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风雪中依然坚守的他们点赞(为了10分钟扎根6年多)

为风雪中依然坚守的他们点赞(为了10分钟扎根6年多)(1)

独云龙(左二)在敦格铁路当金山隧道内与施工人员交流(12月11日摄)。

一条长20.1公里的铁路隧道,火车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穿过只需10分钟,而建设者为建成这条隧道,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深处坚守了6年多。今年49岁的独云龙就是其中的一员。

2013年,独云龙调入敦煌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一到公司他就主动请命前往最难啃的硬骨头——敦格铁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当金山隧道蹲点驻守。建设期间,他组织设计、施工、监理一起研究施工方案,细化分解各个掌子面施工计划,每日对照施工日进度完成情况,查找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问题,及时组织现场人员商讨解决方案,确保工程进度有序推进。

几年来,由于施工地点极度高寒、高原反应明显、隧道掘进难度高等原因,建设者和施工人员换了一拨又一拨,而独云龙一直坚守,从起初的隧道主管工程师一步步干到了公司工程部负责人。因为长期奔波在“三高”隧道里,独云龙在2016年被诊断为左心房增大、血红细胞偏高等高原症状,刚来时的黑发也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满头白发,体重也减了10斤。

付出终有回报。通过独云龙等建设者们六年多的奋斗和努力,敦格铁路当金山隧道已经完成各项建设和测试任务,即将在敦格铁路全线通车运营时正式投入使用。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为风雪中依然坚守的他们点赞(为了10分钟扎根6年多)(2)

独云龙(左一)在敦格铁路当金山隧道内组织工人清扫隧道(1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为风雪中依然坚守的他们点赞(为了10分钟扎根6年多)(3)

独云龙在敦格铁路当金山隧道内检查设备(1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为风雪中依然坚守的他们点赞(为了10分钟扎根6年多)(4)

独云龙在敦格铁路当金山隧道内巡查(1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为风雪中依然坚守的他们点赞(为了10分钟扎根6年多)(5)

为风雪中依然坚守的他们点赞(为了10分钟扎根6年多)(6)

12月11日,独云龙从敦格铁路当金山隧道平导走出。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为风雪中依然坚守的他们点赞(为了10分钟扎根6年多)(7)

独云龙在敦煌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的办公室查看敦格铁路项目图纸(12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