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解忧(远嫁西域五十年)

历史上刘解忧(远嫁西域五十年)(1)

人生如同涓涓细流,最终汇入历史的长河。有的人没入了历史的尘烟,有的人却千古流传,即使斗转星移,岁月变迁,也终不磨灭。汉朝远嫁乌孙的解忧公主就属后者,她虽不曾参与战事,也没有出书立传,但她为大汉朝勇于担当的故事,却广为传颂。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首豪情烈烈的大风歌,把我们带进了那个风云迭起的大汉王朝。

解忧家世

刘解忧是第九个远嫁的汉朝公主,她的先祖刘交,是汉高祖刘邦四兄弟中最小的一个,因其帮助刘邦打天下立下显赫功劳,被封为第一代楚王。刘交博学多才,他兢兢业业,长期恭谨为官,国民安享富足安康。

刘交死后,他的次子刘郢客承继了楚王王位。吕后时期刘郢客迁职为宗正,掌管皇族的户籍族谱,汉文帝时期改封为夷王。夷王在位虽仅有四年,却有美好的名望被人称道拥戴。

夷王刘郢客望子成龙,聘请了天下堪称泰斗的名师,召募了许多杰出的人才群集在楚国都城彭城。传授学业的是两代楚王十分交好的申培公,辅佐政事的是三代楚王的老师韦孟。楚王府内书湘四溢、好学不倦。

只可惜夷王刘郢客寿命太短,年幼的刘戊目无尊长、不学无术、生活淫荡、性情骄狂。父亲去世以后,他把前辈的遗训抛到脑后。申培公受到刘戊的无端侮辱告老还乡,韦孟为此十分寒心,就效仿申公辞去官职。

刘戊超越国家礼制修建自己的陵墓,规模宏大得可比秦始皇的兵马俑。因为犯下所谓的私奸罪(皇帝皇后丧期里亲人不得寻欢作乐,此为急于削藩的晁错强加的罪名),险些被晁错诛杀在京城。汉景帝感到这个罪名难以服人,就下了一道含糊其辞的诏书,削去了楚王直属的东海、下邳两个郡,刘戊因而心怀不满。

“七国之乱”时,刘戊伙同楚元王的少子刘艺等人起兵参与吴王造反,最后兵败自杀。可他的罪过却连累到子孙后代的悲惨命运。自刘戊死后,他的家族从此败落,他的后代如同黄鹄飞天,一去不返,杳无踪迹,他的儿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直到孙辈出了个刘解忧。

解忧出生

公元前120年,西汉王朝在对北方强敌匈奴的常年作战中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在陇西一带大败匈奴,匈奴从此远遁大漠。为了进一步巩固战果,取得彻底的胜利,汉武帝采取大包围的迂回态势、积极打通西域,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武力与怀柔双管齐下,联合西域诸国夹击匈奴。这其中势力强大的乌孙,就成了主要争取的对象。

也是在这一年,在楚王府内一个偏狭简陋的屋子里,一个女婴出生了。虽说女孩儿出生是片瓦之喜,但安贫乐道的人家也是欢喜异常,刘戊给这个孙女取名刘解忧,意图可为这个家庭带来希望。

历史上刘解忧(远嫁西域五十年)(2)

解忧的家境虽然不好,但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出落成美女。解忧生长于楚都彭城,也就是现今江苏徐州。彭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多发,文化多元,所以刘解忧性格中有着不屈、好争、敢做敢为的豪爽。

公元前101年,仅仅在乌孙生活五年的细君公主就病逝他乡,乌孙王军须靡再次请求汉朝远嫁公主。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垂怜乌孙王失去细君公主的悲痛,汉武帝下诏刘解忧封为公主,远嫁乌孙。(解忧能封公主,可能与楚王府的帮忙有很大关系。因为第七任楚王刘纯是刘交的五世孙,与解忧算是同辈的兄长。)

诏书就是命令,谁也不能违抗。年少的解忧虽不畏惧奔赴西域和亲的重任,但一去九千里的漫漫征途,还是让她产生了不舍之情。解忧一家含着眼泪跪谢皇恩,不知下次相见会是何时?为了抚慰刘解忧的思乡之情,汉武帝特意挑选了冯嫽作为解忧陪嫁侍女一路相伴,穿越河西,前往乌孙。

