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孩成为天才的方法(让普通孩子成为天才)

按:在国际上,超常儿童教育已不再是只占1%的天才儿童的专利,它已经成为对智力中等以上常态儿童开发潜能的高学力教育发展中国家印度就有512所开发潜能的天才学校每年有2万多名学生入校,其中75%以上必须是农村儿童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个“早慧”或“神童”辈出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让小孩成为天才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让小孩成为天才的方法(让普通孩子成为天才)

让小孩成为天才的方法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朋友著名早教专家李光伟

按:在国际上,超常儿童教育已不再是只占1%的天才儿童的专利,它已经成为对智力中等以上常态儿童开发潜能的高学力教育。发展中国家印度就有512所开发潜能的天才学校。每年有2万多名学生入校,其中75%以上必须是农村儿童。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个“早慧”或“神童”辈出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任何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这都是所有教育家都承认的。“把普通孩子培养成天天才,这却是大部分教育家反对的。其实,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关键不在于专家们说什么,关键在于家长努力开启孩子与生俱有的心灵宝库。在心灵宝库中,我们会发现丰富的宝藏。这宝藏不仅在孩子的心里,更在家长的心中。

她是天才吗?

八个月学认字,三岁会阅读,五岁时不但有数百本的阅读量,而且开始读“四大古典”名著。两岁半学编诗,六岁时编童诗百余首,写作文五十多篇,而且有二十多篇诗文发表。2001年7月她六岁十个月时,看到报纸上刊登的高考作文题,就说:我也写一篇。第二天就写出了《一个也不能丢》虽然没有按“年轻人把诚信抛进海里以后”的要求写,但似乎更合题目寓意——年轻人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获得了成功必备的健康、才学、机敏、诚信、特别是勇敢几个素质,不但突出了“诚信”的重要,也提出了要诚信也要勇敢的成功素必备素质。““勇敢”是原题里没有的,竟被她补充上。她五岁开始学数学,三个半月时间学完了七册数学,半年多学完了全部小学数学课程。九岁时直接升初中,十二岁进入重点高中学习。

她兴趣广泛,童年时每天都有是在学习、绘画、跳舞、弹琴、骑滑车、滑旱冰、做手工,与小朋友们游戏中愉快地度过的。她的绘画曾在北京、上海、陕西等六省市比赛中获奖。英语也在全市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曾有十几家媒体为弄清真相,用初中二年级的数学题,高一英语、读报三个不同类型的题对她进行测试,效果非常满意,各报纷纷以《早期教育造就七岁天才》、《早期教育造就早‘慧儿》为题报道。 她就是李玥好。《华商报》报道她成长的《天才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文章发表后,人们纷纷打电话询问情况,不约而同地提出…个问题:

“她是天才吗?”李玥好的爷爷,中国早期教育研究专家李光伟说:“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天才的成长起步于早期教育。”

谈起早期教育,人们都有会想起19世纪初德国的卡尔.威特。在当代,早期教育重要性被人们认识后,在中国大地上,—会儿刮“蒙台梭利风”,一会儿刮“感觉统合训练风,”一会儿刮“瑞吉欧风”对此,李光伟讲了一个故事:从前印度有个叫阿里.哈弗德的富裕农民,他卖出的土地里发现了世界最珍贵的宝石。这个富有哲理的故事说明,人们在他处寻求的,恰是自己手中的东西。

李光伟解释说,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古代从西汉(公元前206年)开始,就设立了童子科,对智力优异的儿童进行选拔和培养。在童子科中具体规定的年龄;考核内容,目标和标准:培养途径及奖励办法等。这一制度唐宋时期更加兴盛,一直延续到明清,约千余年,这种我国特有的选择和教育培养神童的制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至于甘罗十二为大臣,周瑜十四为东吴海军督都,骆宾王七岁写《咏鹅》,这在世界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汉字,神奇的金钥匙

新加坡一项研究显示,7000多名学汉字的六至十二岁的新加坡孩童,智商比英国、德国和澳洲的孩童为高。参加研究的曾博士认为,这个情况显示了学习汉字在提高智商方面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心理学家们也曾经在上海做过一项颇为有趣的实验:中美儿童进行智力对垒,十二个项目中,中国儿童有十个项目得分最高。美国人口学家认为,中国人智商超过欧美和日本人,主要原因是汉字认识方式比拼音文字优越。

从事幼儿汉字教育四十多年的日本著名教育家石井勋指出,幼儿五岁学汉字智商为115,四岁学汉字智商为125,三岁学汉字智商为130。

汉字有什么优点?它为什么对开发婴幼儿智力有如此神奇的作用?李光伟经过研究认为:汉字的象形表义能力特别强,从字形来看,可从视觉系统直接获得某个字的意义、信息,同形式排列组合,就可以产生出变化无穷的表意系列,极大地开发使用者的智力世界;从汉字结构角度看,形声字占了汉字的80%,这种字是形与声的综合,即学习汉字对大脑来说是视觉意象和听觉形象的综合加工形式,有利于大脑两半球的综合利用和开发。

