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杀曹爽全过程(被司马懿诛三族的曹爽)
古代经常有“诛灭九族”、“斩尽杀绝”、“斩草除根”的灭门惨案,这是掌权者或者统治者为了杜绝无穷后患,要想夺得权力以长久掌权,心狠手辣是必要条件,哪怕会被后世评为残酷弑杀,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能够永久安稳,没有后顾之忧就是最好的选择。
被后世皇家列为反面教材的苻坚正是因为当初灭掉前燕之时,留下了前燕皇族慕容一族,没有对其赶尽杀绝,甚至还让他们在地方当官,任由其发展势力,哪怕王猛建议除之而后快,果然最终在淝水之战中慕容皇族在后方给了苻坚致命一击。
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室都知道对前朝皇室要斩草除根,即便有时候没有暴虐残杀,但那也只是为了美名和民心,前朝皇室看似避免一死,实则生不如死,没有真正的自由,没有辉煌时的荣耀,有的仅仅是屈辱,还需时刻警惕着当朝统治者对他们的暗杀。
众人只道魏国是三国的最后赢家,曹家子孙大概也是这么想的,三国鼎立的后期是他们带领魏国立于不败之地,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魏廷上的司马一族才是真正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建立西晋王朝。
司马炎虽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但这得益于他的爷爷司马懿,司马懿奠定了司马一族的地位和势力,司马懿是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卓有功勋,司马懿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这样看来,也难怪司马懿会被认为是诸葛亮的最大劲敌了,两人各为其主,都在朝廷之上说一不二,抉择国家大事,可惜国家的命运并非一个臣子所能决定,哪怕诸葛亮“智近乎妖”,他所辅佐的蜀国实在成不了大器,反而是司马懿,君臣相得益彰,使得魏国的实力最为强劲。
但司马懿比诸葛亮厉害的一点就是他的子孙也是成大事者,其子司马昭称王,其孙司马炎称帝,连带着他被追尊为高祖宣皇帝,不说西晋的“八王之乱”,但这奠定王朝的三代人无疑是非常厉害的,其中尤属司马懿为司马家族做出的贡献最大。
司马懿最初只是因为博学多闻而被曹操赏识,强行辟其为文学掾,但很快他就看清了天下局势,曹魏政权会成为三国的最后赢家,所以他一直在为曹操效劳,接着为其子孙效劳,将自己熬成了辅佐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在朝中的声望自然无人能及。
当年司马懿慧眼识英,他认为曹丕日后会成为掌权人,所以从任太子中庶子做起,司马懿很快就成为了曹丕的心腹,等到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王位,他被封为丞相长史。司马懿走对了最为关键的一步,以后自然平步青云,公元220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之后司马懿一直在为国立功。可惜曹丕在位六年,他的生命就已经走到了尽头,下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曹叡即位后,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身居高位的司马懿做出了与之相匹配的功绩,无人反对他,可他的政敌就看不惯了。公元239年,司马懿熬到了魏明帝曹叡去世,他再次被委以托孤重任,还有曹爽同位托孤重臣,两人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但这次司马懿执政并不顺利,他多次遭到曹爽的排挤,曹爽还向天子进言,让司马懿成为没有实权的太傅,不仅曹爽意图专权,他还一意孤行要伐蜀使得曹魏内耗严重。
公元249年,曹爽仗着特权,在朝中胡作非为,大臣对其非常不满,司马懿便谋划了夺权大计,他趁着曹爽和皇帝不在的时机,占领京都洛阳,掌握军政大权,还诛灭了曹爽三族。当时大司农桓范出城去投曹爽,他是曹爽的党羽,司马懿定然不会放过此人,曹爽的这些党羽没有遭到灭族之祸,桓家的一位族人成为漏网之鱼。根据《晋书》记载,桓温是东汉大儒桓荣之侯,但据历史学家田余庆考证,桓温的高祖是三国时期在嘉平之狱中被司马氏诛杀的曹魏大司农桓范。
桓温此人身姿不凡,娶了南康长公主成为驸马,逐渐步入仕途,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振,又三次出兵北伐,立下累累战功,成为辅国将军,原本他也可以篡权夺位,但第三次北伐失败导致他没有足够的声望做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倒是他的儿子桓玄逼迫晋安帝禅位,建立桓楚政权,桓家亡了司马家族,冥冥之中,当初司马懿手下的漏网之鱼竟然成为了日后推翻司马王朝的人,果真世事难料啊!
若司马懿知道将来司马家族会被他赶尽杀绝,一定气得棺材盖都盖不住了。不知道他对自己当初放走的落网之鱼会有如何的感想,定然会后悔不已。可惜政治权谋就是如此,稍有不慎,便满盘皆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