远嫁乌孙

此时乌孙的夏都特克斯草原风光秀丽,雨过天晴山色空明,蓝天白云相依相偎,丰盛的牧草扬波欢歌,叮咚的山泉悠然如琴。硕大华丽的蒙古包门外,乌孙的王公贵族们伸长了脖子翘足远眺,解忧公主的马车被欢乐的人们前呼后拥,迎亲的队伍足有十里之长。

解忧公主初到乌孙时嫁给军须靡,替代细君公主的位置成为右夫人。直到今天,我们仍无法知道乌孙王军须靡是否有王后,因为左、右夫人都属于妾室。乌孙以左为上,右夫人地位在左夫人之下。解忧公主始终位居于右夫人的不利地位。

史料记载左夫人匈奴公主为军须靡生了一个儿子泥靡,细君公主生了一个女儿少夫。解忧公主与军须靡并没有子女。当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在同一屋檐下服侍同一个男人时,这种矛盾形同水火。解忧的性格绝对不能容忍左夫人,而作为匈奴人的左夫人,也肯定不会容忍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与匈奴公主之争,不是两个女人为得宠而争,而是大汉王朝与匈奴地位之争,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匈奴人在乌孙的人的心中地位是高于汉人的,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

军须靡在世时,解忧公主并没有得宠,或许还备受冷落。在此期间,解忧公主放下尊严,与民交往。因为是罪臣之后,在谨小慎微中长大,所以很容易和身份卑微的下层民众打交道,获得了乌孙民众的爱戴,在乌孙国赢得了很好的名声。

在历史的文献中,对解忧公主的远嫁之前并没有记录,而她远嫁时近20岁,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已是大龄女青年,嫁不出去最大的可能还是罪臣之后。在解忧公主远嫁后的近28年中,史料也没有记录解忧公主在西域的政治活动。我们只知道,乌孙王军须靡死了,堂弟翁归靡继任为乌孙王。

按乌孙人的习俗,左夫人匈奴公主和右夫人解忧公主改嫁军须靡的堂弟翁归靡,匈奴公主为其生了一个儿子叫乌就屠,解忧公主为其生下了元贵靡,万年,大乐三个儿子以及弟史和素光两位公主,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翁归靡时期乌孙的经济发展很快,官办的商业和民间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周边国家的和睦关系也胜过以前。

此后的数十年间,翁归靡对待解忧公主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乌孙与汉之间书信,人员往来不断,相亲相近,同进同退,与匈奴则日益疏远。在这期间,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一时,汉朝的威仪和影响进一步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争相与汉交好。解忧的长子元贵靡被立为乌孙王储;西域小国莎车在国王去世无人即位的情况下,决定迎接解忧的次子万年为国王,看重的就是万年一半的汉家血统;龟兹国王降宾几经努力求得解忧长女弟史为妻,深以作了汉家的外孙女婿为荣。和亲政策终于在解忧的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随同解忧公主一起远赴乌孙的侍女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就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的冯嫽。冯嫽虽然出身低微,但是知书达礼,聪慧而富有见识,尤其能言善辩,沉着稳健,深得解忧喜爱,以姐妹相待。冯嫽到乌孙后,嫁给显赫的右将军为妻,又因为才华出众,被乌孙上层乃至西域各国贵族尊称为"冯夫人"。她不仅陪伴着解忧度过了在异国他乡的漫长岁月,与解忧在宫廷内外互为犄角之势,互相支持,还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以使节的身份斡旋于西域诸国之间,化干戈为玉帛,立下了汗马功劳。

力挽狂澜

解忧公主再一次出现在历料中则是公元前74年。由于汉昭帝年轻多病,汉朝的国力也不能和汉武帝时期同日而语,匈奴又开始张狂起来。多年来积压在匈奴贵族心里的怨愤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时机。

匈奴壶衍鞮单于调遣大军,以车师国为跳板,长驱直入乌孙腹地,先后吞并乌孙东部恶师(今新疆乌苏市一带)、车延(今新疆沙湾县一带)等大片乌孙国土,大肆掳掠民众和畜产,并且派出特使到乌孙国,威逼乌孙王背叛汉朝,交出解忧公主方能罢兵。

