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

L8-21行书总结

我说过很多次,学习任何课目两件事最重要,弄清楚基本概念,熟练基本技巧,简称「双基」。今天行书总结,我就这从两方面来讲。

一 行书的基本概念

1.1行书的本质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1)

这个课程一开始,初级课程第一课,我从三种体讲起,这是郭绍虞先生提出的。汉字的「体」,可分为三种:一是文字的形体,简称字体,如篆字、隶字等,二是书写的体式,简称书体,如章草、今草等,三是书法家之体,其实指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如欧体、褚体、颜体、柳体等等。

那么,行书属于哪一种?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2)

虽然行、草经常并称,但草书有严密的草法,行书没有,古人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草行,从这句话就知道,行书不是独立的字体。行书课程以前,我们已经讲过篆隶草三种书体,这三种即是书体,又是字体,各有自己的结构方式,所以有篆法、隶法和草法,行书没有「行字」,也没有「行法」。古人说所谓行书,是「正之小讹」,正书的小讹变,所以行书只是一种书体,不是一种字体。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3)

唐人韦续说「行书,正之小讹也」,张怀瓘说行书「非草非真」,这些只是对行书形体的表面描述,不是定义。「正之小讹」究竟怎样「讹」法?没有本质上的论述。「正」指正体字,行书之初是用隶字,隶字要变成行书,就必须使用一种技法,这就是使转,而使转来之于草书。草书起于汉初,历四百年到汉末已经相当成熟。用使转这种技法,施之于隶字,就产生了行书。

简言之,行书是用使转去写隶字,这就是行书的本质。

1.2行书和草书的区别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4)

行书和草书都有隶字,都用使转,这是它们的共同点,那为什么写出来的形体不一样呢?这是因为草书「解散隶法」,施以草法,甚至结合篆法,所谓「粗书之」的结果,即改变了字体的基本结构,结果当然会引起辨识上的困难。而行书不「解散隶法」,有时省略一些部件,但不改变整个字的基本结构,所以容易识读。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5)

以「听」字为例,《兰亭序》写法和隶书基本一致,只对左下角和右上角两个部件做了小小改动,但草书「听」就动了大手术,没学过草法就认不出来了。这世界上爱好草书的人很多,肯定下功夫研究草法的没几个,所以在生活中,行书远比草书用的多。

1.3关键人物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6)

文字和书体的演进,虽说是逐步变化的,但民间写法是无序的,发展到某个阶段,就需要正字,整理出一个系统,然后加以推广。只要记住几个正字的关键人物,一部文字发展史就了然在胸。这些文字整理者,有些有官方身份,有些是私人身份,但一种字体要全国推行,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7)

我在课程中讲到了几位行书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行书之祖是刘德升,他以私人身份整理行押书,私人正字者,史籍中数据都很少,身世不明,我们只知道钟繇和胡昭曾到抱犊山拜刘德升为师。行书的推广,一是因为钟繇的身分,他后来成为曹魏显宦,政坛元老,影响力很大,再加上荀勖任秘书监时,立书博士,「以钟、胡为法」,中央政府承认并使用这种书体,于是行书广泛流行,但这种政府推广还停留在实用层面。那时,高层文人投入,从卫夫人到王羲之,行书登峰造极,进入了纯艺术层面。行书从创立到成熟,最重要是刘德升和王羲之这两人,而行书的推广,钟繇和荀勖起了重要作用。

1.4行书的古今

我在第六、第七两课讲到「行书的古今」。如果你读一读古籍中有关行书的论述,就会发现,讲到钟繇,总是强调他善于行押书,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8)

〔唐·韦续这样说:「行书,正之小讹也,钟繇谓之行押书」〕这句话的意思,提醒读者注意,行书先后有两个名称。「行押书」和「行书」,是行书发展史上先后两个阶段,钟繇那时称为行押书,到王羲之时就去掉了「押」字,这两个名称代表两个阶段,这就是一古一今关系。

钟繇《荐季直表》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9)

