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

说起江津古城,也有近1500年历史了。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1)

(几江半岛,江津古城。2009年9月拍摄)

再往前,新石器时代,城外还有江津先民繁衍生息秉承“先巴文化”的历史。在支坪王爷庙、龙华燕坝等文化遗址,留下了很多“先巴文化”珍贵文物。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2)

(支坪王爷庙遗址)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3)

(江津博物馆组雕,再现巴人村落生活场景)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置巴郡,设江州县,江津现境属其辖地。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4)

(江津博物馆馆藏文物,新石器时代,巴人制作的有肩石斧,用作砍削工具)

江津单独设治,始于三国蜀汉刘备章武年间(公元221-223年),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那时,江州县分出部分地域设置乐城县,县治在石羊坝,即现在的江津油溪场。设县治31年后,即蜀汉后主刘禅延熙十七年(254年),乐城县被撤销。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5)

(油溪场王爷庙藻井。古建筑多为木结构,易燃,水克火,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状,意为祈天佑,伏火魔)

南北朝南齐齐武帝萧赜永明五年(487年)江州县移治于僰溪口,即现在的江津顺江綦江河入长江口。江州县为巴郡首县。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6)

(僰溪口,古江州县曾在附近土台建城设治)

西魏年间(553年)江州县改名为江阳县。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江阳县治从僰溪口移至现在的几江半岛。隋开皇三年(598年),江阳县由渝州管辖。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县城地处长江之要津,江阳县改名江津县。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7)

(古江津城一角)

唐武德二年(619年),从江津析出部分地域另设隆阳县,即现在的綦江一带。唐武德三年(620年),又从江津划出部分地域,另置万春县,即现在的永川朱沱,武德五年改为万寿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析分江津、巴县、万寿三县部分地域设置璧山县。北宋乾德五年(967年)万寿县并入江津。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8)

(江津博物馆馆藏文物,汉代绘画石棺)

明清时期,江津辖域基本没变。民国15年至18年,江津短暂成为四川军阀赖心辉挂牌的“四川省长公署”驻地。1951年4月,川东行署江津专区驻江津城,辖江津、璧山、巴县、永川、合川、铜梁、荣昌、江北、綦江、大足10个县。1960年11月,江津专署驻地迁往永川。1983年4月,永川地区与重庆市合并,江津随之隶属重庆市。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9)

(江津石佛寺宋代水月观音石雕)

自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江阳县从僰溪口移至现在的几江半岛,江津古城建城历史已近1500年。这1500年间,江津古城规模不断扩大,城区街道不断改善,一度成为天府之国的巴蜀名城和军事要塞。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10)

(江津古城明代石砌城墙遗址)

江津古城是九门之城,若以县城论,天下无双。明代以前江津筑有土城墙,因年久失修部分坍塌。明成化八年(1472年)七月,重建县城时,北面临江以石砌城墙,其余三面以土筑就。明正德五年(1510年),再修时,城墙全以石砌。明正德九年(1514年),因部分石城墙倒坍重筑,完工后,城墙长一干零八丈(约3360米),高一丈八尺。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11)

(原文庙内的千年银杏树)

江津古城建有迎恩门、通泰门、嘉惠门、临江门、德胜门、西镇门、南安门、东阜门、北固门九道城门。东阜、南安、西镇三门还筑月城。月城 ,即大城外用以障蔽城门的小城,也称为瓮城。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12)

(江津县衙门后的外城墙垛)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增修女墙石堞。女墙石堞,是用石头建在城墙顶部内外沿上的挡墙垛,用于城顶防护和御敌屏障,是古代城墙必备防御建筑。战时,外墙垛可抵挡敌人的矢石攻击,从墙垛孔隙中可对敌人射箭发炮。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13)

(江津工匠铸造的土炮)

江津有九道城门,本不合明代县城规制,但江津是重庆府上游的军事屏障,其战略地位重要,得到了朝廷认可。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14)

(江津博物馆模型,古江津九门之城)

九道城门的名称,有的取之于通用之意,有的则具江津特色。

迎恩门。迎恩门是为迎接朝廷圣旨,或迎送朝廷命官所备,平时不开。迎恩门、迎恩桥、迎恩道之名全国各地较多。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15)

(江津博物馆厅)

通泰门。通泰之意为通畅、不堵塞,或形容明白事理,舒畅。通泰门前临长江,设有码头,是江津水陆交通枢纽,取其名是期盼通江达海,畅通无阻。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16)

