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弥勒菩萨的故事(大圣国师王菩萨的原型是唐朝高僧)

在《西游记》的小雷音寺故事中,出现了一位佛教高僧,被称为大圣国师王菩萨。孙悟空在多次斗黄眉老怪失利后向他求助,他派徒弟小张太子和四位神将前去帮忙。虽然这些人在降伏黄眉老怪过程中没起到什么积极作用,但得到了唐僧师徒的礼遇。从情节布置来看,这段情节貌似有些多余,对孙悟空打败黄眉老怪没有任何帮助。这种情节冗余的情况在小说中很少见,以《西游记》的风格根本没必要多出这样毫无作用的桥段。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作者随手插入的一段故事,可我们查阅大圣国师王菩萨的来历,却发现背后另有深意。

梵净山弥勒菩萨的故事(大圣国师王菩萨的原型是唐朝高僧)(1)

小雷音寺故事是孙悟空在西天取经中比较苦逼的一段,他全程被黄眉老怪的法宝所克制,有劲使不出,求助于满天神佛,搞得非常狼狈。这样的情况在西天路上并不多见,出现在孙悟空身上也令人感到惊奇。从实战情况看,并非孙悟空战斗力弱于黄眉老怪,而是黄眉老怪的法宝全程克制孙悟空。为了对付黄眉老怪,孙悟空向二十八宿、真武大帝和大圣国师王菩萨求助,却都被黄眉老怪打败。故事结尾时揭秘,这些法宝都来自于弥勒佛,黄眉老怪是弥勒座前敲磬的童儿。那么孙悟空和漫天诸神都不是对手,也就可以理解了。

梵净山弥勒菩萨的故事(大圣国师王菩萨的原型是唐朝高僧)(2)

《西游记》是以神话故事影射明朝官场的小说,其中很多套路都来自于官员之间的争权夺利。具体到小雷音寺故事,作者以佛教内部利益之争影射官员之间的争斗,反应了明朝官场的腐败和政治的黑暗。以此逻辑来看,这段故事是弥勒佛故意安排的,给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设绊子,起因是佛教内部的利益之争。这种操作方式在明朝官场是常态,而放到以慈悲救人著称的佛教体系却显得很诡异。这种借古讽今的做法,却值得我们细细的品味。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有深意,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

梵净山弥勒菩萨的故事(大圣国师王菩萨的原型是唐朝高僧)(3)

从小雷音寺故事来看,表面上是黄眉老怪阻挠唐僧师徒西去,暗中却是弥勒佛和观音菩萨的斗法。弥勒佛是有佛教太子之称,是中央婆娑世界的未来教主,是释迦如来的继承人。按照佛教中的地位,他仅在释迦如来之下。可是西天取经却与弥勒佛没有关系,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西天取经的本质是佛教东传,目的是使大乘佛教在东方大兴的。这是小说中佛教最重要的政治活动,由如来佛亲自策划,观音菩萨指挥,唐僧师徒执行的传教活动。为此,唐僧历经艰难险阻,转世十次。而如来佛和观音菩萨也多次向天庭争取机会,最终利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乱局,才获得玉帝允许。

梵净山弥勒菩萨的故事(大圣国师王菩萨的原型是唐朝高僧)(4)

因此唐僧西天取经是佛教最重要的项目,没有之一。从小说来看,如来佛和观音菩萨是调集了佛教所有资源,来完成这个重要项目。然而如此重要的项目却没有弥勒佛参与,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就连大鹏金翅雕这样佛教外围护法神,都能打着佛母孔雀明王的名义混吃混喝。作为佛教二把手的弥勒佛,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瓜分其中的利益,而自己一无所得。所以他安排了黄眉老怪西天路上设立小雷音寺,拦截唐僧师徒,目的是"吃拿卡要"。而能在这个事情上与弥勒佛做利益交换的,只能是唐僧取经的前线总指挥观音菩萨。

梵净山弥勒菩萨的故事(大圣国师王菩萨的原型是唐朝高僧)(5)

可是我们并没有在小说的这段故事中看到观音菩萨的身影,所以很多人对上述的这种说法不以为然。可我们查阅历史资料发现,故事中貌似多余的大圣国师王菩萨,却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正好填补了小说情节中的空白。有了这样的角色出现,弥勒与观音暗斗的逻辑就更加严密了。

大圣国师王菩萨在小说中是在南赡部洲盱眙山蠙城修炼的佛教大能,座下有徒弟小张太子和四位神将。他神通广大,昔年曾降伏水淹泗州城的水母娘娘,后来又镇压了淮河水怪水猿大圣。孙悟空对黄眉老怪一筹莫展时向他求助,他派小张太子和四位神将前去帮忙。

