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什么用(诺贝尔文学奖是个什么奖)
今天咱们谈谈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是诺贝尔奖的一部分。所谓诺贝尔奖,英文是Nobel Prize。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的姓。(Alfred Bernhard Nobel)
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诺贝尔先生不仅是位化学家,也是位发明家,还是位企业家。他既是硝酸甘油炸药的发明者,同时也是专门制造军火的博福斯公司(Bofors)的老板。
1896年诺贝尔去世。因为终生未婚,也无子嗣,所以立下遗嘱,用其所留遗产设立一个诺贝尔基金。每年用基金的利息,奖励那些在前一年有卓越成就与贡献的人。所以诺诺贝尔的产,按照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奖项。
奖项分为5项。就是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医学奖、和平奖和文学奖。奖金来自诺贝尔基金的利息和增值收入。五个奖项平分奖金。从1901年开始,每年10月份公布,12月10日颁发。因为12月10日是诺贝尔先生逝世的纪念日。
五个奖项中,和平奖在挪威的奥斯陆,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负责颁发。这是诺贝尔先生在遗嘱中的要求。因为在诺贝尔的时代,挪威还是瑞典的属国,与瑞典都在同一君主统治下。挪威是直到1905年才成为一个独立王国的。
其余四个奖项都是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颁发。「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生理医学奖」由瑞典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颁发。奖金金额会随着诺贝尔基金当年的收入而变动。按照2020年的统计,每个奖项大约1000万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大约700万左右。
迄今为止大约有1千人获得过大约600个诺贝尔奖。而其中争议比较大的就是「和平奖」和「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院士
诺贝尔文学奖,每年由瑞典文学院的18名院士负责评选和颁奖。其评选流程是:
首先,在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1月,接受候选人提名推荐。瑞典文学院院士或者各国相当于文学院院士资格的人士;各国高等院校的文学教授或者语言学教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以及各国作家协会主席,都有提名推荐资格。目前通常每年提名推荐的候选人,大约有1000—2000人。大约会有200人进入评选。不接受自荐,也不接受对已去世者提名。
第二步,大约4月份,每年由所有院士推选的一个有4-5名院士组成的评委会,对提名进行审查和甄选。提出一份包括15到20名候选人的半长名单。
第三步,大约到5月份,委员会会进一步将候选人范围缩小到4-5个人,提出一个短名单。
第四步,大约6-8月间,瑞典文学院的18位院士开始阅读候选人的作品,并最终确定2人的“决赛”名单。
第五步,大约9月份,18位院士进行讨论并投票决定获奖者。获奖者票数必须过半。最后12月份举行颁奖典礼。
按照评选规则,每年的包括20名候选人的半长名单需要保密50年。所以人们并不知道每年都有哪些竞争者。但是诺奖评委霍拉斯·恩格道尔(Horace Engdahl)201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透露:“一般来说第一次出现在短名单上的新名字中奖的可能性为0。能够最终获奖者通常至少要在「短名单」上出现过两次以上”。这也就是说获奖者通常不会是因为其某一部作品而获奖。如果从结果来看,确实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上,只有9人曾经因为一部作品而获奖,还都是在1965年以前。
诺奖评委霍拉斯·恩格道尔(Horace Engdahl)
有人说莫言就是凭借他的长篇小说《蛙》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说这个说法不够准确。比如恩格道尔就曾经说过:“我有好几个夏天都在阅读莫言的作品,最后才算真正了解了他的创作”。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这说明第一,莫言至少入选过好几次短名单。第二,恩格道尔在好几个夏天阅读的不可能是莫言的同一部作品。另外在莫言获奖的授奖词中并没有说他是因为《蛙》而获奖,而是提到了《酒国》,《蛙》和《丰乳肥臀》三部作品的名字,以及《生死疲劳》中的情节。并且说《丰乳肥臀》是莫言最著名的小说。
《蛙》
《丰乳肥臀》
《酒国》
