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会有地铁规划吗(惠州升格Ⅰ型大城市)
在广州、深圳等大湾区中心城市强大的虹吸效应下,惠州仍保持人口快速增长——全市常住人口超过604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接近350万,一举超过申报建设地铁的人口门槛(300万)。惠州这座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规模也升级了,正式跻身“Ⅰ型大城市”。
有资格建地铁!惠州升格Ⅰ型大城市,3县区人口超百万(附公报全文)
5月16日早上,惠州市统计局、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发布《惠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过去10年,惠州常住人口净增加约144.6万人,一跃进入“600万人口俱乐部”,共约604.29万人。(相关阅读《官宣!惠州常住人口突破600万大关》)
从惠州7个县区来看,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留意到,有3个县区常住人口超过百万人,分别为惠城区(155.88万)、博罗县(121.09万)、惠东县(101.81万)。紧随其后的惠阳区也逼近百万人口大关,达95.98万。此外,仲恺区为53.18万、大亚湾区44.44万、龙门县31.92万人。
你最看好哪个县区的发展前景?(可多选) 惠城区,属于中心城区 惠阳区,临深临莞优势明显 惠东县,大项目正在集聚 博罗县,产业平台加速崛起 龙门县,生态环境优良 大亚湾区,绿色石化发展强劲 仲恺区,电子信息产业发达 提交
市区常住人口近350万
从Ⅱ型大城市变Ⅰ型 “地铁梦”更近一步
在此次公报中,很多市民最关注的是市区(城区)常住人口数量。
按照惠城、惠阳、大亚湾、仲恺4个区的人口计算,惠州市区(城区)常住人口为349.47万,占全市人口的57.83%,比10年前(234.45万)增加了115.02万人。
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随着最新人口数据出炉,惠州也从Ⅱ型大城市升级为Ⅰ型大城市。
市区常住人口一跃突破300万,也让惠州具备了申报建设地铁的资格。
实际上,惠州何时建设地铁,是市民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早在几年前,惠州就规划了多条地铁路线,并将动工提上议事日程。
然而,国务院办公厅2018出台新规,提高了建设地铁申报门槛,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列为前置硬指标之一。由于当时达不到这一条件,惠州无缘申报地铁,因此搁置了下来。
惠州市区常住人口超过“门槛数”近50万人,扫除了申报地铁的基本障碍。特别是临深片区的跨市地铁(如深圳地铁14号线延至惠阳)将可更加顺利推进。
近日,惠州市委、市政府在《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 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中明确,支持深圳将城市轨道交通延伸至临深片区。而去年9月交通运输部也在文件中提出“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随着具备申报建设资格,惠州人多年来的“地铁梦”未来可望成为现实。
航拍下惠州市惠阳区。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都市圈带动临深人口集聚
惠阳增加38.74万人 大亚湾增25.19万人
尽管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的深圳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明显,但随着临深片区道路交通升级,都市圈同城化趋势明显,人口溢出效应也显现出来。
特别是近年来,惠阳、大亚湾等临深县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做大做强、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因而实现常住人口较快增长。
数据显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惠州7个县区人口都呈增长态势。其中,惠城区人口增加39.43万人,惠阳区增加38.74万人,大亚湾区增加25.19万人,博罗县增加17.27万人,仲恺区增加 11.66万人,惠东县增加 11.08万人,龙门县增加1.21万人。
从增长人数来看,临深的惠阳、大亚湾增长较多,两个县区共增加63.93万人,占全市增加人口(144.6万)的44.21%。这凸显参与“双区”建设为临深片区带来更大发展机遇。随着惠州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将有助于深惠加速一体化、利好惠州。
同时,作为中心城区的惠城,人口增加最多,说明其首位度和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而作为山区县的龙门人口增长最少。
分区域来看,与10年前相比,城区(惠城、惠阳、大亚湾、仲恺)区域人口所占比重上升了6.83个百分点,山区县(惠东、博罗、龙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则下降6.83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惠州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快速提高。在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39.93万人,占72.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64.36万人,占27.2%。与10年前相比,惠州的城镇人口增加155.65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1.06万,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0.96个百分点。
附1-6号公报全文
【记者】周欢
【制图】钟仁敏
【视频】王昌辉
【作者】 周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