每个汉字的字形都不是随意乱画的,如繁体字进,是佳(小鸟)加上走之旁,这是先民在观察中发现只有鸟在飞和走的时候,都是向前进时才造出来的;又如温字,是由水、皿和日(太阳)组成,意为把一盒水放在太阳下晒,水就变得不冷不热即温,再如甲骨文中的母字是在女字的字形上加对称的两点,象乳房,以表示对子女的哺育关系,等等。学习汉字对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汉字是瑰宝,婴幼儿则是探宝的天才。只要给予识字环境,使用恰当教育方法,他们就会像学口语一样掌握汉字进入阅读。李光伟说,婴幼儿识字要比说话容易。他的外孙女在姥姥董亚玲的教育刚满一岁,就在游戏中认识了几十个汉字。他强调说,汉字是非常宝贵的开发婴幼儿智力的资源,如果把学汉字仅仅当作是教婴幼儿认几个字,而不注意运用其开发婴幼儿智力,那实在是对这种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的一种无形的浪费。为此,他先后编写了《仓颉学汉字》、《汉字文化与道德》、《生活中的读与写》。受到著名汉语言专家、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和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的高度评价写序推荐。《生活中的读与写》被列为甘肃省教育厅扫盲教材,并受到教育部的好评。

孩子,天才的诗人

识字只是工具,识字的最根本目的是开发智力,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而当前儿童语文教学的现状是阅读量小,作文能力差,竟有80%的儿童害怕作文。对此,著名理论家、前中宣部部长陆定一,1990年4月27日曾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唐代许多小孩子六岁能诗,六岁能文。我们现在一个也没有,难道中华民族的智力退化了吗?

中华民族的智力没有退化,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李光伟说,据历史记载,唐代出现了许多六岁能写诗的孩子,被人们誉为神童、天才。其实,从现代心理的角度看。幼儿都是天才的诗人,因为幼年是极富想象力的年代,特别是三至五岁的小孩子面对新事物的时候,常调动自己极有限的感知去类比、猜测,并借助相似点把这些事物等同起来,而相似点就是文学修辞手法——一比喻的灵魂。所以三至五岁的小孩子都是“比喻大师”。又由于在幼儿心目中没有现实与幻想的严格界限,他们又是天才的“幻想大师”。因此,心理学家把孩子的这个阶段称为“诗人阶段”。童年时代每个孩子都有是诗人,虽然他们读写不过关,但他们却能像天才的诗人那样生活、观察与思考。

当一个幼儿说:“我想坐到白云上去,白云一定软棉棉的,比沙发舒服多了,顺便摘下几颗星星,做成发夹,多漂亮啊”?你是否意识到这就是幼儿想象创造的火花,幼儿的诗。“幼儿都是大才的诗人,诗歌的宝宝就藏在儿童的天地里。如何让幼儿从自己的思维方式中学习,并在学习中以更高、更奇、更新的幼想世界吸引幼儿,提升幼儿、超越幼儿。

李光伟从幼儿创造心理学研究到幼儿文学,从当代世界儿作文起步的七种理论与实践研究到中国古代儿童作文起步的初级形式对句、作诗。总结出了八十多种童诗仿编、扩编、续编、创编游戏,四十多种想象思维定式训练模式游戏,并把大学时才学到的儿十种修辞手法,采用童诗加游戏的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去,例如让幼儿从寻找事物相似点的游戏中学习比喻;从在非人类与人类之间搭起一座桥梁的想象游戏中学习拟人,从将幻想与现实能力融入为一体的想象游戏中学习夸张。

如在“以人喻物”学习中,让幼儿从“梧桐叶、像手掌、手掌对手掌,掐得哗哗响”这首诗中,寻找梧桐和手掌的相似点。李光伟说,幼儿有着丰富而充实的精神家园,对幼儿的诗性思维形态不是幼稚和不成熟就能概括,诗性思维既是幼儿原创性强的原始动力,义是形成创造过程的起点(原发过程),艺术与科学的发明创造就藏在幼儿的精神天地里。正如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詹尼,罗达里说的那样“让儿童读诗写诗,并不是要大家都做诗人,而是为了让谁也小。我们该以幼儿喜欢的创编儿歌和童诗的形式,给幼儿带来敢于想象创造的勇气,乐于想象创造的热情,能够想象创造的自信,以及想象创造的快乐。在教师们的指导参加实验的幼儿园小朋友都编出了童诗,并有50多首在报刊上发表‘《都市天地报》还用两个专版发表幼儿创编的诗歌。

