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

这个大年初一,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原本大家期待已久的春节档大片,都看不到了。

新春佳节变得冷冷清清,还真挺不习惯。

幸好,头条出手了,买下了徐峥《囧妈》的版权,真正做到了#囧妈在家免费看#,今日头条请全国人民免费看《囧妈》,不用出门,不用去电影院人挤人,避免了感染疫情的危险,大善事一件。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1)

还没有看过这个电影的观众,【正片链接】:m.toutiaoimg/i6748219634882707979/

这个事儿,全国人民,凡是免费看完《囧妈》的,都应该感谢头条,结果我看很多人在感谢徐峥,这就搞错对象了,徐峥他卖钱了啊,6亿人民币,如果在电影院上映需要20亿才能拿到6亿啊。

所以徐峥该拿的都拿走了,你一个普通群众,能够免费看到这部电影,不是徐峥的功劳好不好?全是头条的功劳,懂不懂?要感谢也得感谢头条啊。

接下来咱们还是要说说徐峥,这波不亏啊,但是这个电影本身怎么样呢?

1、《囧妈》实在让人太失望了

要我说徐峥也要大大感谢头条给他6亿买下了版权,这都拍得什么鬼?如果没有头条6亿给他版权买下来,就这烂片到时候真的电影院上映了,票房能破10亿就要笑醒了。

这完全是一部节奏拖沓,看得人昏昏欲睡的无聊电影,还搞了2个小时时长,真在电影院上映,你看能睡着多少观众?

这完全是一部毫无笑点的所谓喜剧片,整部电影看下来,完全没有一个笑点,同志们,是一个能让我笑的地方都没有啊。

这完全是一部剧情毫无逻辑,充满了各种强行转折,让人看得莫名其妙的电影,无论是突然冒出来的娜塔莎,还是突然冒出来的熊,还是突然冒出来的宋小宝,都特么,让人觉得这是什么鬼?ta们为什么会出现?完全搞不懂编剧在想什么,搞不懂导演想表达什么,这都什么鬼?

如果说这个电影还有一点可取之处,就是立意还可以,电影的主题是母子矛盾,最后有一个温情结局,母子的和解过程还算是有那么点让人感触,母亲的情感表达不尬,让人看了多少有点感动。

但问题是,你囧系列首先是一个喜剧片啊徐导,大家在听到《囧妈》这个名字的时候,联想到的是泰囧,这部2012年就拿下10亿票房的喜剧片,大家在看了沈腾出现的那个预告片片段以后,就默认会在电影院大笑三声,好好在这个春节过个年,观众是出于这样的期待才买了你预售电影票的啊大哥。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2)

结果你拍一个温情家庭片去了,山争哥哥,你倒是提前给观众说清楚啊,你说观众朋友们,我这次拍的《囧妈》是打着囧系列旗号,其实一点喜剧成分也没有的,就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恩,这样一部电影,不是你们想象中那种可以欢笑的电影啊。

徐导啊,你先给大家说清楚,你拍的不是喜剧片,你看观众还买不买票。

你这是想延续你过去最成功的电影品牌,大家都懂的,一个这么好的IP品牌,不利用它多拍几部电影赚点钱,这不是浪费吗?

可是你这样子搞,你这是欺骗啊山争哥哥,你打着喜剧片的招牌,结果一个笑点都没有,然后弄一个家庭温情戏份,在那里拼命煽情。

最大的问题是,你这个煽情也不高明啊徐导,你开头这个徐一碗,和他妈妈那么大的矛盾,然后火车上一路吵啊吵,我就不知道,为什么6天的火车之后,两个人就完全和好了,这个转变不合理好不好?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3)

所以,这个电影看到最后,完全是,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我的心情。

豆瓣评分出来了,刚刚6分及格,这还是免费观影拉了一波好感度的情况下才有这个分数,后续评分人数增加的情况下肯定是要跌破6分的。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4)

高赞评论也都,摘录几个大家看看,“后半段垮得妈都不认识了”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5)

总之,这是一部太让人失望的电影。

烂片不管是不是免费,它终将还是烂片。


2、囧系列电影的招牌卖点在哪里?我们为什么对《囧妈》失望

2012年的《泰囧》其实严格说起来,也不算太好的电影。但是在当年那个环境下,它确实做到了让观众笑开花。

过年了,让观众在电影院真的笑出声,这就是一个优秀喜剧片应该做到的。

虽然我对《泰囧》也不太满意,但是这部电影几个笑点还真的挺有新意。

最让观众津津乐道的是电梯遇到的人妖这段,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说了。这个笑点在于最后的转折,真但是出乎意料之外,这是幽默的最高等级段子。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6)

