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什么什么成语(每日成语孔席不暖)

日暮什么什么成语(每日成语孔席不暖)(1)

【成语】:孔席不暖

【拼音】:kǒng xí bù nuǎn

【解释】: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出处】:汉代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翻译: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而辛苦奔波,每到一处,连坐席尚未坐热,就又走了,墨翟东奔西走,每至一地,烟囱尚未熏黑,又到别处去了。

【近义词】:墨突不黔 席不暇暖 席不暇温

【反义词】: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发奋图强 独立自主

【例句】:现在许多所谓明星小鲜肉追逐金钱,往往在一个地方孔席不暖,又急匆匆奔向下一个走穴。

【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百家争鸣的学派中,以儒、法、道、墨等学派为主,其中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是孔子,墨家代表人物是墨翟(也就是墨子),他们著书讲学,广收门徒。大思想家孔子为了急于推行他的治国之道,经常到处游说。墨家的大思想家墨翟反对恃强欺弱的战争,呼吁平等互爱,经常奔走各个诸侯国,到处宣传他的“非战”主张。

孔子和墨子每到一处传道授业,皆是舌耕不辍、诲人不倦。有时在一地讲学,连坐席都没有坐暖,饭都顾不上吃,连烟囱都没有熏黑,又匆匆去别处教育德化。孔墨广收门徒,积极传播思想和学说,是身体力行的实干家。此二人分别创立了儒家和墨家,让大成思想在世间千古流传。战国时期虽有诸子百家,但“儒墨显学”为百家之首。汉朝班固评价他为:“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后人于是用“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来形容做事情匆忙,到处奔走。圣人先师他们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是一个实干家,从来不会因为辛苦和劳累而放弃,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每一个学子学习的。即使你有很高的智商和天赋,但是如果不付诸行动,不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和巩固,到最后只会变得非常平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