鼓励五六岁幼儿写作,已成为国际作文教学改革的新动向。美国的马丁夫妇曾对七个州的万名幼儿园的儿童和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先学写,后学读”的写作训练,取得了极大成功。让幼儿读诗编诗无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意识结合的益芸试。

振兴中华民族的“根基工程”

当今时代,孩子们身上正发生着急速的变化。他们在任何领域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能力,半岁能认识一千字。四岁能读高中课文,十四岁考上北大研究生……..据英国有关专家统计,现在孩子的智商平均高了29个百分点。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个早慧或“神童”辈出的时代就要到了。能否把孩子培养成“神童”或“大才”首先要相信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1985年,在日本筑波举行的科学博览会上,一株西红柿竟然结出了12000个果实,它不是用高科技转基因技术培育的,而是用无土栽培法培育的。无土栽培发明者野泽重雄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拥有非凡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如何开发人的潜能,在人才学界已成就卓著的李光伟,从人才的成功时间研究转向人的潜能研究,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研究人的潜能的著作《潜能开发200题》,接着又出版了研究潜能开发的专著《第四代人之梦——自我实现与超越》,并在全国获奖和被台湾引进出版。接着他又研究了中国古代从汉代到清代的四百多位神童,研究了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诗教思想以及在当代儿童教育中的意义,出版了《中华诗教从书》“天才的起步”指导卷和操作卷,《中华童诗启智宝鉴,古代神童卷》等六本书。并在兰州、西安、汉中等地开展了长达十多年的实验,培养了诸如杨勇、景逸雄、郝天啸、钟佳豆、刘晓旋、陈永泽等许多五岁能读书会编诗的早慧儿童。有一天,李光伟带着夫人去医院看病。一位中年妇女久久地看着他,问他是不是李教授,并说她的姑娘李宜秋当年有幸参加了诗教实验,如今已是初二学生,上尖子班。她认为这种方法应该向社会推广。

儿童迫切需要母文化的滋养,从根萌发的文化对儿童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永恒不减的,然而,当前教育界在接触外来文化,在体验到外来文化的种种优点之后,对本民族文化变得冷漠,甚至瞧不起本民族文化。为此李光伟曾在一次学前教育研究年会上提出过他的困惑:为什么中国幼儿园对学习英语大力提倡,对学习汉字却极力反对……也还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甚至面对着教育部门主管幼儿教育的官员说,谁说幼儿不能学汉字,我敢和他进行辩论。

李光伟把这项工作看作是有中国特色的开发婴幼儿潜能的根基工程。为了这项根基工程,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里,他保持着当年而那种艰苦奋斗、尤怨无悔的劲头。他烟酒不沾,扑克象棋不会,经常啃着干馍馍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强撑着疲劳的身子给幼儿园家长免费讲课。他和夫人董亚玲不惜个人投入,生活异常简朴。二十多年来,专心、专注、专业、专一地研究“中华早教”。

为了使汉字好学易记。他还请全国著名记忆研究专家、《链式快速记忆法》的作者邓传珏教授专门编写记忆汉字程序。为了使学习汉字生动有趣,请著名作曲家、《丝路花雨》作曲者之一的焦凯创作汉字卡拉OK。请著名游戏专家王增甲高级工程师研究制作了三十多副汉字玩具。他的目标让学习汉字比学音文字更简单、快捷。为了能使幼儿全面发展,他邀请著名古算研究专家、《中华图心算》发明者程文茂加盟,可以使小学学习缩短两年以上。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四岁入学,十七岁成为硕士”的大成智慧教育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实现途径。

如今李光伟、董亚铃夫妇已著作等身,出版书籍四十多部,有三部在全国获奖,三部在海外出版发行。他们的有关学习汉字汉语著作在世界汉语大会上受到外国同行的高度评价,《中华诗教认读编唱画》去年六一儿童节胡锦涛送到陇南小学生手中。新华社还刊发过“内参”呼吁把这项研究产业化。但是,李光伟要走的路还很长。他却毫不灰心。他说,开发幼儿潜能以成为国际朝流,天才教育已经不再是只占1%的人超常儿童的“专利”,而成为智力中等以上的儿童开发潜能的高学力教育,仅印度全国就有512所开发潜能的天才学校,每年约有2万学生入校。中国有14岁以下儿童3亿1300万,智力中等偏上的儿童有2亿以上。所以超常人才教育也应走进中国的干家万户。家长们应该明白,自己的孩子拥有天才般可开发的巨大潜能。如何发掘孩子的潜能,李光伟愿意与家长长们共同学习、研究。可惜他不幸逝世,让我们来完成他的未竟事业!