前方的战事已十分吃紧,乌孙面临亡国的威胁,王廷内部的亲匈奴派也大肆活动,煽风点火,蛊惑人心,主张满足匈奴单于的要求,赶快把解忧公主交出去,否则乌孙的命运如同危巢之卵,时刻都有倾亡覆灭的危险。王廷内部人心惶惶,有人主战,有人主降,乌孙王一时也左右为难。

性格坚强的解忧公主临危不惧,凭着卓越的政治胆识,说服了翁归靡。解忧公主上书奏明乌孙国的危难情势,向汉朝请求支援。然而此时的汉朝政事繁杂,从汉昭帝病危到驾崩,大臣们为立国君之事忙的不可开交,无暇西顾。救援乌孙的奏议拖了又拖,出兵之事迟迟得不到解决。

在这内忧外患的三四年中,解忧公主费尽心力,团结乌孙贵族,调动一切积极力量,给战马加料催膘,扩军备战,奋力抗击匈奴的侵略的颠覆,使匈奴大军始终不能进入伊犁河谷,从而稳定了民心。

乌孙大战

汉宣帝即位后,解忧公主又和乌孙王翁归靡联名上书汉廷,力陈乌汉联手,两面夹击匈奴的却敌之策,乌孙国和汉朝的和亲联盟理应得到有力验证。乌孙王还保证出动乌孙国最精锐的五万骑兵参加东西合击。可是这封上书也很久都没有得到汉廷的答复,一时间乌孙内部投降派意见甚嚣尘上。

历史上刘解忧(远嫁西域五十年)(3)

一直到汉宣帝即位两年后,汉宣帝在百事待兴、日理万机之下毅然决定出兵支援乌孙,于是汉朝的五位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又派出解忧公主的故友常惠校尉为特使监军,到乌孙指导、监督出战,联合反击匈奴。

这一场著名的战事中,乌孙王翁归靡亲自披挂出征打头阵,常惠将军手持汉朝符节随军而行,出谋划策,乌孙的兵马千里奔袭,在汉朝大军到来之前,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的直捣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廷老巢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草原一带)。不但无数匈奴名王被生擒,连壶衍鞮单于的叔叔、嫂嫂、女儿等亲眷都成了乌孙兵的俘虏,共计三万九千的匈奴将士当了俘虏,乌孙国缴获的战利品大小畜产七十多万头。

此后三年,乌孙和北方的丁零、东方的乌桓,三面夹攻,连连出征,匈奴被打的晕头转向,顾此失彼,损失惨重,大伤元气,昔日威震八方、称雄百年的匈奴一蹶不振,雄风不存。许多匈奴的属国纷纷宣告独立,匈奴壶衍鞮单于不敢和汉朝公然对抗,还梦想和汉朝恢复和亲,汉朝对此不予理睬。

匈奴的大败,汉朝在西域力量的强大,使得解忧公主在乌孙国的威望空前的高涨。翁归靡更是上书汉朝,请求为自己的长子元贵靡再迎娶一位汉家的公主。汉宣帝随即封解忧公主的侄女刘相夫为公主,让她在长安上林苑居住,学习乌孙语言习俗,为成为未来新的乌孙国母做准备。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汉朝送公主下嫁的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至敦煌还未出塞的时候,乌孙国传来噩耗,肥王翁归靡病逝。翁归靡在世时,虽欲立解忧所生的长子元贵靡为王储,但按照上代国王岑陬的遗愿,王国是属于匈奴公主所生的王子泥靡的,翁归靡只是代管,将来还是要交还给泥靡的。

最终在这场较量中,汉朝的外孙不敌匈奴的外孙,乌孙贵族最终推举泥靡作了新国王,号称狂王。西汉朝廷见元贵靡没能成为国王,立刻召回了一直在敦煌观望的公主刘相夫,单方面取消了婚约,这样一来,在乌孙的解忧公主陷入了更加孤立无助的境地。

