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湿地公园最新消息(评论争相建设)
相比扩张公园的数量、面积,质量与服务、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才是更长远的追求,才是真正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政绩
公园,是市民美好生活的载体,但是不是公园越多越好、越大越好呢?据《半月谈》报道,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出现争相建设公园等苗头性问题,个别省份甚至提出“一县一湿地、一县一公园”目标,出现“重建设轻保护、重开发轻修复、重景观轻生态、重节点工程轻系统治理”等倾向。
↑一处黄河滩地公园。
的确,公园并不是一个可以精准量化的存在,建设公园也不是简单地做数学题,需要具备各种各样的条件,考虑方方面面的效益。一些沿黄地区在大力建设公园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建公园的初衷是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不能硬上、为了建而建,更不能纯粹为了“填补”所谓的空白。
据不完全统计,黄河干流沿岸地区及黄河故道地区已建、在建和拟建的各类公园不下280处,其中单是以“黄河”冠名的生态类公园超过100处。这种一拥而上、甚至连名字都傻傻分不清的政绩追求,是时候反思调整了。“一花一世界”的前提是,世上没有两朵相同的花朵。公园建设同样如此,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千篇一律。
在规划之初,就要借势而成、应时而作。比如有的地方恰好就是没有开发或者疏于管理的湖泊、滩涂等,就可以因地制宜地加以保护,打造成湿地公园,但是没有湿地公园的非要“创造性”挖出一处湿地,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也未必能够达到真正保护环境的目的。
甚至,有时候还可能适得其反,最终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破坏了生态环境。如报道中提到,一些公园“湿地不湿”,靠人工建设增加湿地面积,不得不进行生态补水;有的公园挤占河道、堤防、行洪区、防洪设施,影响行洪和防汛。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建设公园,首先就要尊重科学和自然,不是圈起来一片地,里面种些花花草草就是公园了,相应的基础设施都应健全,标准化服务和安全措施都应到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公园服务基本要求》就提到,公园陆地面积不小于2公顷时,应设置厕所及安保监控室等;公园陆地面积不小于5公顷时,应设置亭、廊、厅、榭等建筑类设施;公园陆地面积大于10公顷时,应设置广播室。如果所建的公园只是徒有其形、空有其名,也是一种浪费。
另外,公园究竟建得好不好、合适不合适,还有个常见的评判标准,即人流量。如果公园建得漂亮,各种服务设施也很完善,但因为地理位置、实用性等,就是没有人,那同样也是面子工程、形式主义。
现在,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解决问题。不只是沿黄地区,希望全国各地的公园规划建设,都能够对照自省,三思而后行。相比扩张公园的数量、面积,质量与服务、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才是更长远的追求,才是真正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政绩。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翟礼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