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掉进不合理低价游陷阱(封面评论低价游)

□蒋璟璟去年退休的许女士一直想去云南旅游春节假期,看到旅游市场如此火红,她决定在节后错峰去云南“浏览了几天,发现有款产品很吸引人,6天5晚的行程,报团费只需要499元”但到了旅行社她才了解到,所谓的低价游只是噱头,承诺的服务不兑现,景点变成购物店,游客怨声载道(工人日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谨防掉进不合理低价游陷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谨防掉进不合理低价游陷阱(封面评论低价游)

谨防掉进不合理低价游陷阱

□蒋璟璟

去年退休的许女士一直想去云南旅游。春节假期,看到旅游市场如此火红,她决定在节后错峰去云南。“浏览了几天,发现有款产品很吸引人,6天5晚的行程,报团费只需要499元。”但到了旅行社她才了解到,所谓的低价游只是噱头,承诺的服务不兑现,景点变成购物店,游客怨声载道。(工人日报)

“低价游”骗局由来已久,官方对其口诛笔伐久矣,大众也越发深恶痛绝。应该说,在公共宣教、舆论动员层面,关于“低价游”的揭批、证伪、预警,做得远比过去充分和到位。然而即便如此,上当掉坑者还是前赴后继。在很大程度上,围绕“低价团”的攻防对垒,已成一场无休无止的猫鼠游戏。暂避风头之后,最近“低价团”又有卷土重来之势。

事实上,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骗局,低价游的套路,并不难察觉。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是,但凡是不合理低价游,就一定是圈套,就一定会存在“强迫购物”“食宿条件恶劣”“导游恶语相向”等情况。在各热门旅游城市的职能部门纷纷公开“旅游消费参考价”的大背景下,判断何为“不合理低价”,应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既然如此,为何还会有那么多人栽在了这道“送分题”上,乃至于自投罗网成了他人的待宰羔羊呢?

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在“捡便宜”的利益诱惑面前,总是会进行一番自我欺骗、自我说服,总会通过各种心理暗示,来把不合理变成合理,对明晃晃的风险置若罔闻。当然了,非法旅行社团伙也是深谙其道、投其所好,稍费心思,就炮制出了一堆“话术”“语料”。比如说,有工作人员把“低价”解释为“城市发消费券”“线上平台补贴用户”以及“内部带量采购团购价”等等——不管瞎话如何乱编,每每都有人信了,或者说是“假装信了”,心存侥幸想着碰碰运气。

分明是一目了然的、最简单的陷阱,却成了很多人就是过不去的坎。没有客源,也便没有生意,低价团的灰黑产自然会萎缩、消失。可问题在于,总有人跌倒在同一个地方。避免上当,知易行难:永远不要对低价团心存幻想,“低价”肯定有坑,参团被坑不是概率事件而是必然事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