为了遵从乌孙习俗,更为了维护汉在乌孙的势力,解忧公主毅然做出决定,再嫁狂王泥靡。泥靡性格非常残暴凶狠,从小饱尝孤独冷漠的滋味,统治乌孙时期倒行逆施,乌孙上下怨声载道。狂王和解忧公主也夫妻不合,虽然公主为狂王又生了一个儿子鸱靡,情况也没有丝毫的改善,时常剑拔弩张。

历史上刘解忧(远嫁西域五十年)(4)

经过缜密分析,解忧认为狂王的倒行逆施,众叛亲离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采取行动除掉他的时机已经成熟。又利用匈奴公主与翁归靡所生的儿子乌就屠对狂王的不满,联合出使乌孙的汉朝使者,为狂王摆下了“鸿门宴”。席间派人拔剑刺杀狂王,可惜剑刺偏了,狂王负伤骑马逃走。至此双方终于兵戎相见,风云突变。乌就屠仓皇出逃,狂王迅速带兵将解忧公主和汉朝使臣包围在乌孙都城赤谷城,汉朝西域都护府发兵解围,将参与刺杀的使臣押回长安斩首,再派使臣张翁前往审理此案,安抚狂王, 以求和解。

冯嫽出使

此时,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屠逃到北山,扬言母家匈奴将派兵平乱,于是乌孙国中亲匈奴派的势力全部归附,欲夺取全国,与屯结于边境的汉朝西域都护府大军紧张对峙,战争一触即发,汉与乌孙多年来的“兄弟之邦”之盟眼看要毁于一旦。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为了民族大义,女外交家冯嫽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前往劝说乌就屠。冯嫽利用自己卓越的见识,出色的口才,以及多年来对西域诸国形势的了解,对乌就屠晓之以理,剖析利害,并以汉朝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对乌就屠施加压力,终于劝说成功。

最后乌就屠表示,只要汉朝给他一个名分,愿意安于"小号"。汉宣帝得知此事后,征召冯嫽万里入朝,详细陈述事情始末。冯嫽在皇帝面前侃侃而谈,上至西域诸国山川地理,风俗人情,下至乌孙各派渊源,利害关系。汉宣帝大为赞赏,委任冯嫽为正式的汉朝使节,乘坐锦车,持汉朝节仗,代表皇帝出使乌孙及西域诸国。以女子持节仗出访,不仅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在数千年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中也难得一见。冯嫽出使不辱使命,揭穿匈奴挑拨离间的诡计,并多方调节斡旋,终于使乌孙全国上下愿意接受汉朝的安排。

皓首归乡

汉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乌孙国一分为二,立解忧公主长子元贵靡为乌孙大昆弥(昆弥即国王),统六万户,立乌就屠为小昆弥,统四万户。至此风波终于平息,乌孙上下相安无事,汉与乌孙的边境再次迎来平静安宁。两年之后,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和幼子鸱靡相继病故。公主的孙子星靡即位为大昆弥,颇为软弱,乌孙国内的势力大多归附了乌就屠,解忧觉得自己在乌孙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回想当年武帝时,那个年轻的公主意气风发,怀着满腔豪情,不远万里来到这天山脚下的异邦,谁想这一待就是整整50年!为了汉家的江山,为了民族的和好,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年华的满腔的心血智慧,先后嫁给父子两代三位国王,身历四朝变迁,历尽沧桑,受尽委屈,经过了无数惊涛骇浪,血雨腥风,化干戈,定基业,一身担起两国数十年的和睦安宁,自认为祖国做出了艰苦卓绝的牺牲,无愧于汉家。

如今岁月无情,漫天的风沙吹皱了如花笑靥,无情的冰雪染白了满头青丝。每当午夜梦回时,枕畔腮边拭不干的两行思乡的泪,也许只有解忧自己知道。也许,是该回家了。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情词哀切,天子为之动容,派人接回了解忧。

历史上刘解忧(远嫁西域五十年)(5)

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逾七十的解忧公主携三个孙子终于回到了阔别了整半个世纪的长安城。红颜离家,皓首归来,长安繁华依旧,女儿青春不再。连汉宣帝都感慨万千,以极高的规格接待和安置了这位大汉的功臣。解忧在长安安享了两年的晚年时光后去世,乌孙带回来的孙子们为她守灵。这之后过了十六年,才有了著名的昭君出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