行押书原本用于签名,逐渐发展为写信,又称相闻书。钟繇《荐季直表》是流传至今比较可靠的作品,其中有一些字是行书写法,也许这就是当时的行押书。这些字深受隶书影响,体型扁方,点画厚重,梁武帝谓之「古肥」,风格是比较质朴的。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10)

把《兰亭序》中的字和《荐季直表》做一对比,王羲之字形方正,而钟繇体势扁方,王羲之使转明显,所以动感强烈,而钟繇着重经营点画,侧重点不一样。正因为钟繇隐藏使转的痕迹,所以后来创立了真书。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11)

牵丝在行草中对最终效果还是相当重要的,点画通过组织,成为笔势,彼此呼应,牵丝就反映出这种呼应关系,使我们看到笔锋的道路。牵丝是虚笔,不能特意去写,特意写就会写实了。钟繇下笔厚重,没有牵丝,王羲之用笔有轻有重,摇腕的幅度大过钟繇,来回之间极细的牵丝自然生成,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钟繇「异」字,最后取大字形戈法化势,王羲之也写过这种取势,集王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12)

《圣教序》中有,《兰亭序》中有另一种取势,更为巧妙。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13)

笔势是使转的结果,同一个字王羲之经常有不同取势,反映出他掌握使转的娴熟程度,给后人总结笔势系统提供了大量素材。更重要的是,钟繇所书,点画间隔基本相同,我们知道,这是平画宽结,篆隶的特色。王羲之改用斜画紧结,收紧中宫,斜而复正。从平画宽结到斜画紧结,是书法技法的重大转折,从而使行书从钟繇的「古质」,转变为王羲之的「今妍」,所以说王羲之从隶书写法化出一种全新体势,影响非常深远。

钟繇、王羲之文字根柢建基于隶字,他们属于隶字向正楷字转变时代的人物。后来正楷字确立,人们的文字根柢也转变了,行书变成正楷字的小讹变,写出来跟王羲之不一样。以「毕」字为例,王羲之写法照汉隶结构,清代赵之谦、吴昌硕是照正楷字结构,多一横。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14)

这一来行书有古今之分,多了一层意思,依照隶书结构写行书,跟依照正楷字写行书,也是古今关系,这一点各位学习时要注意。

学习书法的朋友要知道一点,现在已经没有可能创造一种字体,也极少可能创造一种书体,王羲之也没有。魏晋之后,书法家是创立一种书风,藉以表达自己的情性。王羲之的贡献在于他用高超的技法,创造了真行草之美,靠这种文字之美,表达出高雅的人性之美。正如潘伯鹰先生所说:「我深觉王羲之不仅是一个精通隶书的大家,其更为伟大的成就,则在能以隶法来正确地、巧妙地、变化地移入楷行草书之中,成为新的体势,传为不朽的典范。」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15)

我们今天的方向,也只能是在「书法家之体」上努力,我讲「行书的古今」,就是想说明行书风格的多样性。从钟繇行押书平画宽结,写出「古质」的风格,到王羲之斜画紧结,转变为「今妍」。小王以「媚趣」,在历史上也曾风靡一时,唐宋至今人们以正楷字为根柢,行书又是一变。这四种都可以学,关键是你喜欢哪一种,你的审美接近哪一种,就买那种字帖,好好临习,但就技法而言,王羲之无疑是最好的。

二 行书的基本技法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16)

真行草的技法,各位很熟悉了,就是三个: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今天总结,我把要注意的重点给各位提一下。

2.1用笔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17)

行书用笔有两点一般人不注意:第一,隶书点画向行书、真书转化时,当然不会一蹴而就,中间有个过渡阶段,这就是行押书阶段。托名卫夫人的《笔阵图》和托名王羲之的《题<笔阵图>后》,提到了一些点画的写法,不同于隶书,但还没有达到「永」字八法那样的完备程度,策、啄、趯这三笔还没有独立出来,大多数趯还用钩。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18)

如果你想学钟繇的行押书,那就要有点隶书基础,多临《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有莫大好处。不要用永字「八法」的点画去写行押书,写出来就会失去「古质」的味道,而接近王羲之的行书了。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19)

