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动人的民间故事(土地公与孤儿寡母的爱恨纠葛)

清朝时期,惠民县有个叫陈文举的年轻人,自小天资聪颖,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八岁精通诗词歌赋。父亲在他一岁的时候就撒手人寰,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一则动人的民间故事(土地公与孤儿寡母的爱恨纠葛)(1)

陈文举的父亲去世后,不少媒人来给其母说媒,但是陈母担心改嫁之后孩子受苦,便将所有提亲自然拒之门外,并表示自己终身不嫁。从那以后便独自挑起了生活的担子。白天在田里劳作,夜里纺纱织布,起五更,熬深夜更是家常便饭。常年的劳作让这个苦命的女人三十岁出头就有了白发,不过好在陈文举天资聪颖,学堂之上无人能出其右,所以即便辛苦,陈母却充满希望。

这一天,陈母拿出所有积蓄交予陈文举,并嘱咐他在考场好好发挥,心里莫有压力,陈文举牢牢记在心上,可没成想刚一出村,意外就发生了。

原来,村里正准备重建城隍庙,几个汉子抬起神龛时,土地公泥像滑落,而路过的陈文举为了保护神像不碎,竟一个箭步抱了上去,而后在众人的惊呼中,陈文举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泥像完好无损,可陈文举却没有了意识。众人慌乱的将陈文举背回家,并找来了郎中,一番诊断后,郎中断定陈文举并无生命危险,但是什么时候能恢复意识只有天知道。这个消息让本就憔悴的陈母一下子倒了下去。

一则动人的民间故事(土地公与孤儿寡母的爱恨纠葛)(2)

一场意外发生,孤儿寡母一个失去了意识,一个失去了行动力,让这个本就破碎的家庭摇摇欲坠。不过还好,村里派了几位妇女照顾二人,没多久,坚毅的陈母就恢复如初,只是心里的焦急无法被头顶的白发掩盖,她将希望寄托给了城隍庙的土地公,每日祭拜,虔诚祷告,一转眼三个月过去了,陈母满头的白发似乎替她接受了这残忍的现实,虽然还是经常流泪,但她已经不再通到无法呼吸。不过她不知道的是,就在这三个月时间里,土地公泥像也在发生着蜕变。

这一天晚上,陈母默默的跪在泥像前为儿子祈祷,忽然一阵碎裂声传来,陈母抬头看去,土地公泥像竟像是活了一般,簌簌的抖落身上的泥土,而后缓缓走到陈母面前,深深地施了一礼。而后便大手一挥带着陈母回到了陈家,此时的陈文举依然没有半点意识,土地公抬手按住了他的额头,而后便能清晰的看到土地公将自身的法力输送进他的身体,半晌之后,床上的陈文举醒了过来,而原本金灿灿的土地公则是暗淡了不少,随后土地公挥了挥手,便带着陈家母子飞上高天,向着京城而去。

一则动人的民间故事(土地公与孤儿寡母的爱恨纠葛)(3)

几个呼吸后,陈家母子稳稳的落在了考场外的客栈门前,此时土地公已化为点点星光,随后星光化为一个包袱落入陈母手中。陈母匆忙打开包袱,里面是一封信和几锭银子。

陈母打开信件,开头的称呼让他不禁潸然泪下,陈文举见母亲情绪激动不能阅读,便接过了信件,信件不长,却让他如遭雷击。

原来刚刚的土地公竟是自己的父亲!父亲本是天庭值守,一次值班时因醉酒被打落凡间,一身罪孽本应用一世偿还,可陈父乐善好施,仅用二十二年便偿还了所有罪孽,而后被召回天界,可陈父在天界无时无刻不再担心自己的妻儿,而后算到儿子十七岁时必有大劫,便悄悄下凡,附身于土地公泥像之内,当日砸晕儿子也是无奈之举,如今劫难已过,明日就是科举,希望儿子能一鸣惊人。读完信件后,母子二人相拥而泣,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明天的科举,母子二人便收拾心情在客栈住了下来。

一则动人的民间故事(土地公与孤儿寡母的爱恨纠葛)(4)

第二天陈文举便步伐轻松的进了考场,九天六夜后一脸轻松的和母亲启程回家。就在他们到家的第二天,报喜的队伍就敲响了陈家的大门。陈文举被授予正七品官职,任知州判官,从此母子二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了,如果你也喜欢民间故事的话,别忘了点赞关注加评论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