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最严重的三大失策(朱然为何敢杀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在关羽北伐几个月后,孙权决定出兵攻打关羽。关羽攻打樊城时,孙权派兵占领了荆州重镇江陵。关羽带着残兵,失去了麦城,最后被孙权将军潘章、朱然抓获杀害。孙权想尽可能削弱蜀汉的势力。孙权预言,面对曹操的威胁,刘备可能不会真的攻击东吴。杀了关羽后,蜀汉失去了头号将领,更无力报复孙权。
最后,刘备只能忍受愚蠢的损失。这样,东吴就可以保证荆州不会再输了。事实上,关羽被杀后,蜀汉诸侯都劝刘备不要攻打吴国。但孙权低估了刘备对关羽的感情。刘备宁愿毁掉自己的事业,也愿为关羽报仇。这超出了孙权的想象。孙权杀关羽最有争议的是,孙权杀了一个有这种地位和影响的将军。
从身份上看,关羽和刘备就像兄弟姐妹,在蜀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影响力上看,关羽把守的荆州是建安末年世界上最复杂的枢纽地区,也是三国疆域上唯一的一个州。关羽的身份和影响使他不仅在蜀汉政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世界纷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样的将军,既然已经被孙权抓获,可以囚禁,但孙权想置关羽于死地。孙权的选择确实值得考虑。它不仅在后世有争议,在史料上也有歧义。关羽的失败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一般认为,关羽失利的直接原因是后院起火。《蜀记》中记载“孙权遣将击关羽,获关羽及子平。
孙权欲活关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其次《吴书》则记载了“孙权遣将逆断关羽走路,关羽至即斩。”,根据这样的记载来看,史书对关羽的死也存在争议。两书对关羽是否即刻被杀,存有争议,这争议反映出的,正是孙权对杀关羽一事的举棋不定。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上进攻,命令后方的糜芳和士仁督军,率军支援。不过,两位督军都很不好,不支持关羽。关羽一怒之下,放下了“还当治之”四个字,决定和糜芳、士仁算算账。糜芳、士仁,天生胆怯,被孙权引诱,最终背叛了关羽、刘备和蜀汉的最后希望破灭。从关羽军中,糜芳、士仁提供了军费,但他们不知道如何互相拯救。
关羽说:“还当治之”。糜芳、士仁很不安。孙权引诱糜芳、士仁,糜芳、士仁派人欢迎孙权。当时,江陵是关羽统治下的荆州重镇。关羽本人和荆州的重要家属都驻扎在江陵。糜芳、士仁在江陵反抗孙权时,直击关羽的心脏。关羽和他的部队都在前线,草木飘零,落叶无根。很自然,关羽的士兵都对战争不感兴趣,关羽被打败了。
上世纪末,考古学家在安徽马鞍山附近发现了一座三国墓。墓主是朱然,他奉孙权之命俘虏了关羽。当考古学家研究朱然墓时,他们得出结论:朱然墓足以颠覆历史。这种颠覆的关键在于朱然的身份。关羽失利的直接原因,由于糜芳、士仁的反叛,自然会让人产生疑问:关羽统治下的荆州有上千名官员,主要人物有糜芳、士仁等。
考古人员发现的朱然墓,与东汉时期其他官员的墓有很多不同之处。举个例子来说,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墓室中,“前室”基本都设有“耳室”,朱然墓的前室却没有耳室,其次就是墓顶采用了新式的“四隅券进式穹隆状”,这一形式与当时普遍的墓顶形式颇为不同。
那么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的官员,朱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何朱然的墓却与众不同?要知道古人在丧葬方面是很重视的,绝不会平白无故的改变丧葬的方式。想要解释朱然墓的与众不同,只能说朱然此人有问题。根据考古来看,朱然的身份就是问题所在。《三国志》记载,朱然本姓施,后来过继朱治为子。
孙权家族统治江东的数十年间,朱然一直是为孙氏家族建功立业,因此朱然在东吴的地位非同小可。即便朱然在孙吴拥有这样的地位,也远远不是他能杀动关羽的理由,朱然敢和潘璋一起杀关羽的根本原因。朱然敢杀死关羽,肯定是另有原因。孙权提领的江东有四大豪族:顾氏、陆氏、张氏、朱氏。朱治,就是孙吴豪族朱氏的代表人物之一。
朱然又是朱治养子,则朱然自然也成为江东豪族朱氏的重要一员,受到江东豪族势力庇护。这些豪族的能量有多大,从西晋灭吴后的举措就能看出。西晋灭吴后,并没敢触动当地豪族的利益分毫,这些豪族的势力依然如故。仅此一点就能明证,当时的豪族在政权内部是最主要的支柱力量。门阀士族在汉末三国时期的影响力非同小可,朱然的家族与关羽家族相比,明显是朱然的家族更胜一筹。因此朱然敢杀关羽,因此朱然背后有一个强大的门阀士族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