梵净山弥勒菩萨的故事(大圣国师王菩萨的原型是唐朝高僧)(6)

很多人认为这位菩萨是作者虚构的,实际上他的原型是唐宋时期的高僧,在中国佛教史上非常有名。唐朝时有西域僧人僧伽,从唐僧西行出境的别迭里山口入唐,经过凉州府、洛阳,进入中原传教,最后在江淮一带成名。僧伽出身于葱岭以北的何国,少年时候便出家为僧。唐高宗时期僧伽在山阳龙兴寺寄居,渐渐显露出各种神异现象。他携弟子慧俨乞地立庙,在他指定的地方挖出南朝齐国香积寺遗址。随后又有金像衣叶出土,上面刻有"普照王佛"字样。于是当地人纷纷信奉他,捐款捐物修建寺庙,他便将寺庙命名为普照王寺。

梵净山弥勒菩萨的故事(大圣国师王菩萨的原型是唐朝高僧)(7)

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是中国佛教兴盛的时代,僧伽的出现成为当时佛教兴盛的代表,促进了当时佛教在唐朝的传播,他也被请去长安荐福寺讲经说法。在此过程中他曾经显露出各种异象,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显露观音十一面化身形象,受到当时佛教信徒的推崇。

因此他被认为是观音的化身,被唐中宗李显尊为"国师",宋太宗赵光义加封其"大圣"谥号,后世尊之为"大圣菩萨",又称"泗州大圣"、"狼山大圣"。小说中提到的"南赡部洲盱眙山蠙城",影射的就是普照王寺。普照王寺位于古泗州,靠近盱眙城,正好与小说中的情节相对应。

梵净山弥勒菩萨的故事(大圣国师王菩萨的原型是唐朝高僧)(8)

僧伽在唐宋时期非常有名,而且有舍利子传世,与西天取经的唐玄奘齐名,是盛唐大德高僧的代表之一。而普照王寺所在距离《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老家淮安不远,所以他对僧伽的故事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尤其是僧伽化身观音菩萨的故事,不仅仅在一段传说中出现,而是贯穿了整个唐朝。在五代十国和宋朝的各种故事中,都有僧伽现身显圣救援泗州百姓的传说。所以在《宋史》之中僧伽被列入《高僧传》,得以名垂青史。《西游记》小说中的大圣国师王菩萨,既包含了唐朝"国师"的属性,又有宋朝"大圣"的地位,显然是以僧伽为原型塑造的。

梵净山弥勒菩萨的故事(大圣国师王菩萨的原型是唐朝高僧)(9)

僧伽出现在《西游记》的小雷音寺中情节,显然不是为了降妖伏魔。虽然提到了他降伏水母娘娘和镇压水猿大圣的情节,却与唐僧师徒取经无关。而他派出的弟子小张太子和四位神将,在对付黄眉老怪中只是千里送人头。来自天庭的二十八宿还可以救孙悟空,佛教的大圣国师王菩萨却是派人千里送人头,这就很尴尬了。因此我认为作者将其写入这段情节不是为了帮孙悟空打架,而是为了和弥勒佛暗中斗法。因为僧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这里用大圣国师王菩萨作为观音化身,代表了佛教内部暗中争斗的情形。

梵净山弥勒菩萨的故事(大圣国师王菩萨的原型是唐朝高僧)(10)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观音菩萨不直接出场呢?其实这里又回到了官场文化的逻辑,佛教内斗以官场文化来看是不宜公开的。观音是如来亲信,弥勒是如来继承者,他们在唐僧取经的大事件中暗斗,对来说佛教就是丑闻。本来唐僧取经就受到道教的强烈反对,天庭方面也不是特别支持。如果佛教内斗的丑闻再发酵,这日子就不好过了。正所谓家丑不能外扬,所以观音不出面才是最好的选择。可事情也不能僵持下去,让天庭和道教看热闹,只能用折中的法子处理。观音化身大圣国师王菩萨,一是掩人耳目,二是便于与弥勒做利益交换。

梵净山弥勒菩萨的故事(大圣国师王菩萨的原型是唐朝高僧)(11)

大圣国师王菩萨既是东方僧人,又不是西天取经直接经手人,所以在其中不占利益。这样一来既在谈判中处于中立地位,又避免弥勒佛漫天开价。所以大圣国师王菩萨派出小张太子和四位神将就是障眼法,而他与弥勒的幕后交易才是解决小雷音寺事件的重点。

等到弥勒佛主动出场收拾黄眉老怪时,说明佛教内部已经达成共识,利益分配已经完毕。所以不需要孙悟空去请,弥勒佛就主动出来解决问题耳里。这个结局也代表了弥勒佛一派的佛教僧人在西天取经中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不再给唐僧师徒设绊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