咱们印象深刻的段子还有那段在寺庙里遇到两个黑帮谈判,这个场景也很好玩。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7)

最后王宝强之前一路一直絮絮叨叨要见范冰冰,电影结尾遇见真的范冰冰,这个段子也是神来之笔。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8)

可以看出,《泰囧》很多细节真的是很花心思,是真下了功夫啊。

喜剧的幽默性,究竟体现在哪里?一定要出人意料,一定要有个反转,但是呢,这个剧情的转折一定要合理,是在合理基础上的转折,你不能瞎转,那些不合理的转折,只会让人觉得尬。

《泰囧》的段子有很多都做到了这一点。当然它还是有很多装疯卖傻,故意搞破坏膈应人的那种,尤其是王宝强一盘水泼到电脑这段,这种笑点就一点也不好笑,反而让人觉得挺讨厌。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9)

到了《港囧》,有很多笑点就延续了这种搞破坏,就很让观众厌烦,加上包贝尔根本演不出王宝强装疯卖傻的那种接地气,淳朴感,所以《港囧》彻底就崩了。

大家是看到白贝尔那张脸就烦。

但是《港囧》也还有几个好玩的笑点。尤其是林雪这个黑帮大佬办丧礼这段也挺有想象力,绝对爆笑。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10)

还有铁头人片场遇见王晶这段,也不错的。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11)

但《港囧》总的笑点质量,远远不如《泰囧》。

至于《港囧》后半段主要是围绕初恋情人和现任老婆这间的三角平衡这段戏,崩得严重,很无趣。

也就凑合能看的样子。

可是到了《囧妈》,那是真的一点笑点都没有了啊。

看的除了徐峥有几个点是想逗人发笑的,但是真的不好笑啊。这部电影最好笑的那个点,就是预告片里面沈腾出现的这个戏了,其它的完全没法笑。

遇到娜塔莎,搞了几个成语误用的语言梗,无趣。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12)

还有徐峥晚上出去打电话,被锁在外面,挂在火车厢过了一夜,没被冻死真是开了主角光环。

天亮以后等着一头霜花的样子,看出来也是想设计成笑点,一点也不好笑。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13)

后面遇到熊,拿蜂蜜喂它转晕,这个也一点都不好笑。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14)

真的是一点也不好笑,这个也不好笑,那个也不好笑。统统都不好笑。

简直是太膈应人了。

3、《囧妈》的剧情问题

除了所有笑点都不好笑之外,《囧妈》剧情也是出奇地拖沓,温吞水一样的节奏,看得观众一点心理期待都没有了。

全片2个小时,不知道在搞什么灰机。

最不能让人忍的是,好几个段落的转折,完全是那种,就是怎么会这样了?就这种感觉啊。

首先遇上娜塔莎这个段落,可以看出是为了衬托徐一碗对袁泉饰演的老婆的爱。

但娜塔莎这段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完全看不懂。娜塔莎是想刻画成什么人物?见到徐一碗就想和他来段露水姻缘,在火车尾想搞个车震,最后下车了前男友哄两句,然后就和好了。

看得我们一脸懵逼,这到底是什么剧情?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15)

娜塔莎这段已经让人如此莫名其妙。

但是和后面两段突如其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

先是母子两人遇见了两头熊,这一段真的很莫名其妙。可以理解这是为了凸显妈妈对儿子的爱,也是后来二人和解的一个感情基础。

但是我觉得这个熊为什么会出现?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16)

更扯的是后面一个俄罗斯大叔,一枪就在百米之外,狙击了这个熊,就在离徐一碗母子2米不到地方。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17)

机械降神啊。

这已经纯粹属于机械降神了。

更加离谱的是,后来徐一碗母子赶不上去莫斯科的火车了,宋小宝就骑着热气球从天而降了。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18)

这个机械降神的程度,已经让我出离于愤怒了。

这种从天而降的幸运,你用一次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奇遇,用这种方式来接近问题,这是纯粹的偷懒。

这是真特么能编啊。

这一路上啥奇遇都给你遇上了啊。这种完全不动脑筋的设计,真的是让人无语了。

总之,这几段剧情的转折和处理,完全让人无从评价。完全没法说了,剧本怎么可以这么写?剧本怎么可以这么写?

