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是怎么样的(真实的释迦牟尼是什么样的)

释迦牟尼是怎么样的(真实的释迦牟尼是什么样的)(1)

《金刚经》第一段,让我们看到了释迦牟尼讲法的日常生活,细碎真实,没有身处高位的威严,不食人间烟火的清冷。

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译文:

这是阿难尊者亲自听到佛所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

那时,世尊到吃饭时间就会穿上他的法衣(又叫袈裟),拿上饭碗,到舍卫国的都城里去讨饭(化缘)。在城内挨家挨户的讨饭,结束后回到住处吃饭。吃完饭,再把法衣和食钵都收起来。之后去洗脚,洗完脚,铺好坐垫开始打坐。

注释:

阿难是佛陀的十大弟子,大多佛经的开头都有这句「如是我闻」,是为了表明这些佛经不是后人杜撰,是释迦牟尼亲自讲的,为了证明佛经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这是释迦牟尼讲法的地方。当时的印度大小王国无数,舍卫国处在中印度,经济文化发达,是当时的几个强国之一。祇树给孤独园,由梵文音译,是舍卫国的祗陀太子和给孤独两人合力建造的供养佛陀及弟子的住所,因此以两人的名字命名。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许多佛经中都出现过这句话,这些是释迦牟尼传法初期的弟子。

「世尊」是佛的另一个称呼,世上最值得尊敬的人。释迦牟尼规定的戒律是日中一食,每天中午吃一餐。在化缘的时候,别人给到什么就吃什么,没有什么禁忌。现在泰国、缅甸等小乘佛教盛行的国家,大都还延续着这样的乞食传统。出门回来洗脚,因为当时印度人不穿鞋,大都光脚走路,所以要洗脚。

至于释迦牟尼为什么会选择以乞食的方法来饱腹,这跟当时印度的宗教习俗有关。乞食并不是佛教的首创,而是来源于当时印度社会的主流宗教信仰——婆罗门教。

婆罗门是印度四大种姓之首,负责祭司,掌握神权,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受人尊崇,人们认为向婆罗门赠送礼物会得到善报。因此,对于有钱人来说,选择赠送庄园钱财这种硬货,会很涨面子;而对于大多数家境普通的人来说,可口美味的饭菜则是出镜率最高的礼物了。

所以僧侣乞食得到的饭菜不是我们猜想的剩饭剩菜,而是最好的那部分。现在泰国的家庭里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做好一锅饭之后,锅心里的那一部分会盛出来给乞食的僧侣。

佛教乞食的戒律就是来自于此,只不过是规定了一天只能在中午吃一顿而已。

文章由众生说原创发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