(老街门厅)

嘉惠门。嘉惠,多指别人所给予的恩惠。唐·柳宗元《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天子嘉惠羣臣而引慝焉,德至厚也。”取其名,提示众人,要牢记别人给予的恩惠,时怀感恩之心。

临江门。其门正对长江,故名临江门。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17)

(今德胜门临滨江路口)

德胜门。德胜,语出《资治通鉴》司马光:“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取其名,告诫民众,遵道德,有德行,做君子,不做小人。

西镇门。古人崇拜关羽,称之为关帝,认为关帝爷来自西面,取名西镇门,可威镇一方邪恶。离此不远的街道,建有关帝庙与之呼应。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18)

(南安门古井)

南安门。福建东南沿海有个南安市,与台湾岛隔海相望,三国东吴时置县,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取其名,是希望平平安安,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19)

(抗日战争时期,迁入江津东阜门外的南京内学院旧址。现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阜门。阜是一个象形字。许慎《说文解字》说“阜”的字形像一座土山的形状。考古学家发现,原始人居住洞穴的入口,有便于出入而挖的踏脚浅坑,后来修了木梯。学者认为,“阜”字本义即为用于出入的阶梯。为了上下山坡的方便,把山坡路修成有阶梯的形状,所以用以代表山。东阜门外,有小山,也有上山阶梯。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20)

(今北固门街口)

北固门。固,结实,牢靠。城门坚固,守城才不会有失。江苏镇江东北,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临江,形势险要,故称“北固”。元萨都剌《偕曹克明登北固楼》诗:“ 江南三月万花柳,北固山头一回首,东风吹绿扬子江,灧灧红波泻春酒。”可见,取名“北固”的地方不少。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21)

(明代文庙魁星阁前的石狮。魁星阁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津古城九道城门,都有与之相连通的街道。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知县曾受一把西镇门改称来庆门,德胜门改称西成门。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22)

(清乾隆手绘江津城简图)

清乾隆时,手绘江津城区简图显示,东西向平行有三条街道,即东阜门到来庆门(西镇门)横穿全城为主街道,南安门至来庆门为次街道;北固门到德胜门沿城墙为顺城街;南北向平行有七条街道,都与城门相通,并与三条东西向街道相交。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23)

(大同路一侧的几江书院旧址)

东阜门到来庆门主街道两侧布满了各类建筑。从东阜门到大十字,有火神庙、书院、文星阁、学署、县署(县衙门)、文庙、魁楼、大通桥等;从大十字到小十字,有关帝庙、南华宫、龙王宫、公馆、城隍庙、清廉祠、万寿宫等;从小十字到来庆门,有文昌宫、福圣宫、荔枝园、川主庙、养清院等。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24)

(江津博物馆模型,左侧为文庙,右侧为江公享堂,江津人、明代工部尚书江渊府,现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这些官署、庙宇,城里还有无数商家、店铺、作坊和民居。其中有餐馆、客栈、茶社、钱店、称店、米铺、桶铺、鞋铺、镜铺、锡铺、糕饼铺、点心铺、灯笼铺、弹花铺、篾匠铺、刀子铺、理发铺、裁缝铺、席篾铺、叶烟铺、笔墨铺、照相铺、花炮铺、银匠铺、草药铺、医馆、信行、轿行、船行、药材行、骡马行、糖房、面房、油房、糟坊、酱园、碗厂、纸厂、锅厂、花生炕等等。可见其时城内街道互通,建筑密布,商家众多,人来人往十分繁华。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25)

(土法制作甘蔗红糖的糖坊)

江津人、晚清秀才钟云舫《振振堂联稿全集》便记载了描写当时社会各行当的联语。

茶社联:

百年能得几时闲、消消停停,吃杯水去;

一日足成千古会,高高兴兴,摆起阵来。

面房联:

东驴西磨,输出银丝细细;

日暄风散,居然白发条条。

弹花铺联:

衣被念苍生,愿世上人皆温暖;

弓锤经白打,觉心中我自缠绵。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26)

(金桥港湾小区浮雕:过大年舞龙灯)

点心铺联:

表面可观,自由亦许吾抄手;内容俱好,团体还夸这点心。

草药铺联:

木屑竹头资大用;

闲花野草具生机。

江津古城街道建设,经历朝历代若干努力,才形成了如此格局。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27)

(浮雕,街坊与黄包车夫)

