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读深奥的书(看了教材推荐书上的一句话)

那些看过的书在记忆里不复存在,我们以为那些书籍和看书的时光没有留下痕迹,但它们其实早已附着在我们的谈吐、文字中,还有胸襟、气质上。

有人说,“读书”可以获取知识,而知识可以成为保护我们的铠甲,让我们脱离愚昧,而且不被愚昧反噬。

读书和不读书,当然会不一样。那么,选择看什么书是不是也很重要呢?

青少年读深奥的书(看了教材推荐书上的一句话)(1)

一个高中生发现课本上推荐书目中的一本书里的内容很怪,说不想看下去了,可能觉得和自己三观不合,可是不看又不行,老师还要求写读后感呢。

高中推荐篇目(包括自选篇目)很多,有《苏东坡传》《红楼梦》《平凡的世界》《活着》《战争与和平》《瓦尔登湖》《周国平散文》等等。很多书特别好,值得一读。

青少年读深奥的书(看了教材推荐书上的一句话)(2)

这位高中生说不想看下去的就是周国平的书。

书中的很多内容是讨论男性和女性关系的,观点清奇,比如“女人的聪明在于能欣赏男人的聪明”“痴心女子把爱当作宗教,男子是她崇拜的偶像”等等。

青少年读深奥的书(看了教材推荐书上的一句话)(3)

有人说,“男人的愚笨就在于认为女人的聪明仅在于能欣赏男人的聪明”,如果这句话成立,那这篇文章乃至这本书都没有看的必要了。

青少年读深奥的书(看了教材推荐书上的一句话)(4)

对于这本书该不该读,大家有两种看法。

一种是可以读。因为读书是一个很奇妙的旅程,它可以让我们看到多样的世界,发现不同的思想,而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知道世界上还有人在这样想问题。你读了,但不一定要认可他的看法,也就是说,不必带着三观先入为主地读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好了,如果只因为“糟粕”而不去读整本书,那反而是个损失。

一个网友还说:都高中生了,就应该能接受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书。

青少年读深奥的书(看了教材推荐书上的一句话)(5)

一种是放弃不读。它试图去解释一些东西,但是讨论的都是一些很俗的无关紧要的东西,食之无味,弃之也不算可惜,不读也罢。再说,不同时代的很多作家都逃不开时代的桎梏,我们不一定要去读每一个所谓的“经典”,就算是对孔子的话,我们也不必将每一句都奉为圭臬。

评论区近千条评论,没有几条是完全赞同那些话的,所以大家建议,如果一定要写读后感,那就这样写:时代的局限性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作者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封建又普信。

说实话,或许是年纪老大不小了的原因吧,这样的文字我是一个字也看不下去的,且不说他一个男性是怎么知道女性的内心世界的,单讨论男性和女性的关系就没有任何意义,不切实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也是很复杂的,不是你几句话就可以归纳概括的。当然,这话要是春秋战国时候的人说的,或者是一本小说里的人物说的,那另当别论。

青少年读深奥的书(看了教材推荐书上的一句话)(6)

好书很多,个人认为应该选择契合自己内心的书去看,不必勉强自己去看那些让自己难受的书。其实不看那些书,我们也知道必然会有这些观点存在,那就更没必要看了。

看一部电视剧,看了几集还是不喜欢,还要硬撑吗?听一首歌,发现一句歌词很烂,还要听第二遍吗?相信很多人的回答是:不要。

能独立思考,而不是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就都是正确的,或许,这就是读书意义之一。

对于和自己三观不吻合的书,你会看吗?(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