该文转自国学研究传播及推广者胡不言2013年新浪博客文章。

"早教"之风悄然来

汉中小太阳幼儿园“大成早教”实验见闻

任何一个普通学龄前儿童,只要经过“大成早教”的学习,其自身潜能将得到有效开发,这一最新研究成果,最近被我市的一群小朋友再次证实。 7月19日下午,位于莲花池公园门口的汉中小太阳幼儿园里,22名4至5岁小朋友,向30多名家长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汇报表演。

第一个项目是识字与阅读,芦老师首先推出一面写有132个简单常用的会意字:日、月、明,丰、色、艳,羊、大、美,手、目、看,目、水、泪,人、牛、件……教棍指处,小朋友们齐声认读,声音宏亮。接着,又推出一面写有131个比较复杂的象形字:人、母、父、臣、娄、安、居、央……小朋友们指“点”抢答,争先恐后,气氛热烈。 稍事休息后,小朋友们被芦老师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所吸引,她们时而全神贯注,时而哈哈大笑。故事中,青蛙写给蛤蟆的信,错寄给了5 岁的王裴,拆开信封,她大声念出:秋天到,田野庄稼长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紧接着,6岁的崔梦婷和4岁的洪玲茹也分别读了两篇二年级课文和两首古诗,尽管她们阅读的并不十分流畅,偶尔还有不认识的字,但那稚嫩的童声、专注的神情,依然博得了全场的阵阵掌声。 第二个项目是识数与计算。马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两道二年级计算题: 3567 5478=? 2379-1256=? 只见小朋友们用太乙算棋很快计算出结果,加法题等于9045,减法题等于1123。接着马老师请家长上台出题考考,一时间,几乎所有的小朋友纷纷去拉父母,要求上台出题表演,刚满4岁的小胡斐,飞快地 算完妈妈出的两道万以内的加减法 ,赢得了满场喝彩。 据李园长介绍,这种方法,老师们乐教,小朋友们爱学,家长们支持,实验虽然仅有8个月,但效果非常明显:目前大班(5岁)的平均识字350个左右,最好的达到 600个,大部分掌握二年级才学会万以内的加减法;中班(4岁)的平均识字250个,最好的400个,有一半掌握了千以内的加减法 ;同时,大中班的小朋友还学完了 《儿童快乐启蒙英语〉上、下两册,掌握100多个英语单词和简单日常用浯。崔梦婷等几个该上学前班的小朋友,经从事多年学前教育的老师面试,认为其已掌握了学前班的全部知识,可直接上一年级。 “大成早教”是李光伟和程文茂根据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教育”理论(钱老认为,21世纪中国教育的模式,应该是让儿童4岁入学,18岁硕士毕业)提出的。李光伟退休前为兰州空军大校、研究员,是我国知名的人才学专家,共有 26部人才学著作,计400多万字,其中3部在全军、全国获奖,曾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他用该法培养小孩,使年仅7岁10个月的孙女李月好已学完初二的全部课程,现读初三,在报刊上发表儿歌、文章20多篇,成为西部有名的“神童”。李先生认为:0—6岁是一个潜能开发的黄金时段,而早期阅读是潜能开发的制高点。为此,他力倡学认汉字要从娃娃抓起,并编著了“奇妙的汉字乐园”丛书一套3本,使普通的3—5 岁儿童在两三年的时间里,识字2至3千,学会阅读,并创编儿歌、小故事。达到3岁入园,6岁即可达到三年级的识字、阅读和写作水平。

程文茂系工行汉中分行经济师,因独创《程氏速算法》发明"太乙算棋”和“世界算盘”而斐声海内外。去年8月,为解决幼儿学习识数与计算中遇到的普遍困难,李先生慕名专程从兰州赶到汉中,与程文茂进行切磋,两人通过深人交流,达成联合开发的共识。去年以来,李先生先后3次来汉中,和程文茂一道,在汉中小太阳、伞铺街及城固三家幼儿园作早教专题报告4场,场场火爆。面对这初见成效的实验和众多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企盼目光,最近他们决定在汉中小太阳幼儿园单独开设“大成早教”班,聘用、培训优秀的幼教老师,用其独特的教材和教法,进一步开发儿童潜能,实现大成早教“培养名童、早日成才”的预定目标。

此文转自《汉中日报》2002年9月5日,作者:李耕。

  今年是李光伟先生逝世11周年,谨转以上两文,一是纪念;二是重新喚起大家对“早慧"儿童教育的重视。李先生曾三赴汉中,与我(程文茂,网名太乙真人)合作,可惜先生事业未竟,撒手人寰。为完成他的遗愿,我先后联系了先生的长期合作者国学家刘洪泽、好友胡不言、儿子李昂,共同商议,继续推进此项事业。有意者请私信联系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