清末民初,古城内有25条街道,宽约4米。两边屋檐滴水相隔约2米。街道狭窄,青石板路面高低不平。民国13年(1924年),黔军王天培驻防江津城,主持修整街道,为了透光,拆掉街道屋檐。民国15年,22军赖心辉移防江津城,重整街面,改方石板为条石板,路面呈拱形,以利排水。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28)

(大同路)

民国18年,24军驻江津,暂编第一师副师长张清平大力推进街道改造,正街两边店铺一律拆退,截弯取直,路面拓宽为9米。新街划线后,对不愿拆房者,强行拆除,除猪槽街石梯坎未改外,均铺成三合土路面,历时3年告成。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29)

(江津县志图片,原东阜门外的中山公园,即人民公园临江中苏友谊亭)

同时,调动工兵营,修筑东门口至东门广场的碎石马路,取名“大同路”。并修筑东门广场为体育活动场所,辟建东门公园,改造老巷子,新建幼儿园,创办电灯公司让县城居民用上了电灯。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30)

(江津县志图片,长江涨大水,倒灌杨嗣桥,漫到了清平幼儿园门口)

民国31年,通泰门外发生火灾,毁房200余间。县政府随即派人测量,拆除通泰门、迎恩门及其间城墙。在其下砌江边堡坎,建成"通泰码头",县长刘仁庵题名。坎上沿城墙旧址修成三合土马路,东端接七贤街,西端接通泰街。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31)

(滨江路七贤街口,前面即通泰门)

民国期间,江津城街道为三合土路面,时间稍长即破裂,雨天泥泞满地,睛天尘土飞扬。解放后,多次进行修补。1971年,从大十字至小十字分段改铺水泥路面起,至1984年,几江街道路面全部改造完毕,共改铺水泥路面街道38条,总长14481米,面积150775平方米。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32)

(1985年建成的环城南路,原来是旧城墙))

1955年至1958年,江津县政府组织群众拆除城墙,修筑环城公路,铺成碎石路面。1981年3月,成立江津县环城公路指挥部,改建环城路铺成水泥路面。几江镇镇长黄江淮任指挥长,城建局、交通局共同参与,将东门至西门的路面拓宽为20米,西门至通泰门的路面拓宽为14米。1985年3月竣工通车。总长2883米,面积26303平方米,总投资70万元。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33)

(原四川省果树研究所)

1978年至1985年,以环城路为依托,陆续修建由康衢街向西延伸至省果树研究所的西郊路、从二级站至县委党校的南郊支路,大西门至江津中学新址的江津中学支路。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34)

(江津县志封面图,聂荣臻元帅母校江津中学老校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津县志记载,至1985年,几江半岛主要街道有:

大同路、 四牌坊街、五福街、板桥街、布市街、新街子、向阳街、守愚堂街、石狮子街、菜市街、黄荆街、南安街、鞍子街、北固门街、天香街、通泰街、横街子、老米市街、麻纱市街、斑竹巷街、得胜街、三倒拐街、康衢街、聚乐街、顺城街,还有环城北路、环城西路、环城南路、环城东路等。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35)

(石狮子街江公享堂大门,明宪宗朱见深赐联: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今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城内除了主街道,还有不少小街巷。清末,城内有至圣街(浩阳街)、工字街、大土地巷、王爷庙街(竹器街)、嘉惠街、天星函、红壁头街、上儒林街(清平巷)、一人巷、猪槽街等10条。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36)

(民国20年建成的清平巷)

民国时期形成的有:东门巷、自乐街、怡然街、江边路、河坝街、中兴街、百货巷、吊井坎、三通街、大有河街、大有正街、大有后街、柯家巷、康衢街等14条。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37)

(小十字街头)

解放后形成的有:杨嗣巷(小杨嗣桥)、小官山(大杨嗣桥)、幸福巷、八一村(陈家花园)、沈家地、金堂巷等6条小巷。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38)

(北固门老街)

千百年来,江津古城历经无数次战事硝烟,历经无数雪雨风霜,其九门之城墙虽已不覆存在,老街小巷两侧建筑多已焕然一新,但古街名依旧,老故事仍在,新篇章也在续写。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39)

(大西门社区居民端午节活动)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40)

(春到东阜门外的几江长江大桥)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41)

(滨江路西段鲤鱼石居民坝坝舞)

江津老城在哪条街:江津古城那些老街小巷(42)

(夕阳映彩江津滨江新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