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作文命题思路(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83)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83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美育首先从何着手,同学们见仁见智。

有的说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打牢基础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可让同学们掌握到美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有的同学说,帮助每一位同学形成艺术专项特长,那才是当务之急。

有的同学说,首先要大力推广如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等集体项目,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有的说,交流才有动力,广泛开展班级、年级、校级等群体性交流活动,这最为事半功倍。

有的同学说,最为关键的是,要把美育测评结果纳入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

《大羊晚报》正举办“我为美育献一策”征文大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征文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的核心是“美育”,同学们对于如何着手“美育”有不同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认为要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打牢基础才是最重要的;有的认为要帮助每一位同学形成艺术专项特长;有的认为要大力推广如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等集体项目;有的认为要广泛开展班级、年级、校级等群体性交流活动;有的还认为要把美育测评结果纳入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

要求为《大羊晚报》写一篇征文,主题是“我为美育献一策”,蔡元培说:“在嚣杂的剧院中,演简单的音乐,卑鄙的戏曲。在市场上散步,止见飞扬尘土,横冲直撞的车马,商铺门上贴着无聊的春联,地摊上出售恶俗的花纸。在这种环境中讨生活,怎么能引起活泼高尚的感情呢?所以我很希望致力文化运动诸君,不要忘了美育。”美育的职责正是让人懂得如何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同学们对于如何着手“美育”提供了不同的方法,都有其合理性,考生要有思辨能力,辩证分析,写作时可选取其中一点进行写作,也可以选取几点综合分析。

行文思路:先理解美育含义,接下来分析美育理解上存在的问题,然后谈如何进行美育,也就是怎样才能提高人们的美育水平等,这些措施应该更具体些。因为是议论文,写作起来容易枯燥,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关于美育的名言警句,或者是在文采上下点功夫。

参考立意:

1.开展美育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以美育塑造美好心灵。

3.美育是一种刚需。

4.深耕美育沃士,擎举民族大任。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考察一个人的判断力,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无数可怜人,长期生活在单一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

——[印度]阿玛蒂亚·森(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材料三:当个人为孤立个体时,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当个人融入群体后,其所有个性都会被群体湮没,个体思想就会迅速被群体思想取代。

——[法国]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以上几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言论组合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是中国古代名句,意思是说: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一方面的话容易产生片面性。材料二解说了个人判断力与信息来源多寡(多样与单一)的关系,诠释了导致愚昧、自信的最大原因。材料三指出作为孤立个体的个人的思想与融入群体之后的个性被群体思想替代的现象。三则材料都涉及个体与外在信息的联系,指出信息对个体判断、认知与思想的复杂影响。生逢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当代公民当如何应对纷至沓来的各种信息,如何分清是非善恶美丑,如何对外界信息兼收并蓄、集思广益、斟酌取舍,如何面对纷坛信息做出科学理性的判断,如何做一个既有主见又善于听取意见的人,如何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这些问题既关乎个体自我的健康成长,也关乎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甚至关乎人类的前途命运。

历年高考作文命题思路(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83)(1)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是古人“三不朽”的观念,影响着千百年来的中国人。古人认为在德行、思想或战功上成就突出,就能不朽于世。“三不朽”的观念在当代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张桂梅等道德模范奉献小我,维护大我;袁隆平等学者在学术上创新学说,增进人类福祉;祁发宝等解放军战士为保家卫国,建立功勋:他们是新时代“三不朽”的典范。阅读以上材料,你认为新时代青年如何才能提高人生价值?请结合你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古人的“三不朽”观念,主要从德行修为、家国贡献、学问造诣三个层面来进行论断,兼顾内外修为,“立德”指的是树立道德典范,“立功”,即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这“三不朽”可以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我们可理解为人生的三个最高标准,或者说是成功人生的“三部曲”,即: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确立独到的论说言辞。说白了,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第二部分是“三不朽”在当代的意义,如张桂梅等道德模范的“奉献小我,维护大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如袁隆平等学者在学术上的卓越追求,如祁发宝等解放军战士保家卫国的自我牺牲精神,除此之外,深厚的家国情怀、自觉的担当意识、精湛的能力水平等都属于新时代“三不朽”的范畴。“你认为新时代青年如何才能提高人生价值”,考生需要结合材料明确当代青年提高人生价值的方向,如树立远大的目标,勇于担当自己的责任,心怀家国天下,脚踏实地为自己的梦想而付出切实的努力。

