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胆经十二条经脉分别是(十二正经之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十二条经脉分别是(十二正经之足少阳胆经)(1)

胆,与肝相表里,主决断,中正之官。主要功能是贮存、排泄胆汁,并参与饮食物的消化。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胆汁正常的排泄,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物的消化。

足少阳胆经十二条经脉分别是(十二正经之足少阳胆经)(2)

足少阳胆经,循行起于目外眦,接续于手少阳三焦经,上行经过额角,紧接着折返下行过耳后,沿着颈项部行至肩部,向下进入缺盆。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经过耳前,到达目外眦后方。目外眦的分支,从目外眦向下沿着面颊部下走大迎,再向上达到目眶下,下行经颊车,至颈部会和于之前缺盆部的分支。两分支会和于缺盆部,从缺盆部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络肝,属于胆,沿着斜肋部向下循行之腹股沟处,经过外阴器毛际,横入髋关节。直行的主支脉,从缺盆下经腋下、侧胸部、斜肋部,向下汇合前面的分支于髋关节处。再由髋关节向下沿着大腿外侧、膝外缘、腓骨之前,达到外踝之前方,循足背部,向外循行,止于足部第四趾外侧端。足背部另有一分支,从足背分出,沿着第1、2跖骨之间外行,止于大趾端,接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十二条经脉分别是(十二正经之足少阳胆经)(3)

足少阳之别(络脉),名光明,在外踝尖上5寸,下行络于足跗部,联络于足厥阴肝经。

听会穴:位于耳前,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张口凹陷处。此穴宜张口取穴。具有舒经通络、开窍益聪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疗耳鸣、耳聋、牙齿肿痛、口眼歪斜、面痛等疾病。

率谷穴: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取穴。是临床治疗偏头痛的常用穴,尤其是少阳头痛。

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穴在枕骨之下,局部凹陷如水池之状,本穴是祛风要穴。具有疏风清热、清利头窍、明目益聪、平肝熄风等功效。可以有效治疗头痛、目眩、失眠、癫痫、中风、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耳鸣、感冒、热病等多种疾病。

肩井穴:穴在肩部,局部凹陷如井,故而得名。具有疏经理气、豁痰开郁的功效。可以治疗头痛、头晕、肩背疼痛、乳痈、乳汁不下、难产、胞衣不下等。肩井穴对难产有特殊的治疗效果。

足少阳胆经十二条经脉分别是(十二正经之足少阳胆经)(4)

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中。是胆经的合穴,也是胆经的下合穴,同时又是八会穴(筋会阳陵泉),故而可主治关于“筋”的病症。具有疏肝利胆、清泄湿热、舒筋活络等功效。可有效治疗黄疸、口苦、目眩、呕吐、斜肋痛、下肢痿痹、脚气、小儿惊风等。

光明穴:是胆经的络穴,由名字就能看出来,具有明亮的意思,可以治疗眼病,使眼睛重见光明。在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可调肝明目,对于目痛、夜盲、目视不明等效果较佳,同时还能治疗乳房胀痛、乳汁少。

悬钟穴,又名绝骨穴,是八会穴之髓会悬钟。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可以坚筋强骨。对于颈项强、偏头痛、咽喉肿痛、便秘、痔疮、下肢痿痹、脚气等疾病疗效好。

足少阳胆经十二条经脉分别是(十二正经之足少阳胆经)(5)

喜欢经络的小伙伴,别忘了点点关注,给个赞加转发。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评论或者私信。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