没法看啊同志们。

4、囧系列电影最核心的问题

以上咱们说了《囧妈》的种种问题,作为喜剧片毫无笑点,剧情七零八碎,七拼八凑,虾扯蛋一般的各种机械降神奇遇。

这些都只是表面问题。

《囧妈》实际上作为一个家庭温情戏,它的内核是想表达一种母子的矛盾与和解过程。

但是就这个电影最根本的内核,它也没有表达好。

实际上,不仅是《囧妈》,整个囧系列所有电影,它在喜剧外表之下,想表达的内核,统统都是失败的。只不过咱们看在《泰囧》还很好笑的份上,不和它计较这些而已。

徐峥这3部囧系列的电影,都是围绕一个有家庭危机的中年男人,如何通过一段奇葩的旅途,解决自己长期而来的和亲人之间,在心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隔阂。

《泰囧》和《港囧》说的都是夫妻问题。在《泰囧》的开头,主角的设定就是一个即将家庭破灭的男人,这个男人一心扑在事业上,忽略了家庭,忽略了妻子和女儿的感受,在电影一开头,妻子就已经提出了厉害。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19)

后来,是通过一路奇遇,尤其是遇到王宝强这个奇葩,以及与黄渤饰演的第二配角的家庭问题的反衬,主角逐渐感受到了自己争夺油霸的配方,完全是舍本逐末,他重新找回了家庭的意义。

就这段内涵来说,《泰囧》做得还算到位,但给人的感觉是强行搞了这种正能量的说教。

事实上,电影里面一路囧途奇遇,是否真的能够让主角回心转意?相信看了电影的观众都是有所怀疑的。

到了《港囧》里面,主角徐朗是对初恋念念不忘的中年人,看着现在的老婆,总觉得哪里不对味。

然后有了一个机会,去香港见自己曾经的初恋。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20)

电影最后,当然是和自己这段初恋情结和解了,回归家庭,大团圆的结局。

但是这个危机解决起来依然不是那么让人信服。

总的来说,《泰囧》和《港囧》都犯了“主题先行”的毛病。也是先射箭再画靶子的毛病。就是先把这个主题设定出来,然后一路剧情都是围绕怎么和解,怎么找回初心,怎么回归家庭这个核心展开。

所以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刻意的,就是比较机械的,完全无法让人信服,观众并不会真心觉得可以得出这个结论,而是你出于正确性,必须要往这个方向上去靠。

《囧妈》是一样的问题。

这次的主角,中年男人徐一碗,不仅有夫妻矛盾,还有母子矛盾,这次要解决2个矛盾。而且母子矛盾是主要矛盾。

所以要在6天的火车旅途中,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如何破除长期以来存在的心理隔阂,最后实现和解。

徐导做了很多努力。包括遇到熊,在生命危险那一刻,母子二人都是奋不顾身要互相保护对方,似乎找回了曾经的那种亲人之间的感觉。

还有一路上徐妈妈和徐一碗说了很多以前的事儿,回忆曾经母子应该的样子。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21)


徐导客串全部(喜剧片真的不需要什么内涵)(22)

我们可以看出,徐导是想把这个事儿圆回来。

但是还是那个问题,这么多年长期积累的问题,怎么就在6天之内就解决了?

一个长期积压的的问题,如果可以瞬间解决,一定是有前面很多的铺垫,是水到渠成。而不可能突然就解决了。

这就像是表白一样,表白成功一定是前期铺垫够了,然后捅破那层窗户纸的事儿,而不是什么感情基础都没有呢,你去表个白人家姑娘就同意了?

天底下哪有这么简单的事儿?过家家啊?

就拿徐一碗上火车这个事儿来说,一开始他死活不愿意陪妈妈去莫斯科,最后是下车以后摸到兜里两颗糖就回心转意了?还是因为看到演出单上面交的2万块钱?

从一开始,这个点就是没有说服力的。

到最后,两个人为何能够和解,更是没有任何说服力。

而所有囧系列电影,最后的这种家庭和解都是没有说服力的。

当然,前面咱们还是说了《泰囧》至少很好笑,观众就不计较你这个内核是否圆回来了。无所谓了对吧?

可是这一次《囧妈》作为喜剧外壳的部分既不好笑,作为温情内核的家庭戏也是无法让人信服。

我不知道,徐导一开始想拍这个电影,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

难道就是因为在《我不是药神》之后,曾经沉寂2年,因为《港囧》败尽了口碑的徐导,又看到了焕发新春,所以要拾回曾经的囧系列品牌,再赚一波情怀?

徐导作为演员来说,毫无疑问非常优秀,在《我不是药神》里的表演,非常非常好,但是,以后你还是不要再做导演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