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收300万卢布收据(给恭亲王算一笔收入账)
恭亲王奕訢,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累计当了29年领班军机大臣,当了27年领班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掌控权力中枢,权倾朝野。
今天我们来给恭亲王算一笔收入账,看看他一年能拿多少钱。
恭亲王的收入,大致可以分成三块。一是俸禄,二是上面的打赏,三是下属和地方督抚的孝敬。
先看俸禄。
清朝立国以来,就废弃了明朝给王爷封地的做法。所有的王爷,都只有封号,而无封地。他们全都居住在京城里,不允许轻易离开。为了让王爷们养活自己和一大家人,朝廷给予了相对比较丰厚的俸禄。
清朝宗室爵位中,亲王的等级最高,俸禄也最高,他们的俸禄是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郡王其次,他们的俸禄是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然后是贝勒,他们的俸禄是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接着是贝子,他们的俸禄是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显而易见,恭亲王作为亲王,每年能拿到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一年1万两银子,看起来似乎并不多,其实这是一笔巨款。当时,清朝一品文官的年俸为180两银子,九品文官的年俸为 33两银子。这意味着,恭亲王的年俸,约相当于55个一品文官和303个九品文官。
再看上面的打赏。这里的上面,指的是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对恭亲王打赏。恭亲王身处权力中枢,与皇帝、太后们朝夕相处,有很多获得打赏的机会。
1861年,恭亲王协助慈禧太后、慈安太后扳倒了以肃顺为代表的顾命八大臣,掌握了朝政大权。慈禧太后为了笼络恭亲王,任命他为议政王、领班军机大臣、领班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此外,还给了许多恩典,其中就有“亲王双俸”。
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以同治皇帝的名义颁发上谕:
“我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再三申明,此系先帝恩旨,而该王辞谢倍力,声泪俱下。两宫皇太后未忍重拂其意,不得已姑从所请,将世袭亲王罔替之旨暂从缓议,俟朕亲政之年,再行办理。恭亲王奕訢著先赏食亲王双俸,以示优礼。”
由于恭亲王坚决辞谢“世袭罔替”恩典,慈禧太后就只好先给予“亲王双俸”待遇。所谓“亲王双俸”,简单地说就是拿双份俸禄。恭亲王的俸禄从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变成了俸银2万两、禄米2万斛。
当然,这种打赏是不固定的。如果皇帝、太后们不高兴了,随时可能收回去。
1884年,慈禧太后借口恭亲王在中法战争中“委靡因循”,免去了他一切职务,“亲王双俸”待遇也收了回去。直到1886年,才奉慈禧太后的懿旨,赏还“亲王双俸”。
最后是下属和地方督抚的孝敬。
晚清时期,官场盛行“陋规”,即收受礼金。冬天要送“炭敬”,夏天要送“冰敬”,过年要送“年敬”,地方官员出京要送“别敬”,官员“三节两寿”要送“喜敬”,送给官员眷属的叫“妆敬”,送给官员公子的叫“文敬”,送给门房或仆人的叫“门敬”……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恭亲王地位尊贵,一般人想给他送钱,也是找不到孝敬的门道。只有曾国藩、李鸿章这种级别的封疆大吏,才有资格给他送钱。
李鸿章每次回到京城,都要给恭亲王送一份厚礼。一次,李鸿章走了之后,恭亲王打开桌子上留下的信封,里面是一张4万两银票。
一出手就是4万两银票,这就叫大手笔。
【参考资料:《石屋余沈》《清史稿》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