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纪录片北京中轴线的理解(纪录片通途第二集)

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特别策划,深圳卫视倾力打造五集大型专题纪录片《通途》,今晚(10月20日)21:48分继续为您讲述太行天路的故事。上个世纪70年代, “十三壮士”五年半时间凿出了郭亮挂壁公路,这条绝壁天路不仅是世界最奇险挂壁公路之一,更带着郭亮人走上了奔向小康的通途。

对纪录片北京中轴线的理解(纪录片通途第二集)(1)

图片|郭亮挂壁公路

大翻身 悬崖村庄转型旅游胜地

对纪录片北京中轴线的理解(纪录片通途第二集)(2)

对纪录片北京中轴线的理解(纪录片通途第二集)(3)

图片|悬崖上的郭亮村

图片|4公里蜿蜒公路

对纪录片北京中轴线的理解(纪录片通途第二集)(4)

图片|郭亮村翠红的山楂

带领村民绝壁开路的老支书申明信去世后,郭亮人把这种坚忍不拔决心脱贫的信念被一代又一代村支书传承了下来。继续继续改造村里的基础设施,植树造林。打通连接乡级公路的4公里泥泞碎石路,让南太行独特的山体构造,村里金秋的柿子,翠红的山楂,挂满枝头的绿色核桃,真正进入了人们的眼帘。

对纪录片北京中轴线的理解(纪录片通途第二集)(5)

对纪录片北京中轴线的理解(纪录片通途第二集)(6)

图片|《清凉寺钟声》拍摄地

1990年,著名导演谢晋为拍摄电影《清凉寺钟声》选址,对郭亮的民俗风情和优美风光赞不绝口。电影热映后,郭亮村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知道、赞美。村支部带领村民开始拓宽加高绝壁长廊---郭亮洞,郭亮村的旅游业正是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郭亮村,绝壁长廊也成了当地著名的景区之一。

对纪录片北京中轴线的理解(纪录片通途第二集)(7)

图片|绝壁长廊

如今的郭亮村,每天接待游客高达6000人次,在各级政府的扶贫与帮助下,已成为全国电影、绘画创作基地,每年接待写生的学生和老师一万多人。先后60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被誉为中国第一影视村。

对纪录片北京中轴线的理解(纪录片通途第二集)(8)

图片|游客在郭亮村写生

郭亮村凭借它的地势险绝和景色优美,被评审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带动了当地的经济,郭亮村成为辉县乃至新乡的小康村、文明村,也成了新乡的、河南的窗口,更是全中国的窗口。

对纪录片北京中轴线的理解(纪录片通途第二集)(9)

图片|郭亮村成旅游热门景区

致富路 穷苦生活进阶小康通途

对纪录片北京中轴线的理解(纪录片通途第二集)(10)

上个世纪80年代,郭亮村是全乡,乃至全县的贫困村。通路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了。村民宋宝群说,以前郭亮村的山楂拿到辉县市销售需要3天,现在3个小时就能往返一个来回。

对纪录片北京中轴线的理解(纪录片通途第二集)(11)

图片|村民宋宝群讲修路前后的变化

绝壁天路让郭亮人走出了太行,如今郭亮村家家都有小车,95%以上的人在县城都有了房子,孩子们也都在县城上学,从郭亮走出来的神志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深圳发展,至今已经10年了,每次和父亲通电话,总能听到父亲感叹家乡的变化。

对纪录片北京中轴线的理解(纪录片通途第二集)(12)

图片|如今的郭亮村保持了老村落的古朴

旅游业发展起来,乡亲们也在村里做起了生意,郭亮村从只有一个旅馆,而且是通铺、老房间,到现有4000多张床位,90%以上为标准间,家家户户皆提供食宿。全村年收入从几万元到现在一千多万元,人均收入更是几千倍的增长。

对纪录片北京中轴线的理解(纪录片通途第二集)(13)

图片|村支书申海玉感叹收入变化图片|村支书申海玉感叹收入变化

一条绝壁公路,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四十年来不断促进着郭亮村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改善,使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成为脱贫致富的小康村。这条公路成了改变村庄命运的精神公路。

对纪录片北京中轴线的理解(纪录片通途第二集)(14)

图片|纪录片《通途》

为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展示我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特别策划,深圳卫视倾力打造的大型专题纪录片《通途》,紧扣时代主题、弘扬劳动精神。

“太行天路”向世人展现了太行山人百折不挠、不畏险阻、奋斗不息的精神力量。而新时代的改革、创新更需要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凭着这股精气神,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人间奇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