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村全新的模式和理念(北京冬奥村首次向公众开放)

新京报讯(记者 张璐)4月17日,北京冬奥村举办了建设者家属开放日活动,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的建设者代表及家属走进冬奥村,感受“村民”生活。这是北京冬奥村在赛后首次向公众开放。

北京冬季奥运村位于奥体中心南侧,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非竞赛类场所,赛时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住宿、餐饮、医疗、健身等服务。据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冬奥村人才公租房项目经理张学生介绍,为了让家属们体验原汁原味的冬奥赛事情景,冬奥村重新布置运行区、广场区、居住区等网红打卡地,参观人员可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在体验环节感受完整的运动员入住流程。

北京冬奥村全新的模式和理念(北京冬奥村首次向公众开放)(1)

4月17日,建设者代表及家属在冬奥村合影留念。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参观者可以打卡运行区、广场区、居住区。运行区主要是所有代表团抵离的必经区域,所有运动员都在这里办理安检、注册等工作。在这里,参观者可以打卡“休战墙”,这是各国参赛运动员签名留念的地方,是宝贵的冬奥遗产。

第二站是广场区,这里是为入住“地球村”的人员提供通信、邮政、购物、美发、书店等生活服务的场所,赛时提供了优质的生活服务。虽然商铺已撤柜,但仍然可见赛时的繁荣,全场景感受冬奥氛围。

居住区是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居住、吃饭、医疗、健身的场所,此次参观的是东区赛时样板楼,这里的房间布置干净舒适,无障碍设施齐全,充分考虑了残疾人的需求。来到中国国家队居住楼,参观者可以亲历运动员的居住环境,体验运动员的智能床,感受运动员们休整身心的地方。

北京冬奥村全新的模式和理念(北京冬奥村首次向公众开放)(2)

4月17日,建设者代表及家属在冬奥村体验健身设施。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记者了解到,北京冬奥村首次在居住建筑中大规模采用钢框架-装配式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结构,通过大开间的平面布局使室内空间灵活可拓展,满足赛时与赛后建筑功能转换的需求。赛后,北京冬季奥运村将改造成人才公租房,面向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人才配租。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磊 校对 吴兴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