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的灵魂和核心价值 热评创新考古出圈

考古学的灵魂和核心价值 热评创新考古出圈(1)

钻深山、探遗迹,风餐露宿、青灯黄卷,这是考古曾呈现给公众清冷、神秘的印象;陈列馆、玻璃罩、套路化的讲解,文物和文化遗产曾以“古老而稀有”的形象进入大众视野。

不过近些年, 从“良渚遗址热”到“三星堆上新”......公众参与考古的热情越发高涨。在此氛围中,考古圈正“花式”打通与公众的联结,走近寻常百姓。

“曲高”却不再“和寡”。连日来,社交媒体上多个关于“三星堆”的热搜和热议,让以冷门、小众自我定位的“考古圈”感受了一把“一朝直播天下闻”的热火朝天。“三星堆”直播所引发巨大、持久的社会影响体现了公众对共享考古成果的需求;而直播考古发掘现场的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公众对考古工作的想象。在考古枯燥、严谨的学术外衣之下,传统文化的亲和力通过“直播”、“云考古”的时代化“转码”细无声地感染着公众。实际上,“直播”只是近年来考古“出圈”的探索方式之一,从推出“考古盲盒”、与专业文博人员对话到近日国内首档世遗揭秘互动纪实节目的热播......对传统文化“打开方式”的诸般探索培育了公众的亲近感,从而生出与古人分享对美的理解、他们的情感、想象力等许多远超“古老和稀有”之外的感受。

“公众考古”俨然成为新的显流。诚然,在培育公众亲近感的过程中,故事化、时尚化、仪式化等方式的探索值得提倡,但拉近距离之后,如何进一步满足公众的知识需求,传递考古工作中爱国、学术和坚守的价值内核?前不久,媒体在直播三星堆遗址时连线某盗墓小说作者而引发的巨大争议呈现了该议题迫切的现实意义。彼时,网友疑惑,为何考古发现要连线一个盗墓小说作者?考古工作者愤怒,怎可把考古同文物保护的天敌——盗墓混为一谈?其实,疑惑和愤怒都指向一个问题,应该由谁来进一步满足公众对三星堆考古的知识需求?而褪去形式包装,回归考古工作严谨、枯燥的科学层面时,又如何继续激发公众进一步的求知欲,使之并非停留在“看个新鲜”的肤浅层面?在普及考古基本常识的过程中,又如何让公众感受到其中爱国、学术和坚守的价值内核从而内化成文化素养?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考古“出圈”在于传统文化跟公众建立起共生共长的关系。文化理应与人共同进化,因为只有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公众才能感受到其魅力,才能谈及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文化才会焕发活力,文化传承才会薪火绵延,我们当为“公众考古”各种创新点赞。而“文化入圈”在于“沉”下心的探索和坚持,只有日复一日的潜移默化,方能形成真正的“公众考古”理念。

因为那些历史,不只关乎古人,更关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

作者:苏展

来源: 文汇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