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风景暖人心的对联(近水白家春光好)

故土风景暖人心的对联(近水白家春光好)(1)

从古生村看苍山

故土风景暖人心的对联(近水白家春光好)(2)

大理古生村李德昌家宅院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录的最后一类是民俗,共70项,其中第62项为“楹联习俗”。如果仅以运用范围之广、古今延续且变化不大来说,在70项民俗中,楹联习俗或许可超越第1项的春节而跃居榜首。百年以前,撰写、悬挂、张贴楹联之举,可以说是覆盖朝野、遍及城乡,从一年之始的春节到各种节庆,从起楼架屋到嫁女娶媳,从祝寿庆生到追怀先人,从文化传承教育到雅集宴谈,都少不了书写吟诵合适的对联。以启蒙教育为例,认字之始,除了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要读训练吟诗作对的《笠翁对韵》。另有两本幼教读本《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其功用是“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本身就是以对句方式写成的。当今时代,历史遗留的名胜宫殿、亭台楼阁楹联琳琅满目,城市乡村各家各户的春联年年换新。只是从近几十年来,由于印刷对联的普及,无论城市乡村,自书自写的对联已经不易见到,由此带来的就是契合各家情况、彰显门庭风格的对联几近绝迹。所以,当我在大理古生村看到李德昌家的对联时,就把关注点全放在了欣赏这些对联上。

古生村是大理市湾桥镇沿洱海而居、有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洱海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古生村就坐落于“四洲”之一的鸳鸯洲,苍山十八溪之中的阳溪从这里入海。据古生村新建的村名雕柱上所引《古生村福海寺水晶宫历史碑记》:“村字古生,历年久矣。原其意,人多朴实聪明,无骄傲夸张之习,因而名之。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所谓祖宗有良法,子孙不创科条者。”村中老人,有说“古生”是白语“放生”的音译,有说是“鼓生”或“鼓声”的谐音。这里西近苍山,东临洱海,土地肥沃,水产丰富。千百年来,白族人民在这里渔樵耕读,盖起青砖白墙的楼房,搭起斗拱飞檐的戏台,建成感恩自然的水晶宫、福海寺、回春阁,成为历史文化特色浓郁,439户1746人怡然而居的白族村。从洱海岸边的回春阁沿路南行不远,就是与洱海仅有一路之隔,门楼秀丽、照壁院墙环绕的李德昌家。从远处看去,外观格局与古生村其他青瓦白墙、飞檐翘角的民居大同小异。

2015年1月20日,到云南考察的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来到大理,到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在回春阁前、洱海水滨同当地干部合影“立此存照”后,顺路走进李德昌家,看到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花木生机勃勃,高兴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与四代同堂的李德昌一家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拉家常时,又说:“我是第一次来大理,从小就知道苍山洱海,很向往。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

自那以后,李德昌家的这个小院就迎来了一拨拨国内外的访客,多的时候达几千人。这一切,让在古生村土生土长的李德昌倍感自豪和幸福,常对络绎不绝前来小院参观的游人访客说:“那是我们家最幸福的时光,是我们村的福气,也是白族人民的光荣。”

为了以所倡导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方式铭记这一切,李德昌请人撰书了一副副对联,刻写悬挂在显要之处。

走近李家小院,迎面可以看到在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多种白族工艺装饰的门楼上,正中悬挂着木刻金字的“习习春风”横匾,左右是木刻金字的一副楹联:

近水白家春光好;

平凡绿野故事多。

在朴实的联句中,贴切地嵌入“”三字。这副涵义丰富的金字楹联,与建房时嵌刻的石刻传统对联“大开名门光甲第;喜兆三元振家声”一道,既承继了白族民居传统特色,又彰显了李家小院新近迎来的时代荣耀。

穿过门楼,就是与李德昌全家及其他村民围坐而谈的院子。院子的格局部署,与大多数白族民居院落相似。所不同的,就是与照壁相对的正房,一楼瓦檐正中,高悬着“燕京泽瑞”金字木匾,正堂廊柱上,悬挂着木刻行书楹联:

胸驻乡愁洱海美;

心怀党恩苍山丽。

进入正堂的六扇木雕屋门上头,是行书“不忘党恩”木匾,两边墙上挂着一副26字的木刻隶书楹联:

斯庭沐春晖,阿鹏永记京华温暖;

此院承丽彩,金花常聆北域福音。

这两副楹联,无须主人开口,就向不时前来参观的八方游客,解释了为何“近水白家春光好;平凡绿野故事多”,为何李家庭院会时刻围绕着“习习春风”。

除了上面这几副如今已经与这座庭院融为一体的特制楹联,每年春节,李德昌家也像多数农家一样,在各道房门贴上新春联。以今年春节贴出的春联来看,有所不同的是这些春联并非印刷品,而是在大红纸上以金粉书写而成。正堂大门的春联是:

春安夏泰,百业皆泰长安泰;

秋吉冬祥,万事呈祥大吉祥。

两旁房间门上,一边书“青瓦白墙小康在;红花绿树大气迴”,横批是时尚的“小康之家”。另一边写“又是一年春光好;岂能四季不思亲”,横批则是传统的“春来思亲”。

正堂的布置,也是传统特色与时代风尚相融合。正中张贴着传统的寿建双辉、松鹤延年、喜上眉梢、富贵牡丹吉祥图案,以及两副庄重的家族式对联:“四世传经是谓道德;一门训善惟以永昌。”“喜气长留辉煌栋宇;福光高照锦绣华堂。”左边有供奉李家历代宗亲、配“祖德流芳远;宗功衍庆长”楹联的香席木龛。还有受到关注赞赏的时尚十字绣“家和万事兴”。右边,挂着春夏秋冬四季花卉条屏,另有一幅李德昌孙子满月时的赐名帖,上面写着:“李老先生子芳喜添重孙贵子,特邀双方高亲贵戚给重孙赐名。经双方异口同声,先天一气,赐名曰栋荣,有诗为证:才高八斗出栋才,荣华富贵靠自争。一身只有勤为劲,留得芳名世代传。四代同堂乐,幸福永久长。新人启新屋,吉能治中华。此子长大后,保朝做中梁。”念过这幅赐名帖后,赞扬孙子的名字起得好,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赐名帖右上方,新增加了李德昌所作四首《词记山花·书记到我家》楷书横幅,其一:“苍山含笑洱海欢,书记到我家。十里乡亲走相告,喜鹊叫喳喳。”其二:“苍山起舞洱海唱,北京大理是一家。主席来我家中坐,世代也荣光。”其三:“看了厨房看堂屋,主席和我拉家常。话语句句三冬暖,热乎我心肝。”其四:“苍山洱海一幅画,无尽乡愁主席夸。梦里梦着中国梦,国泰万民安。”

所有这些,都显示了李氏家族崇德尚文、爱国敬业、世代相续的绵延历史与美好愿望,也说明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在激励引导、推陈出新中实现传承弘扬,融入日常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