这里找出几个字,各位可以分析钟繇和王羲之的点画,点画反映出用笔方法,了然在胸,写出来自然相似。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20)

第二,我在《兰亭序》用字分析中讲了解摘法,使用毛笔必然会遇到调锋问题,好毛笔比较听话,差毛笔经常不听使唤。王羲之写《兰亭序》用了一枝掉毛的旧笔,使我们看见这位大师怎样解决用笔的困境。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21)

《兰亭序》中还经常使用两次来回,两圈收笔,这其实也属于解摘法,一次没有做好,不到位,那就再做一次,但要做得很自然,静静地把笔心调节过来,不要到砚台上去掭笔。

2.2识势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22)

书法说起来可以千变万化,其实分析这些字形,不外乎就是二级课程所介绍的那些笔势所构成,熟悉笔势,足以解决真行草的所有问题。运用笔势,要注意基本笔势和化势,如飞带势是两撇一捺,但具体运用时,有夕字形、歹字形和子字形之不同,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23)

举例来说,《兰亭序》「趣」字左边是「走」,先写十字势,十字下面是歹字形飞带势。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24)

那一课我出了个思考题,《阴符经》的「起」怎样分笔势?有些同学对左边「走」举棋不定。你同样可以把「土」的第二横拆出来给下面用,这样,整个「起」字就只有三个笔势。中间这个是「之」字形,衮笔势,同《兰亭序》这个「之」,画出中线是一样的。

王羲之《兰亭序》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25)

每个笔势都有定义,衮笔势以「之」字形为标准,这是《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所定义。《兰亭序》有二十个「之」字,滚动写法有一半,其余加了明节点,使之成为折线,那是小圈改变大圈,拿掉明节点还会恢复原样。衮笔势上面是鸡头势,下面加一捺或者一横,鸡头势的第一点,可能是九号位的侧点,也可能是六号位的横点,拉长就是横笔。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26)

行书「来」字,一种写法如王羲之《平安帖》,取三横奋笔势、小字形顾盼势。王羲之还有一种写法,中间用了两点,怎么办?如果你写熟了《兰亭序》那二十个「之」字,一横两点是鸡头势,下面加一横就是「之」字形,则这个「来」是衮笔势,加顾盼势。

简言之,熟悉基本笔势,了解可能的化势,对笔势的运用非常重要。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27)

《兰亭序》中一些简单的字,本身就是一个笔势,从文字学角度说,就是常用部件。写熟这些笔势,可以有很多变化。

2.3裹束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28)

所谓「斜画紧结」,「紧结」就是讲结字。结字的「紧」,指有一部份要紧密,但有「紧」必有「松」,一部分收紧,其他部分就要放开,形成对比,自然就好看了。如《兰亭序》「羣」字,上面的「尹」重心在中线之左,下面的「口」和「羊」在中线之右,褚遂良临本疏密均匀,布局均在中线,王羲之高明多了。王珣的「羣」,输在点画,笔势也交代不清,可惜。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29)

赵孟俯临「兰」字,虽说取势照王羲之,但草字头写大了,裹束起来不成比例。一个字有时差之一线,效果顿异,临习《兰亭序》,可以拿历代书家临本对比,检讨各人得失,容易进步。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30)

《兰亭序》也有些字未能尽如人意,我说过,王羲之其他作品中有更好的安排。各位从《兰亭序》入门,多看其他墨迹本,积以时日,必然对「王法」斜画紧结有深入的体会。

黄简讲书法八级课程合集(八级课程行书篇20-行书总结)(31)

钟繇行押书「平画宽结」,颜真卿也用来写行书,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只是点画没那么多隶意。九级课程会讲颜体,懂得了真书颜体,也就会理解行书颜体。谢谢各位听我的课。

本节要点:

  • 行书总结:
  • 行书的基本概念。
  • 行书的基本技法。

复习思考:

  • 下一堂课就要开始讲真书了,做一些准备工作:
  • 你觉得行书和真书有什么区别?
  • 楷书就是真书吗?
  • 试试把「求学问道」这四个字,分别用平画宽结和斜画紧结写出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