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必背大题(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的概念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

  •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关系是:

  • 学习需要是学习的内驱力;
  • 学习期待是学习的诱因;
  •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是产生学习期待的前提之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的方法

(1)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2)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4)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的分类

①根据学习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②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③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把学习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④根据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把学习动机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分类

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把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 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即为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即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属于内部动机
  •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属于外部动机
  •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 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 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长者的依附;
  • 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学习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可表现在两方面:影响学习过程、影响学习结果。

(1)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①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但是,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一些中介机制间接地起增强与促进学习的效果;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

②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表现为学习效果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 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1)主观因素

①需要和目标结构;

②成熟与年龄特点;

③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④志向水平与价值观;

⑤焦虑程度。

(2)客观因素

①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

②学校教育。

真题对接

1.(单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答案:D

2.(单选)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欲望内驱力

答案:B

3.(单选)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 )关系。

A.直线上升 B.U型曲线

C.倒U型曲线 D.不确定

答案:C

学习动机理论以及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包括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即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
  • 避免失败者则往往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 三个维度

教育心理学考试必背大题(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1)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习得性无力(助)感简称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 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
  • 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
  • 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要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成败归因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上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此后的学习动机。

因为归因促使学生从了解自己到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身的成长。

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

韦纳发现,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对他的成绩表现所做反馈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理论

1.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是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是人在认知到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随关系之后产生的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

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 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 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

2.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

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③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④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3.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一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②替代经验。

③言语暗示。

④情绪唤醒。

4.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该从培养正确的自我概念入手。

方法包括:

①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②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

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5)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

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有:

①问题要小而精;

②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

③要有适当的难度;

④要富有启发性。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真题对接

1.(单选)一个人认为自己考试失败是因为试题太难、太偏,这种归因属于( )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答案:C

2.(单选)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25% B.50%C.75% D.100%

答案:B

3.(多选)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模型,如果一个人在某项任务失败后,对以后的成功仍然抱有很高的期望,则他对失败的归因可能是( )

A.努力不够 B.能力太差

C.任务难度太大 D.运气不好

答案:ACD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概念及特征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学习策略的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学习策略的种类

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教育心理学考试必背大题(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2)

元认知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1976年在《认知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个人效能感原则

真题对接

1.(单选)()不属于元认知策略。

A.计划策略B.监视策略C.组织策略D.调节策略

答案:C

2.(单选)青青在背诵英语短文时,不断自我提问以检查背诵效果,随时采用修正策略,加快记忆,这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C

3.(单选)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向他人求助。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 D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的概念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迁移的分类

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迁移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迁移分为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垂直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的程度,迁移分为自迁移、近迁移、远迁移

根据迁移的途径,迁移分为低路迁移、高路迁移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

早期的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

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的习得;

概括化理论:

贾德指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其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关系理论

苛勒认为,迁移是学习者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和顿悟,其所做的“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

当代的迁移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产生式理论

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情境性理论

格林诺等人认为,迁移在于如何以不变的活动结构或动作图式来适应不同的情境。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特点;

(2)原有的认知结构;

(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

(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5)学习策略的水平;

(6)智力与能力;

(7)教师的指导。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方法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

(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真题对接

1.(单选)“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

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

答案:A

2.(单选)苛勒用以说明“关系转换学习迁移理论”的著名实验是( )

A.黑猩猩与香蕉 B.小白鼠取食

C.小鸡啄米 D.鸽子转圈

答案:C

3.(单选)学会“牛”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犇”。这种现象属于()

A.一般迁移B.水平迁移

C.具体迁移D.垂直迁移

答案:C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