诺贝尔文学奖从1901年的12月10日,也就是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首次颁奖。截至到2021年,一共有118人得过奖。其中114次由一人获得,4次由二人分享,其中有7次因故停发,有8次延迟一年颁发。一次1931年,颁给了已经去世的埃里克·卡尔费尔特。2次被获奖者拒绝,一次是1958年,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一次是1964年,法国作家作家 让·保罗·萨特 。
埃里克·卡尔费尔特
苏联作家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法国作家 让·保罗·萨特
按照诺贝尔先生的遗嘱,文学奖要奖励:“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的人”。按照诺贝尔传记的说法,诺尔尔先生生前也是一位文学创作爱好者。他创作诗歌和戏剧。但是非常遗憾,目前唯一留下的只有一部瑞典语的戏剧。2003年在瑞典出版。
另外1900年,也就是首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前夕,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修改了诺贝尔基金会的规定。把所谓“文学作品”的概念扩展为“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所以诺贝尔文学奖也就因此包括了历史和哲学著作。但是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著作被评价为具有“文学价值”的,这不是一种悖论吗?很难理解这也可以成为一种褒奖。所以迄今为止,只有三位哲学家和一位历史学家获过奖。
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
三位哲学家,第一位是鲁道夫·欧肯,因为写作哲学通俗读物引起广泛影响,1908年获奖。第二位是亨利·柏格森。按照诺奖的说法,是因为其哲学思想所表现出的巨大美感,1927年获奖。如果有人好奇什么叫“思想的美感”?可以读读他的代表作《创造进化论》。第三位是伯特兰·罗素,因为写作通俗哲学史,1950年获奖。而历史学家就是克里斯蒂安·蒙森,他是因为写作《罗马史》1902年获奖。
鲁道夫·欧肯
亨利·柏格森
伯特兰·罗素
克里斯蒂安·蒙森
诺奖历史上还有两位比较有争议的获奖者。一位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因为演讲于1953年获奖。获奖理由是:他的光辉演讲捍卫了崇高的人类价值。还有一位是鲍勃·迪伦,他是因为歌词2016年获奖。获奖理由是:他的歌词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但是瑞典文学院秘书长莎拉·丹纽尔院士(Sara Danius)接受采访时又说:“2500年前,荷马和萨福写下的也是配合音乐吟唱的诗作,鲍勃·迪伦也是如此”。那诺奖的评委们到底是认为鲍勃·迪伦写的歌词具有诗意呢,还是认为鲍勃·迪伦写的就是诗而不是歌词呢?有人说这就好比把鲁迅文学奖颁给了崔健,理由是崔健和李白杜甫差不多。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认同这种说法?
英国前首相 丘吉尔
美国歌手 鲍勃·迪伦
由此也不难看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其实并非完全是诺贝尔先生在遗嘱中要求的,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的人。获奖作品也很难说都是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要求的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对文学价值的理解与判断,显然是其自以为是的个人见解。
瑞典文学院秘书长莎拉·丹纽尔院士(Sara Danius)
与世界上其他知名的文学奖,比如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美国的国家图书奖,英国的布克奖,日本的芥川奖,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爱尔兰的都柏林文学奖相比,诺贝尔文学奖只能说是目前奖金最高的,所以也是最具社会影响和话题性的文学奖。每年还都有赌博公司为获奖人选开出下注赔率。
但诺贝尔文学奖绝不代表是最权威的或者最公正的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所表达的仅仅是瑞典文学院的观点。具体说就是18位院士最后投票多数的结果。而他们既不能代表文学也不能代表权威,既不能代表西方也不能代表瑞典,他们每个人代表的,只是他们自己。
虽然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强调,他们所尊重的是文学质量和文学价值,但大众既不一定理解也不一定接受他们对所谓文学价值的观点。
而且与各国的文学奖都强调本国语言创作不同,诺贝尔文学奖刻意强调了其所谓世界性。但这同时也就对瑞典文学院18位评审院士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必须借助翻译才能阅读的作品,很难说他们理解的究竟是作者的文学价值,还是翻译者的文学价值?
