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趣读书笔记全集(悦读蚕趣)

禅趣读书笔记全集(悦读蚕趣)(1)

禅趣读书笔记全集(悦读蚕趣)(2)

蚕趣

■ 贺海平

邻居的孩子养蚕。看他拿到楼下玩耍,呼朋唤友围观,家蚕啃食叶片的痕迹似锯齿,动作迅猛,好不惬意。而后,将蚕拾掇出来,抖掉盒底部黑色细小粪粒,换上几片新鲜桑叶。家长说,蚕卵、桑叶均为网购,桑叶8元钱一小沓,够喂一周左右。后变成蚕蛾,满屋子飞,落在哪儿就在哪产卵。于是,把蚕卵收集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孩子认识了蚕的一生是由卵变蚕,接着化蛹,再化蛾,终遂心愿。虽短暂,但物种的延续却世代相替,生生不息。各种生物相互依赖构成世间最绚烂的色彩。

孩提时代,父母也养过蚕。在海南五指山的农场,父母住在生产队胶水房的偏屋里。茅草屋四周为泥墙,墙边摆着几个硕大簸箕,甚是扎眼,上面爬满密密麻麻的虫子,蠕动着,还不时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这只簸箕盛着白色的蓖麻蚕,那只簸箕盛着黄色的木薯蚕。刚开始,蚕卵不起眼,小得可怜,放置一些天,出现些许小黑点。一日,刮台风,泥墙坍塌一角,压住簸箕,仅存活部分蚕儿。随着食物的慢慢添加,幼虫蜕皮长大,采摘叶片显得越麻烦。五指山区多雨,被雨水淋过的叶片摘来喂蚕,家蚕会腹泻,弄得簸箕脏兮兮的,不多日,发现暴毙不少。每遇此情形,父母都是先把叶片摊开晾干,弄得屋里好像树叶的王国。

五指山的蚕种分两类:一种吃木薯叶,蚕体灰色或黄色,称谓木薯蚕;另一种吃蓖麻叶,体色纯白色,身体如抹了白灰一般,称蓖麻蚕。房前屋后,到处可见野生的蓖麻叶,因耐贫瘠、抗虫害,四处疯长,蚕的食材不缺乏。

至化蛹期,透过蚕茧边缘的洞穴,可见睡着的蚕蛹。用剪子破开,看到蛹略带红色,对着它喊“东南西北”,它的尾部会不停地摇晃,似有呼必应,非常可爱。化蛹后三四天,蛹身颜色介于棕红的老色与浅红的嫩色之间,此时,剪出一把蚕蛹放锅内油炒,用菜瓢压扁,待煎干,放微量盐,可做零食吃,香喷喷的,老远都能闻到香味。那味儿最吸引人,端着碗,在外头用两手指拈着伸入口里,边走边吃,似炫耀,被发现后总引来一拨玩伴跟着。那玩意儿清香、酥脆、营养,是那个年代不可多得的零食。那种舌尖上的记忆令人终身难忘。

后来专修过生物课程,还当过生物老师。有一次外出监考,在一家专营蚕丝加工业务的乡镇缫丝厂,看见用麻袋送来的蚕茧,被投入热水容器中。女工们用娴熟的手指捏出丝头,往纺纱机上一挂,瞬间接好线头,梭子高速转动,茧子依靠蚕蛹的重力在氤氲的水汽里不断翻滚着,很快剥剩一层硬茧,里面的蛹也飞快地滚落出来。据说,那些桑叶蚕蛹都被用作了加工饲料。

在物资条件优渥的今天,人们把吃蚕蛹视作高端消费。在大城市的一些小吃店,多有桑蚕或柞蚕的蛹摆在案台上,一颗需花5元钱。常用竹签串着,油炸至金黄,涮上麻辣油之类。也许是喂养条件不同,蚕喂得饱,蛹肥硕,咀嚼时远不是年少的滋味。我曾参观过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蚕丝织造素纱襌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湖南省博物馆曾委托某研究所用江浙一带的蚕丝仿制,却无论如何也做不出同等重量的衣裳,后来专家们研究出一种特殊食料,给蚕“减肥”吐细丝,终复制成功。

春蚕到死丝方尽,应确切地说,春蚕化蛹丝方尽。自古以来,人皆赞鸿鹄、赞鲲鹏其形之雄壮,志之浩大,乃万物之不及也。余独爱家蚕之清净与奉献,境遇虽困苦,却不坠青云之志,禅意之心也。

声明:转载或者引用本公众号新闻,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编辑 | 余韶钰

责任编辑 | 伍祁榕

值班主任 | 高莹

禅趣读书笔记全集(悦读蚕趣)(3)

禅趣读书笔记全集(悦读蚕趣)(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