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病人需要做核磁共振(三类患者要做心脏磁共振)

来源:【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主任 龚良庚

“总是头疼,建议你做个核磁明确诊断;莫名的心慌、心悸,考虑做个核磁,看看心脏出了啥问题……”很多患者就医时都有过核磁共振成像(简称“磁共振”)检查的经历。磁共振是利用磁共振现象制成的一类用于医学检查的成像设备,具备无辐射、安全性高、精准高效等优势,孕妇等人群也可以检查,受到很多患者的欢迎和认可。目前,磁共振已成为临床上较为先进、重要的检查之一,广泛应用于颅脑、脊髓、神经、心血管、胸部、腹部、盆腔、骨骼关节、软组织等部位重大疾病的诊断。

但传统磁共振在临床应用上,对一部分特殊体态或特殊人群检查时,会有一定局限性。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主任龚良庚教授介绍说,传统磁共振检查时,患者需要佩戴盔甲样、又厚又重的传统硬线圈,还要用传统束缚带固定,再加上机器启动时有噪音,导致一些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尤其是儿童患者。还有一些患者有心衰等问题,在做心脏扫描时,因时间相对较长,再加上传统硬性线圈笨重,长时间躺卧和憋气,导致患者检查时感到难受、憋喘,无法完成检查。此外,传统磁共振操作比较复杂,非常考验影像科大夫的水平。

“做了这么多年磁共振,我时时刻刻都在想如何让患者检查时更方便、舒适、影像更清晰。”龚良庚教授说,“直到2019年参加北美放射学年会,期间看到了GE医疗3.0T磁共振SIGNATM Architect,以及AIR TechnologyTM(AIR技术平台),改变了我们对核磁检查之前的理解——做检查也可以让患者很舒适、影像更清晰。”

磁共振检查可以很舒适

AIR技术平台使用的AIR线圈技术采用了INCA纤维导环结构,与人体表面贴合性强,像一条“轻柔的毯子”一样可以随意折叠,比传统线圈轻60%。

“AIR线圈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对磁共振线圈的认知。”龚良庚教授表示,AIR线圈让原本体质较弱、配合程度低、自行力比较差的患者能适合进行磁共振检查。

“新技术一方面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快临床的扫描速度,简化、优化检查流程。”龚良庚教授表示,从2021年10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启用AIR技术平台至今,磁共振整体检查效率提升约15%~20%,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线圈的摆放相对简单,一位病人可节约到1~2分钟;二是缩短扫描时间,之前一系列扫描大约15分钟,应用AIR线圈后只需要8分钟左右。此外,AIR技术平台对创伤患者十分友好。创伤的病人有一些不可预知性,如腹部创伤,通常要分为上中腹两三次扫描,现在基本上一次就能解决问题。对于创伤严重、不便随意移动的病人,传统的磁共振检查需要给患者垫线圈、绑带、搬运,往往很难操作,现在直接应用AIR线圈大面积覆盖需要诊断的部位,减少了患者二次伤害。

什么病人需要做核磁共振(三类患者要做心脏磁共振)(1)

患者正在通过AIR技术平台进行检查

三类患者要做心脏磁共振

“磁共振在心脏的应用现在是一个春天,而且是一个美好的春天。”龚良庚教授表示,近年来,磁共振在心脏疾病的应用方面突飞猛进,比如心血管磁共振应用已深入到县级医院。而且越来越多的临床大夫接受磁共振扫描,这是因为它解决了很多超声和心电图等检查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心电图可以诊断出心肌梗死,但是心肌瘢痕有多少,值不值得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不能明确,而磁共振检查可帮助明确。再例如,以前没办法评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现在可以通过磁共振检查清晰地看到患者心肌微结构的改变,甚至可以评判患者心室重构的程度。尤其是AIR技术平台应用后,通过缩短扫描时间,让以前不能长时间坚持的患者,现在可以接受做磁共振检查;通过AIR线圈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能让低龄化、高龄化和以前不太适宜或不太敢做磁共振检查的病人也有能做的可能。

龚良庚教授表示,对于广大患者来说,几种情况有必要做磁共振检查。

1. 超声等检测不能明确疾病诊断。例如,患者有胸闷,但超声没发现问题,这时候磁共振能进一步明确诊断,检查出局灶性心肌致密化不全等。

2. 超声诊断和临床症状不匹配。例如,心肌淀粉样变的患者,超声检查可能只发现患者心肌有肥厚,但患者同时又有临床症状,需要用磁共振检查进一步明确。

3. 要做精细化评估的患者。比如说,患者有药物性心肌病,但这两年症状有所加重,需要做一个详细的评估,决定患者是否需要做射频消融等治疗。这时做心脏磁共振检查,可以查看患者有没有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厚到梗阻等影响生命的危险因素。磁共振检查已能发现一些致死性的危险因素或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如心律失常、心室不同程度固化等。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