比如2019年以前,瑞典文学院的18位院士中,只有马悦然一个人(Göran Malmqvist)可以直接阅读中文。而马悦然既是莫言小说的翻译者,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之一。所以莫言获奖后,作为评委的马悦然也曾陷入非议。有人认为这不是“莫言的成功”,而是“马悦然的胜利”。也有人认为莫言的获奖。显然会给马悦然的译作带来不菲的收益。
马悦然一个人(Göran Malmqvist)
这其实与诺贝尔经济学奖有某些相似之处。按照诺贝尔先生的遗嘱,诺奖之中本来并没有经济学奖。所谓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实是瑞典中央银行,1969年为纪念诺贝尔而设立颁发的奖。其正式的名称应该是: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奖金也由瑞典中央银行提供的并非来自诺贝尔基金。所以经济学奖其实并不是诺贝尔的奖,而是因为其采用了与诺贝尔相同的评选规则,相同的奖金,也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评选,也参与每年斯德哥尔摩的诺奖颁奖典礼,所以现在也就被通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是所谓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批评者,就认为经济学并不适合成为诺贝尔奖。比如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人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他在颁奖典礼上说:如果有人向我咨询是否应该建立诺贝尔经济学奖,我就会坚决反对。因为诺贝尔奖将一个人变成了权威,但在经济学界并不存在这样的权威。
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人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他说因为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不同。因为自然科学奖的得主的影响力一般仅仅局限于同行。如果名不副实肯定会得到同行的唾弃。但经济学不同,因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对包括普罗大众在内的经济学门外汉也有巨大的影响力。
其实哈耶克对经济学奖的观点也完全适用于文学奖,区别只是文学奖来自诺贝尔先生的遗嘱,而经济学奖是后人的附会。
每年负责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文学院成立于1786年,在瑞典文学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仿照法兰西学院的模式共设有18位终身院士有人去世才能补缺。首批院士中的13名由国王亲自选定,其余5名则由国王指定的13名院士推选。其本来的主要职责是保持瑞典语言的纯正。从1901年起,开始负责评选和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简单说,虽然没有人有权自认公正,但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公正性,来自瑞典文学院光荣的传统。虽然说文学并没有权威,但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公信来自人们公认的瑞典文学院的声誉。人们至少可以相信,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是公正的、独立的,和不受任何利益干扰的,是18位院士独立意志的选择。因为他们是尊贵的瑞典国王所信任的,瑞典最珍视荣誉的绅士与精英。他们的人格就是他们可以抵御诱惑的保证。
但是这一切,在2018年也轰然倒塌了。2017年底瑞典文学院爆出震惊世界的丑闻。先后有18位文学院女性工作人员,指控文学院院士卡塔琳娜·佛洛斯登松的老公让·克劳德阿尔诺,对她们性骚扰和强奸。
卡塔琳娜·佛洛斯登松的老公让·克劳德阿尔诺
随后《纽约时报》的报道,揭露出佛洛斯登松院士与她老公克劳德阿尔诺共同创办经营了一家名为“论坛”的私人文化俱乐部,而这家俱乐部被认为是瑞典文化圈的重要社交场所,被称为是瑞典文化圈的门户。而其背后的一部分资金支持,居然是来自瑞典文学院。同时还发现,佛洛斯登松的丈夫还与赌博公司有关联,向他们透露评奖内幕,为赌博公司开盘口下注牟利。
“论坛” 私人文化俱乐部
人们突然发现,原来高高在上,圣人般存在的终身院士,居然是夫妻联手,里应外合,假公济私的蝇营狗苟之辈。原来貌似不容置疑的公正化身。瑞典文学院居然成了蛀虫的温床,甚至共谋。应该说在佛洛斯登松丑闻发生之前,还没有什么人敢公开表达对马悦然先生的质疑,因为担心会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心理阴暗的以己度人。但是佛洛斯登松丑闻,严重打击了瑞典文学院,甚至诺贝尔文学奖的声誉。人们突然发现,好像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这桩丑闻最后,直接导致了包括佛洛斯登松在内的7名院士辞职,和2018年诺贝文文学奖的停办。丑闻过后瑞典文学院修改了章程。瑞典文学院院士从此不再是终身制,而是允许自行辞职,也可以被解职。瑞典文学院表示,也将聘请外部专家加入评审委员会,重建公众的信任。
看来120年前诺贝尔先生之所以认为文学应该是理想的,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人是现实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