行文构思上,可以由名言引出“三不朽”这一话题,接着阐述“三不朽”的内涵,明确表明要把“三不朽”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一把尺子;然后分析新时代“三不朽”的意义,如“新时代的立德,就是以明德为旨归,涵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以正确的价值观陶冶身心、尊崇德行、提升人格”“新时代的立功,就是以深厚的家国情怀、自觉的担当意识和精湛的能力水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新时代的立言,就是以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价值坚守,为人民立言、为时代立言”;最后发出呼吁,呼应开头。

立意:1.用奉献点亮青春。2.用高标准谱写无愧于新时代的青春篇章。3.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并矢志不渝地努力。4.用奋进的姿态诠释青春最美的模样。5.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以实干担当时代重任。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周国平

我要纵身跳入时代的奔走,我要纵身跳入时代的年轮。——歌德

安静和奔走成就了不同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思辨类作文题。本题材料由两个名句组成,周国平“丰富的宁静”强调要加强个体的修养,歌德《浮士德》中的名句则强调个体要投身时代,两者结合正契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人追求的最高理想人格内圣外王之道。理清两则材料间的思辨关系,则会使文章更加深刻。首先,个体修养自身,追求“丰富的安静”才能更好的投入时代,奉献社会。同时,在投入时代的同时,也要注意不忘初心,避免迷失方向,这就需要借助丰富的安静。核心立意示例:“修己以治世,于丰富的安静中汲取力量,以实现纵横于时代的奔走,每个青年都应如此冷静而不失热情的与时偕行。”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水有波而明其流,车有辙而后可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俄国哲学家赫尔岑曾说:“充分地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就是向前进。”

上述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高三(1)班拟举行“鉴往知来,砺行致远”的主题班会,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一) 材料解析及任务解析

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解析】

材料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水有波而明其流,车有辙而后可循”,意思是水有波痕,可以由此看清它的流向;车轮经过会在地上留下痕迹,人们可以据此寻找到它走过的路线。这句话告诉人们,所有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都会留下印记,我们回看这些印记,就能据此辨清前路的方向。第二句话“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这句话是在第一句话的基础上,阐明“走过的路”与“向前走”的关系,并指出我们“不能忘记走过的路”。第三句话是引用俄国哲学家赫尔岑的名言,从理论的层面对第二句话进行剖析,进一步辨析了过去、现在、未来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向后看,就是向前进。材料中的三句话是一种形断意连的关系,逻辑关系和语义关系呈现出由具体到抽象、由殊相到共相、由形到神的层层递进的关系。从提供的作文材料看,“过去” “未来”是关键词,对两者之间的关联的思考和认识是写作要突显的核心内容。

【任务解析】

1.任务有两句话。第一句话“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写作要体现“当代青年”对材料内容以及含义的认识和思考,要有明确的观点。

2.第二句话是情境任务。作文设置的情境任务是要求学生写一篇“鉴往知来,砺行致远”主题班会发言稿,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思考。情境任务限定了写作的主题:“鉴往知来,砺行致远”。明确写作文体是发言稿,“感受与思考”暗示写作应该以议论分析为文章主体。写作身份是高三(1)班学生,发言对象是参加班会的本班师生。情境任务还明确要求考生应结合材料内容写作。

(二)立意分析

写作主题“鉴往知来,砺行致远”与材料内容在逻辑上是相辅相承的,是对材料内容的凝练和深化。鉴往知来,借鉴以往的,便可以推知未来的。其中的“往”可以是过去走过的路,获得的经验、教训等等,也可以泛指“历史”。“砺行致远”意为砥砺前行或磨砺节操、德行,才能走得更远,才能走向美好的未来。从材料出发,鉴往知来与砺行致远是相承关系,前者是思想,后者是行动,“鉴往知来”是“砺行”的指引,“致远”是结果。考生要准确把握两句话内在关联的基础上进行立意,展开论证。如果孤立地看待二者,就会陷入割裂的误区。

考生由此阐发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国家、民族。考生可以从个人层面,也可以从国家、民族层面,还可以从个人和国家两者相结合的综合角度立意。“鉴往”可以“知来”,可以让人品味过去,认清现在,思索未来。“向后看”不是停滞不前,沉溺过去的荣辱不能自拔,而是及时检视自己的缺点,肯定自己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前进。“理解和认识过去”是一种负责的态度,是一个自我更新、自我成长的过程。人要经常反思,获取经验教训,以磨砺节操、德行,指引以后的工作学习;国家、民族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得到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从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