能接待客人。至于农历六月初六,迷信的人说这一天是“鬼日”;“人日”的正月初七这一天,是一年里头第一个七(即“头七”),“头七”是人死后的第七天,死者的家人和亲属在这一天“带孝”向死者致哀,故这两天同样不接待客人。在这三天头接待客人,被认为不吉利。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3、11、29作 者: 黄素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