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重阳节的古诗和名句(唐诗中的重阳节)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节日习俗在汉代已渐渐流行。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节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无菊无酒不重阳,不插茱萸不过节。

有关重阳节的古诗和名句(唐诗中的重阳节)(1)

有关重阳节的唐代诗歌,最有名的莫过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唐诗因选入小学语文课文而家喻户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他在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当时王维只有17岁,正在长安求取功名。他的家乡在今天的山西永济,在华山以东,所以称家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王维的弟弟王缙,也能诗善文。他的《九日作》写了边地的重阳节,此时草已枯,霜满地,哀景生哀情,怎能让人不起故园之思?

九日作唐·王缙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方菊花无。

杨衡的重阳日,有菊、有酒,也有朋友,可他还是难忘故乡亲人,眼前纵是良辰美景,思乡之时也只能强颜欢笑。

九日唐·杨衡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客人。

有关重阳节的古诗和名句(唐诗中的重阳节)(2)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家中过节,有菊可赏,有酒可饮,十分惬意!他的《九日》与杨衡的诗同名,情却异。

九日

唐·王勃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当然,王勃也不是乐天派,当他客居他乡时,也一样会有思亲愁绪。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这首诗作于王勃南游巴蜀之时,时间在669年9月9日。作者在重阳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将佳节思亲的感情推到高峰。

卢照邻也是初唐四杰之一,他在669年9月9日与王勃同登玄武山,同席作诗,同样的愁绪万千。人意北归,鸿雁偏又南飞,不正加重人们的情感?祈福的花酒正用来浇愁。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有关重阳节的古诗和名句(唐诗中的重阳节)(3)

诗仙李白,但求一醉,不知何处是他乡,他的《九日》堪称重阳节古诗经典之作:

九日

唐·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此诗是李白于公元756年9月9日在庐山登高饮酒时所作。一二句写秋高气爽,三四句写饮菊花酒,五六句写庐山登高时的所见所闻,末四句写诗人的饮酒雅兴,流露出寂寞之感。诗中反映了重阳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也表现了诗人虽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却怡情自然的旷达襟怀。

诗中的“落帽”,涉及重阳登高的一个典故。孟嘉是东晋权臣桓温部下的参军。9月9日,孟嘉随桓温游龙山,大家都穿戴整齐。不料一阵风过,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孟嘉自己并不觉察。桓温便叫孙盛写了一段文章戏笑他。孟嘉看到文章后,也写了一段文章回答,而且写得非常优美,在座的人无不赞叹。从此,“孟嘉落帽”变成一个著名典故,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纵情诗文娱乐的神态。

杜甫与李白是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但他的性情、他的诗风与李白迥异。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此诗首联写强自宽解;颔联也借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写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颈联描绘山水景物,诗人抬头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壮观;尾联写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低头一想,山水无恙,人事难料,所以带着醉意,仔细端详茱萸。

有关重阳节的古诗和名句(唐诗中的重阳节)(4)

白居易仕途并不顺畅,感伤的诗作也不少,但有些诗却饶有情趣。他晚年时在一个重阳日与客饮酒赏菊,看到一院子金黄色的菊花中,有一丛洁白似霜的白菊,忽然感觉这就像在当天的酒席上,鬓发如霜的他,混进少年之中。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诗人孟浩然,性情豁达,在重阳前夕就和友人约定一起赏菊饮酒。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没有友人的重阳节,孟浩然独自登高远望,聊寄相思,只盼和友人载酒同饮,共醉重阳。

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友人相伴,共度佳节,有时也难以解以解忧。杜牧和张祜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他们重阳节相伴登齐山,也只能来相互安抚。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有关重阳节的古诗和名句(唐诗中的重阳节)(5)

盛唐时期,皇帝往往赐宴群臣,与天下黎民共度佳节,宴中诗人也往往要奉诏赋诗,歌颂太平盛世。然场面虽大,真情却少;诗文虽多,难有佳作。李泌的《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还算一首不错的应制诗。

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唐·李泌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离乱人,不及太平犬!盛世愁绪是思亲思友,乱世连赏菊思亲已成奢侈。晚唐诗人杜荀鹤在重阳佳节已无心登高远望、赏菊饮酒,他的心中,是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重阳日有作

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挦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